《盲山》:當女大學生被拐騙之後

1

大概兩年之前,我曾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評和圖解,當時感慨頗多,卻不甚理解。

最近室友一條關於女大學生不慎被拐賣的鏈接讓我想起了這部電影,遂點開了播放鍵。

怎麼說呢,文字的描述比不過畫面的震撼,而靜止的圖像又抵不過動態影像的濃烈。

這個故事壓抑到令我覺得可怕。因為儘管女主是九十年代少見的女大學生,知識女性,但在人販子面前,她就只是個能賣七千塊的女人;而在山坳裡的買家眼裡,她就只是個能生娃做事的婆娘。她有學識有才情,但她也只是個買回來生娃做飯,洗衣做事,蓬頭垢面的婆娘。

在村裡人看來,女性只有一種職業,即家庭婦女,女性也只有一種用處,即生娃做事。無論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還是目不識丁,見識淺薄,女性最後都要嫁為人婦,哪怕嫁的是瘸子賭鬼,或是老朽變態。不為別的,這是天經地義的。

在村裡人看來,他們給人販子付的不是佣金而是彩禮,所以就算媳婦是被騙來的,也不是買媳婦,而是娶媳婦。即是娶來的媳婦,便根本談不上什麼違法坐牢。不為別的,這是天經地義的。

在村裡人的觀念裡,花錢買來的媳婦,只能默默認命,乖乖生活。如果跑掉了,那就是騙婚的,騙錢的,壞良心的。所以一旦媳婦逃跑,全村人都會幫忙圍截堵追,因為他們的正義讓他們不會放過每一個騙錢的壞人。不為別的,這是天經地義的。

陶淵明說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是民風淳樸的,但其實卻是與世隔絕的村落是愚昧無知粗俗落後的。他們的道理不是我們的道理,他們的邏輯不是我們的邏輯,他們的世界也不是我們的世界。

《盲山》:當女大學生被拐騙之後

2

難道他們沒有懷疑過這種思想的惡劣性質嗎?應該是有的吧。

男主試圖強迫女主,但是女主奮力反抗之後,男主便也放棄了。為什麼會放棄?大概是覺得自己的做法失了良心,強迫女主讓他產生了內疚。同樣的,當男主爸爸箍著女主的手腕,大喊讓男主媽媽幫忙按住女主的腿來方便兒子同房時,男主媽媽也是哆哆嗦嗦不敢上前,甚至還被女主一腳踹倒在地。因為她內心還是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

但男主爸爸的一句怒吼又將男主和男主媽媽的思想緊緊禁錮在那種異常的模式下,所以,一家三口,一起強迫了一個女孩,一個女大學生,一個買來的媳婦。

一個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應該是和環境有關的。就算男主最開始對女主還帶著不忍和同情,但在身邊其他人的鼓吹和‘好意’的勸說之下,他慢慢地也和其他人一樣,相信打罵恐嚇看管是制服女主的唯一手段。男主徹底變成了村裡買老婆的男人,而女主也漸漸有了村裡婦女的模樣。

對於女主,這是一種很可悲的變化。她幾乎什麼都試過了,哭,鬧,求村主任,自殺,逃跑,寫信求助,再逃跑。可是這個小小的村落卻像是撒開了一張巨大而無形的網,牢牢將她困住,掙不脫,逃不過。

村主任的幾句官話便將她打發回家;信誓旦旦說能帶她出去的村裡老師卻只是貪婪她的身體;她拼命翻過大山跑到公路邊卻因為沒有車錢被抓了回去;可她拿著用身體向賣店老闆換來的錢坐上車子時,還是被司機出賣又一次被抓了回去;就連寫的信也被郵遞員拿給了男主。

一次又一次,她的計劃總是被打斷,她的嘗試總是會換來一頓毒打。當銳氣漸漸被磨平,她便不再是當初的那個水水靈靈的女大學生了,除了她依舊躁動不安想要逃跑的心,她更像一個土頭土臉的村婦了。

