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有很多孩子每天刻苦學習,但是考試時,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什麼原因呢?

只有找準病源,才能對症下藥。下面是資深班主任總結了9種成績提不上去的原因,老師和家長們可作參考。

01 字跡潦草

一手爛字,很可能讓孩子無緣重點高中,更別提好大學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考試在普及“電子閱卷”,高考、中考都是這樣。而“電子閱卷”對書寫的要求更加嚴格。

如果孩子從小就寫字不規範、下筆力道也沒練好,那他的答題卡通過掃描儀掃進電腦時,幾乎就是一團模糊。

閱卷老師連看都看不清,咋給你分?

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給孩子的對策:

所以,從現在起每天抽出15-30分鐘好好練字吧,一手漂亮、規範的書寫不僅僅能讓卷面整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書寫速度,讓你在各種書寫量極大的考試中取得相當大的優勢。

02 不會規劃學習

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嗎?不一定!

有些同學雖然看起來很努力,課間不出去玩,週末也窩在家裡寫作業,但他大部分時間並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一個班裡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這個狀態。

有的同學從來不熬夜,該玩的時間也在玩,但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能提前做個計劃,知道總共有哪些任務,安排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一個班裡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這個狀態。

決定成績的並不是孩子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給孩子的對策:

自己製作學習計劃並堅決完成。

①選一個你最想要的目標,然後進行分解。

先仔細想想,這段時間最想在哪方面有收穫?是單詞量的突飛猛進,還是語文素材的積累,還是數學基礎的鞏固?

②做好規劃。

寫下每天最重要的六件事,重要者先行。

03 粗心、眼高手低

身邊經常有同學考完試後說:

“我竟然忘了寫單位,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嗎?不,他就是這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基礎不紮實而已。所謂的“粗心”“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藉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考試的時候,你要是隨便粗心兩三道,幾十分可能就沒了!

這時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還有啥用?

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給孩子的對策:

①多讀幾遍題目,尤其是幾何題,綜合題。

看清題目的已知條件,轉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時將已知條件標註到圖上,一步一步來。

②認真仔細,重視做題的步驟。

重視過程,不要只關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題正確率,吸取教訓,防止一錯再錯。

04 不會管理自己情緒

情緒波動是學生當中一個極為普遍的問題。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自己的情緒比較難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階段心情低潮,學習成績也就因此起伏不定。

這類學生興趣和情緒容易變換,考了高分後,驕傲自滿;考了低分後,焦慮不安、自卑、迷茫,甚至自怨自艾,沉浸在學習失敗中不能自拔。

給孩子的對策:

考試時出現緊張心理要迅速進行調節,快速進入正常應考狀態,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調節焦慮情緒:

①自我暗示法

不只我一個人有困難的題目,別人也有不會做的題目。

緊張焦慮越容易出錯,心情平和利於自由發揮,為了考出好成績,我應該儘量把心態放平和。深呼吸,微笑一下下啦,我一定可以的!

②決戰決勝法

過去因怯場而失敗的教訓已經告訴我,那樣的狀態對我十分不利,我要趕快調整過來,這樣鞭策自己決戰決勝。

平常的話,學會釋放壓力(去操場跑圈就是個很不錯的辦法),穩定情緒,積極面對學習困境把握節奏,告別學習疲勞。

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05 拖延

成績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對不會今天做;假期裡能先玩的,絕對不會先寫作業。

他們的常態是:作業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寫會兒作業,喝口水,再休息一會兒……

拖延症的壞處在於: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不但學習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會變得磨磨蹭蹭。

給孩子的對策:

體會一下高效的習慣,你會玩得更開心,學得更開心!

