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沒有對立統一?

愛問為什麼的小鬼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作者/董海發

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古今中外哲學史的兩大學派。

凡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就是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主張物質第一、精神第二即物質決定精神;

凡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就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主張精神第一、物質第二即精神決定物質。

在這裡必須首先弄明白什麼是世界?

世界按存在方式可以劃分為兩個不同類型:

1、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本源是物質一元化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既不是某個人的精神創造,也不是某個神靈創造。物的世界既是指其大無外的宏觀世界,這是天文學研究的對象,也是指其小無內的微觀世界,這是量子力學研究的對象。無論是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都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冷酷無情的物質世界。

物的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世界、物質世界。

物的世界是物質的;

物的世界的物質是運動的;

物的世界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物的世界的運動規律是可以認識的。

這就是自然科學日新月異發展、爆炸式發展、無止境發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觀察物的世界必須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這也是唯物主義無神論的理論依據。

面對物的世界本源問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哲學觀點:

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認為:物的世界是由我個人的思維、意識、精神、意志創造的。事實證明,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你沒有出生時物的世界就恆古存在,你死以後地球照常自轉、公轉,既不可能停下來,也不可能毀滅。

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認為:物的世界是由全能、全善、全美、全知的神創造的。從信仰角度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世界是神創造的,沒有神,當然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從科學角度看,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物的世界根本沒有超自然的神靈存在,物的世界是既沒有開始也沒有邊界的浩瀚宇宙,神什麼時間創造?在什麼地方創造?

2、人的世界

人的世界本質是物質與精神二元化的有機統一體:

A、人是來源於自然、生長於自然、迴歸於自然的高級動物。人類是物的世界最年輕的生命形態,僅僅存在了四百萬年,人類又是物的世界最渺小的客觀存在,人類僅僅是自然界自生自滅的一粒塵埃。就從這一點來看,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本源是相同的。

B、人是有思維、意識、精神、意志的高級動物。人的世界是精神的,是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觀世界。就從這一點來看,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本質不同。

因為物的世界本源是一元的,是純粹的物質世界。人的世界本質是二元的,是物質與精神渾然一體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不僅是精神的,而且精神還是多元的;

精神世界不僅是多元的,而且多元還是有地域、民族、階級、國界差別的;

精神世界不僅是有地域、民族、階級、國界差別的,而且正因為這個差別,要麼產生思想對立、要麼產生政治對抗、要麼產生軍事抵抗。這就是人文科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針鋒相對的根本原因。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是人的世界區別於物的世界的唯一特徵:

人類教育的是人心,

人類改造的是人心,

人類覺悟的是人心,

人類轉化的是人心。

這就是 人類比動物可愛的地方。

人類最可怕的是人心變惡,

人類最無奈的是人心墮落,

人類最恐怖的是人心變壞。

這就是人類比動物可怕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創造、家庭哺育、老師培養、朋友關愛、祖國護佑、自己成長、自己奮鬥的地球精靈,所以,人的主觀世界不是冷酷無情的物質世界,而是溫情脈脈的精神世界。人這短短的一生,精神意識是伴隨人一生的道德靈魂,道德靈魂是人一生須臾不可離開的終身夥伴,知識技能是人成年後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合作伴侶,國家法律是人一生必須時時刻刻佩戴的雙刃寶劍:你敬畏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法律就是你的護身寶劍;你蔑視法律、踐踏法律、違反法律,法律就是你的傷身利器。

所以,觀察人的世界必須堅持二元化的哲學觀點:

A、在人的自然屬性方面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義一元化哲學觀點,有健康的體魄,才有完美的精神;

B、在人的社會屬性方面堅持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的唯心主義一元化哲學觀點,有完美的精神,才有精彩的人生。

綜上所述:

物的世界本源就是一元的物質,再沒有其他任何東西,這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觀點;

人的世界本質是二元的物質與精神的有機統一。這就是做人唯心主義,做事唯物主義的理論根據。

所以,

在物的世界,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是正確的,堅持唯心主義一元論是錯誤的,堅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元論也是錯誤的;

在人的世界,堅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元論是正確的,無論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還是堅持唯心主義一元論都是片面的!