《盲山》:當女大學生被拐騙之後

3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幫她,我想了很久,總結了以下幾點:

1.相對於女主,大家對於男主更是知根知底。而且,大家並不認為男主的做法有什麼道德問題。花錢娶來的媳婦,卻不盡媳婦的義務,整日想著逃跑,這在大家眼裡都是一種不正義,不道德的事情。

2.只掃自家門前雪,大家都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如果女主跑脫了,遠走高飛,甚至引來了警察,那麼便會引起男主家人的不滿,那麼作為當地的人便會有源源不斷的麻煩,誰也不想引火上身。

3.大家對此見怪不怪,買來的媳婦多了,所以大家都見慣了新來媳婦的吵鬧,時間長了,那些媳婦也都不鬧了,老老實實地過日子了。那麼自己何必又去趟這一趟渾水呢。

只有那個願意親近女主的小孩子幫她去縣裡寄了信,因為他年紀小,不懂得村裡人的那一套權衡利弊的法則,只知道不讓對自己好的人傷心。一封信換來了兩個警察和女主父親,卻最終只換來全村人義憤填膺地堵車截人,村主任漫不經心地應話,警察找藉口脫身,父親拼死護著女兒,女主用刀殺了男主的結局。

一個典型的悲劇式結局,壓抑的窒息感,面對暴力的無力感,以及悲慘的屈辱感。村民的暴力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對於女性身體的言談笑語,比如用毆打手段逼迫女性屈服,比如全村村民追打警車,比如坐在車前防止車開的老太太……而面對這些暴力,孤身一人的女主根本就毫無反抗的能力,哪怕她有很高的智商,哪怕她有很多知識,哪怕她身邊站著她的父親,但這些通通都在村民的暴力之下被碾壓的粉碎。

《盲山》:當女大學生被拐騙之後

4

我們常說沒有能力的人適應環境,有能力的人改變環境。可是大部分人面對困難時的不斷挑戰奮鬥的力氣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我們在面對希望渺茫的未來時,往往都會將力氣漸漸用盡,進而完全放棄,擱置不談。所以人們才會格外推崇《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二十年不放棄的韌性。

女主不願意坐在小衚衕的門前,抱著孩子,望著天邊將落的太陽,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徹底認命,但如果父親的營救也變成了毫無意義的行為,那麼女主的未來便會徹底同化為村婦的生活。女主的力氣快要耗盡了。

所以當她拿著刀砍向男主時,我並不意外。不甘被環境改變,就只能改變環境。毀滅,或許毀滅即是新生。

電影中,有人問女主,你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騙了呢?言下之意,明明時你自己好騙怨不得別人。

這種道理很像穿得暴露所以活該被強,自己單純所以活該被騙。其實,面對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我們永遠防不勝防。

有老夫妻藉著指路的名義將女大學生騙麵包車前,然後一踩油門,女孩便被掠走;有人對一個陌生女孩上去就拳打腳踢,趁著女孩無力反抗就強行擄走,對路人謊稱是家事;有人半夜假裝問路將女孩引入街角隨後強行帶走,還有那些臭名昭著的孕婦獵豔案和北京和頤案等等,你永遠不知道那些惡人會想出多少種坑害女孩方法。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覺得,獨身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假裝身邊有一個男孩。有人求幫助時,說,對不起,我男朋友一會兒就來了;晚上感覺有人尾隨的時候,假裝給男票打電話說,馬上到了,下來接我吧;哪怕取個快遞也要跟快遞小哥說,放在邊上吧,我男朋友會去取的。

這點真的很好用,因為無論如何,心有歹意的人都會忌憚於目標羔羊同伴的力量,而如果同伴是名男性,那麼效果會更明顯。因為無論如何,相對於女性來說,男性本身具有先天性的生理優勢,能打也能捱打。

另外就是,世上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種可怕的經歷,永遠別再落在其他女孩身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