①從半個小時開始練習,在這段時間內,只專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份數學卷子,或者看一本書。

②把所有可能造成誘惑的東西收起來。

③如果連半個小時都無法堅持,是不是會對自己很失望呢?想想失敗的感覺,再想想成功堅持的感覺,遇到誘惑時做個正確的選擇。

06 語文有解不開的“結”

有個老師來給三年級的孩子代課,在一次自然科考試,並講解完錯題後,他讓這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重新做了一遍試卷。這時他發現還有個孩子重新考試仍是沒能及格。他了解到原來這個孩子讀不懂題目,因此做錯很多題。

據這位老師分析這個孩子的情況,讀不懂題目,是因為語文基礎薄弱。可能這個孩子在語文上,曾經被某個關卡阻礙了,過不了那個關卡。

於是,這位老師給這個孩子補習語文,從小學一年級的補起,幫助孩子回到過去學習語文,幫他把那個關卡打開,從簡單的學起又能慢慢的彌補他的信心!

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給孩子的對策:

讀不懂題目,往往也是孩子考試丟分的一大因素。題目讀不懂、理解不了題目,這和語文有很大關係。不妨從這個角度去檢驗孩子是不是存在這樣的情況,加強語文,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07 基礎不紮實

學習是一個持續、連貫的過程。每天的學習都需要按一個合理的順序,每個科目的學習更需具有前後連貫性。

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從而導致學習節奏的混亂,最後導致知識消化不良。

對於前面已經學過的知識還沒掌握好,老師再講新的知識,自然就會聽不懂了。結果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新的內容又紛至沓來,從而陷入“一步慢導致步步慢”的惡性循環。

對學過的知識一知半解,背誦、記憶時出錯率多,上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看似聽懂了,過幾天后一問三不知,經常需要翻書查看例題和知識點,做題和考試磕磕絆絆。

給孩子的對策:

①課前一定要有預習!

預習效果怎麼檢測?試著對你所預習的內容提幾個問題,試著複述。

②聽課時要有主動性

儘量在聽懂的基礎上做筆記,而不是一味抄筆記,否則根本就沒有思考的空間,實在聽不懂一定要標記出來,課下儘快找老師或者聽懂了同學給自己講講。

③複習要及時,並且一定要動腦

走馬觀花的瀏覽只能加深機械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進行思考。對於一些書上的公式、定理、單詞、成語等基礎知識,自己可以做些歸納整理,紮實基礎!

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08 不注重總結題

很多孩子在複習階段不重視錯題,做錯的題目連答案都不改,或者僅僅把標準答案寫在旁邊,不去總結錯誤的原因、總結正確的方法,導致考試中一錯再錯,成績難以提高。

給孩子的對策:

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學習的難點所在。發現規律,抓住重點,才能有針對性地複習補救。

所以,一定要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測試和考試之後,將其中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識漏洞。經常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

09 家庭雜亂對孩子的影響

有家長反映,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她找兒子瞭解情況,兒子卻跟她說:“每次回到家,我心裡就很煩悶,一點也不想做作業,感覺很壓抑。”

孩子回到家,心情感到壓抑,作業又不想做,他成績怎麼會好起來呢?

這位家長開始反思家為什麼讓孩子覺得煩悶呢?她就把自己的家打量了一番,發現整個客廳非常凌亂,臥室也亂,被子沒有疊,床上總是堆滿捲成一團的衣物,鞋子到處亂放,再看看廚房,沒洗的餐具連洗碗池都放不下……

家裡也常常出現她找不到東西的抱怨聲,她經常要花一兩個小時翻箱倒櫃找信用卡,找書她也要翻上半天……想到這些她覺得非常對不住孩子,家庭雜亂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孩子那麼努力成績還提不上去?最後一條讓很多家長恍然大悟!

給家長的對策:

在凌亂的家庭空間裡,包括玩具在內的物品,往往沒有擺放得井然有序,孩子在看書做作業的時候,很容易被這些物品吸引,無法精神集中專注地做完一件事。

把家收拾整潔,孩子能夠從家庭的環境氛圍中學會重視個人衛生、做事有條理,這種生活上的習慣也會遷移到學習上。

據哈佛商學院調查的顯示,一所學校中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績優異樂觀開朗的孩子。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

以上這些原因,易導致學習習慣的惡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學開始抓起!老師和家長們,可根據對策幫助孩子們一一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