由此可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僅僅在如何看待物的世界本源問題上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除此而外,唯物主義並不是一貫正確,唯心主義並不是一直錯誤,用對地方,二者都是正確的,用錯地方,二者都是錯誤的。

二、哲學的核心問題是改變世界

一般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存在與思維,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問題,是圍繞物的世界本源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爭爭吵吵幾千年,至今爭論不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問題是改變世界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是圍繞改變人的世界、改造社會而展開的革命實踐、建設實踐、改革實踐。所以,馬克思說:“以往的哲學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古今中外的哲學派別,不管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都是解釋世界的思辨哲學。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解釋世界的思辨哲學,而且也是改變世界的實踐哲學。因此,在如何解釋物的世界、人的世界、人類社會方面,無論用唯物主義思想方法,還是用唯心主義思想方法都是可以的。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爭奇鬥豔。但是在如何改變人的世界、改造人類社會方面,只有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方法,才是唯一的正確的科學的指導思想,真可謂:一枝獨秀、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一般哲學的根本區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具體指導革命實踐、建設實踐、改革實踐的治國平天下的指導思想,其他一般哲學僅僅是引導人們如何解釋世界的不同思想方法而已。

三、唯心主義是做人應該堅持的心靈脩煉方法

唯心主義思想方法是從“修身齊家”個人層面闡述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的。所謂精神第一、物質第二,就是說在修身齊家心靈脩煉方面要堅持一切從精神出發,注重精神修身,關注道德齊家:

堅持精神第一、道德第一、親情第一;

堅持物質第二、利益第二、金錢第二!

所以,在個人修身齊家方面,儒家講:“富潤屋、德潤身”,就是指用身外的物質材料裝飾華麗的良舍美屋,這是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用身內的精神材料塑造不朽的道德靈魂,這是唯心主義的心靈脩煉方法。佛家講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的唯心主義心靈脩煉方法也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國家憲法明確規定:公民有信仰自由,既可以信奉宗教信仰,也可以不信奉宗教信仰。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唯一全民信奉天地君親師道德信仰的國家,在信奉天地君親師道德信仰的前提下,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中的少數先進分子可以信奉共產主義政治信仰,但不能信奉宗教信仰,因為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少數超凡脫俗的中國人信奉宗教信仰也是完全可以的。因為不管是宗教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都屬於精神範疇,都是塑造人們道德靈魂的精神食糧。

四、唯物主義是做事應該堅持的思想工作方法

唯物主義思想工作方法是從“治國平天下”國家層面闡述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所謂物質笫一、精神第二,就是說在治國平天下社會實踐方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工作方法,要根據具體的國情、社情、民意制定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政策,腳踏實地幹,擼起袖子幹,但不能脫離客觀實際盲目幹,更不能脫離一定物質條件蠻幹!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所以,在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實踐方面,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是完全正確的思想工作方法。

由此可見

唯物主義用在做事上,用在“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實踐方面是完全正確的,但用在做人上,用在修身齊家心靈脩煉方面就是完全錯誤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已主義:

面對親人不講精神、只談物質;

面對家人不講親情,只要利益;

面對父母不講孝道,只索金錢。

唯心主義用在做人上,用在修身齊家的心靈脩煉方面是完全正確的,但用在做事上,用在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實踐方面就是完全錯誤的形式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

例如,當下社會開展的脫貧工作,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政策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思想工作方法;但在具體工作中有些地方把精準扶貧蛻變成精準填表:

這完全是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紙上扶貧;

這完全是脫離客觀的主觀主義數字遊戲;

這完全是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政治作秀!

綜上所述,

不管是主觀唯心主義,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僅僅用在修身齊家的心靈脩煉方面是完全正確的。

只有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才是指導治國平天下社會實踐的唯一正確思想方法。

美國曆屆總統都是基督徒,都是把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完美結合的典範:

做人用唯心主義思想,信奉基督教崇拜神靈,星期日去教堂禱告全知萬能上帝;

做事用唯物主義思想,發展軍事工業崇尚武力,工作日去工廠視察先進殺人武器!

沒有一個總統在治國安邦過程中指望不花一分錢讓全知萬能的上帝來保佑美利堅合眾國,而是用佔全世界軍費開支60%的真金白銀來保衛佔全世界人口不到5%的美國人口。


董海發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沒有對立統一? 可以肯定地回答:有。

但也有必要先把兩個主要概念釐清一下。

第一個——“對立統一”的含義。

“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由黑格爾提出。其要義,是揭示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

黑格爾認為,矛盾是反應事物內部或者事物之間對立和同一的重要哲學範疇——所有事物和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而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就是對立和同一。

矛盾的同一性或統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內在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聯繫——

一方面,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賴。沒有“生”,也就無所謂“死”;沒有“晝”,就談不上“夜”。

另一方面,矛盾著的對立面是相互貫通的。首先,矛盾雙方相互包含。“變異”蘊含於“遺傳”之中;而“遺傳”必然包含了“變異”的可能。其次,有時,矛盾雙方是直接同一的。“生產”和“消費”看似對立,但“生產”本身也是消費;“消費”過程已滲透進“生產”過程。再次,矛盾雙方包含著相互轉化的趨勢。這種轉化,並非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相互消滅,而是相互吸收、此消彼長,往往在更高層次上形成新的統一。

黑格爾也著重論述了矛盾的鬥爭性。哲學概念的鬥爭性,不是通常理解的“死掐”,而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 在黑格爾看來,矛盾的鬥爭性,是事物和世界發展的根本原因。

大到星際間的“吸引”和“排斥”,小到微生物界的“吐故納新”,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發生著這種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鬥爭”。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緊密聯結不可分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對立也是同一中的對立。

第二個——唯物唯心的含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上對世界本源的兩種基本看法。這種劃分,不是哪個人異想天開臆造的,而是有哲學以來,自然而然形成的認識上的分野。

因此,“唯物”和“唯心”,只在關於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這一點上有意義。歷史上,有過一些“騎牆”的哲學理論,但從基本傾向或最終走向,仍可歸入前述的兩大類哲學之中。

“唯物”和“唯心”,不是哲學上判別對錯的標準。對具體哲學的分析,一是看其對世界和人的認識是否更接近於客觀真實的本質;二是看在具體社會條件下所起的作用。例如,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的一些哲學家,主張的是“自然神”理論,如果簡單地一言以蔽之是唯心主義,就未免過於淺薄了——這些哲學,在反對中世紀的宗教經院哲學,宣揚人本主義,促進科學發展等等方面,功莫大焉。

回到正題——“唯物”和“唯心”是如何“對立統一”的呢?

首先,它們同屬於、同存於兩三千年來人類哲學認識之中。沒有“唯物”,何談“唯心”?反之亦然。這是它們的同一性。

其次,兩三千年來,“唯物”和“唯心”又確有“摩擦”、“鬥爭”,儘管往往只是表現在口頭上、書面上,但畢竟是思想的“交鋒”。這是它們的鬥爭性。

再次,這二者之間,並非是始終“壁壘森嚴”、“陣營分明”的,基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不僅表現在總體範疇上,更突出表現在具體的哲學學說上——很多哲學家,其理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同一體”。

再再次,兩三千年來,人類的哲學思想不斷髮展,不容否認,“唯物”“唯心”之辯,相互借鑑、切磋、促進,對於這種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格爾很值得稱道,他把哲學的發展看作一條流動不息的歷史長河。西方學界對此亦嘖嘖稱讚。

黑格爾把哲學歷史,看作是在對立統一的矛盾中發展的一個個否定之否定“圓圈”。的確,他本人的哲學大廈,也是在康德哲學基礎上建造起來的。但是他大大進步了——提出了完整的辯證法。

有意思的是,馬克思又在他和費爾巴哈哲學的基礎上,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其體現的,同樣是對立統一的矛盾發展規律。


一老沈一


人類的認知觀已經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竟然還有人提出這種問題,停留在過去。

動物進化到人,最早是個體依賴感應信息的“意識”,再後來就是感應信息群體化共識的形式,如鳥群、魚群。

到了人,人類誕生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信息生成能力,那就是“抽象意識”,觀念由此誕生。基於觀念的思維能力,人類產生了萬物有靈、一神宗教、哲學(本體論)、(近現代)科學。

基於觀念的本體論是哲學的最主要部分。但現代科學越來越折射出新的認識論,即人類的認知,觀念並非本質,而是來自我們的感應信息。

邏輯學和方法論也是哲學的另一大部分,這一部分要比本體論可靠的多,因為這本身(基礎的邏輯規則)來自經驗,經驗其實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識。

除了哲學,近現代科學中,真實起作用的並非其中的觀念,而是其中的通用經驗加數學工具,通用經驗如相對論基本假設、牛頓三定律等等,其實就是對經驗的概括總結,經驗當然是當時條件下一定範圍內的,經驗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識,沒有感應到的信息,不是共識的感應信息,不能稱之為經驗。數學當然本質也是基於經驗的,最基本的邏輯規則來自對感應信息共識的結構化。

所以,看到這種問題,只能呵呵。


探索貓


兩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個矛盾的兩個對立面,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世界是精神的,長期以來,兩者水火不相容,激烈鬥爭。

但是,兩者之間又是互相依存的,沒有物質,就沒有精神,精神因物質而生,反過來精神有能動性,能夠促使物質發生變化,和加快物質的發展。

總而言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對立統一的,有你有我。


hi123


《中華文化能夠早已把唯心與唯物統一起來,建立了智慧的各大文化系統》

是從我們學了西方的文化,在很多領域都是非常的糾結。比方說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當人們的心態處在這種狀態的時候,很多人會產生心理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用中華的智慧來幫助解決一下呢?

西方的哲學無法真正把心與物統一起來。

把唯物論與唯心論統一起來的方法,只有在中華文化中才真正具備。要把唯心與唯物能統一起來,必須站在另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才有可能。站在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另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才能把唯心論與唯物論組成平衡的運化系統。西方的文化,到今天還是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鬥爭不斷,有的時候甚至會流血犧牲。在中華的智慧中,有著非常詳細的,觀察唯心與唯物統一的方法。中國的文化善於融合,這同樣體現在心與物的關係觀察之上。西方人思維是二元對立的,反映在心與物的關係思考上,同樣體現了這一點。心與物無法統一,是由他們的思維方法所決定的。就是到了量子科學的時代,他們意識到量子與意識相關,但是他們也無法瞭解心與物的關係。所以,心與物無法統一,西方的哲學如此,西方的科學也更是如此。

西方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矛盾,這是有根源的。到今天他們還沒法把兩者統一起來。這就給他們的科學研究帶來巨大的不便。

例如,對於量子觀察的唯心主義現象。

科學來描述量子與客觀存在的關係,就讓實相變得詭異起來。過去他們以為物質決定意識,會非常地批評唯心主義。現在他們瞭解物質的存在是能量的存在,而意思能夠影響能量的存在,於是他們又否定客觀世界的存在。用西方的觀念來說,前者是唯物主義後者是唯心主義。這就是說,他們經過數千年的研究,對於心與客觀的存在的關係,他們還無法究竟其規律,他們還在心與物對立的狀態之中。這就是知識與智慧的差別呀!西方這種瞭解客觀事物,以及瞭解人的意識的奧妙,他們只能產生知識系統,雖然他們也是愛智慧,但是不等於智慧,他們無法獲得智慧的方法。所以他們現代藉助先進的儀器,來認識客觀事物,還是落在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對立狀態中。這中間的關鍵之處在於,他們研究有形的客觀物質世界,中間建造了一個儀器來觀察,然後才能瞭解客觀物質世界是一個能量的存在,是誰在造這個儀器呢?是人,儀器可以看作是人的感覺器官的延伸,人通過儀器來作用物質與能量的轉換關係,他們觀察能量與意識的關係,忘記了儀器參與觀察的決定性基礎性,所以他們推斷量子與意識的關係及量子與物質的關係,不能進行整體的觀察,他們無法把握量子與意識的這種轉換,以及物質與能量的轉換之間規律。所以,他還只能各各研究各各來表達,這是它呈現的唯心與唯物這兩邊思維的原因。這種思維,叫斷常見。

心與物與神可以同時觀察。

按照中國的智慧來觀察,心與物與神,都是可同時觀察的對象。在觀察客觀事物的時候,他們是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在觀察內心世界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觀察客觀世界。更美妙的,在觀察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時候,能夠顯法人內在的神性妙德潛能。這就是說,中國的這種智慧之所以稱成為智慧,在觀察內心的世界,觀察客觀世界的時候,能夠同時提升自己的本心境界,也能夠先發自己內在的神性妙德來參與對客觀世界精神世界的瞭解。西方人的認知方法就不一樣了。他們把心與物對立起來,把心物與神對立起來,而且,須各各分科來研究。所以西人才有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一直矛盾存在的狀態,科學與宗教一種矛盾的狀態。西方人把內在的神性妙德外化成外在的神上帝,他們無法開啟人的內在妙德來認知萬物,所以西方人基本上認為人已經沒法進化。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去西方的文化不知道,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這種巨大的差別,所以對於西方的文化沒法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所以也就跟著西方人一直糾結於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科學與宗教,這樣的矛盾漩渦之中。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這樣的文章是不是太多了?沒法獲得突破,對於西方文化的學習,基本上都是糾結於這種矛盾應激狀態。西方人,雖然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矛盾存在,但是他們允許唯心主義存在,也允許唯物主義同時存在。但是我們中國人學西方的文化就有了取捨,我們選擇了唯物主義,我們要反對唯心主義。所以,我們缺少西方那種唯心主義研究身心世界的知識與行為,雖然我們能夠認識到,矛盾的雙方可以對立統一,但是我們反對唯心主義,這樣我們就做不到唯心與唯物矛盾的雙方能夠對立統一。這樣我們學西方的文化就成了跛腳。我們學不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對於古老的智慧也已忘記了,不知道中華智慧的種種奧妙,所以我們現代人,中國的現代人,大家都意識到缺少創造性,但是還不知道,這種現象產生真正的原因

對中國的文化多少有點了解的話,我們就會發現:

歐洲哲學一直爭論的唯心和唯物主義,為何在中國古代卻不怎麼有?

這一問,我們可以發現,中華文化中的無數奧秘。比如說西方的文化,他善於二分,到了現代,他們更有無數的分科學。為什麼會這樣?這裡面就有說法。但是從沒有人這麼能研究這裡面的規律,我們只知道不停地西方的文化系統,但很少審查它裡面的真正底韻。中國的祖師們,他們也發現了世界萬物皆有對立狀態,但是他解決的方法,認識的方法,與西方人大異其趣。中國人的方法,善於把對立的雙方組成平衡的運化體系,他們還要進一步,要讓這種平衡的運化的體系,運行極化出各自的精髓,而超越原來的運化體系,這種認知的方法,可以用一個象形的圖式來表達,這就是聞名世界的:太極圖。這種思維的方法,是智慧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來觀察心與物的關係,就能把唯心與唯物和諧於一統。不但對心與物的關係會如此觀察,這種方法幾乎遍及了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他所體現出的特色就是融合、圓融、和諧、中和、中道。如果我們進一步去研究,還會發現中華的文化中他有這種思維的精緻微妙的訓練方法,這種微妙方法,他已經傳承了數千年,現代的人只注重西人的文化,從來沒有自覺到自己這種文化的偉大之處。現在不是弘揚國學嗎?如果要深入國學的奧妙,首先必須修學顯現這種思維的方法。

那麼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審問:中國的文化,能夠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統一起來,他對我們中華文明,有什麼作用呢?

舉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這就是中醫。中醫的奧妙在於,中醫這種經絡系統,它是一種人的靈知系統,靈知,心的妙明妙德顯現的規律。唯物,就是天地宇宙萬物等能量運化。比如說每一種草藥就是一種能量,草藥是物質,這個物質怎麼轉化為能量呢?就是通過人本身的靈知系統。從這裡我們初步可以看出,中醫把(唯)心與(唯)統一起來了,由此建立了微妙的醫學大系統。普通人就能拿來應用治病養生,但是從大道角度來說,人的經絡系統,是與天地宇宙萬物息息相關的,古代的祖師們究竟大道,他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萬物而與我同體,人人與我同根。所以對於經絡系統的認知,會隨著你的智慧程度不同,有著巨大的層次差別。

這種中華古老的智慧是關於生命本真的研究,現在的西方哲學經過了數千年的探究,到今天還在研究,人是什麼?我是誰?他們還在糾結於唯心與唯物主義矛盾的旋禍中,但是中華智慧早就揭示了人的本質,由此建立了智慧的大道文化的大系統。中華文明數千年年恆久光明的存在,與這有著巨大的關聯。現在在一起來學習西方的科學,不瞭解中醫的這種超級先進,不瞭解中醫的這種靈知系統,他就是真理的存在,他不需要證偽再證偽從基礎研究,這些人學學西方的科技,忘記了中華智慧所在,他們會拿西方不完美的理法來衡量中國的智慧,所以對中醫產生了認知上的偏差,一些人已經不願意接受中華古老智慧,這太不划算了。





圓拙


從東方的宗教是得不到什麼是唯心主義,不過是牽強附會西方的唯心主義體系。正如東方的佛教在唯心主義體系為虛無主義,找不出世界的本質性。於是不能歸入西方唯心主義史觀,或者說不能歸入歷史必然性。因為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聖經(公認為世界天書)。聖經的根本原則和真理是人性始終在原罪中行走,這是人類精神的悲哀。於是人性必須通過耶穌基督來拯救人們的靈魂,於是人必須在自我意識的人性原罪中解放出來,才能與神和好。於是成為這種自我意識的認識運動,而且伴隨著聖經的概念成為神所支配的力量成為信仰的生動的觀念。即神意創造歷史。正如黑格爾主義的世界絕對觀念,或理性概念。成為整個唯心主義史觀。於是根據唯物主義的理論只能包括這種必然性之內。正如自然神論,再如觀念圓圈裡返回到自有自在的自然科學中,返回到歷史現實中繼續認識概念的現實規定性,返回到根本性概念的規定性繼續認識神,正如人性原罪為人性的私慾或私觀念所不能被外在力量所摧毀。所以,在唯心主義史觀是沒有唯物主義與他對立的。於是我們看不見的神在黑格看來是與他的辯證法是內容依附形式的。這種內容顯然是聖經為依據,而不是人精神創造的。人類的精神不可能存在這種力量。


陳武魁


宇宙既存在物質性一面,也存在精神性一面,而在哲學上討論到底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從中國傳統哲學來講是可笑的。中國傳統哲學講的是一陰一陽謂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這就不存在誰決定誰,是互生互補的關係,陰和陽是宇宙本來的東西,不增不減,不生亦不滅的。

而現代的量子糾纏也證實任何物質他也存在著精神性一面,只不過和所有生命體的精神性不同罷了。

所以,現代哲學之所以陷入無從發展的困境,就是因為在唯物與唯心這種錯誤爭論中把人類對哲學的認知引入了死衚衕。


陳興平23


我真懷疑,這種討論的實際意義?

人們不斷的重複著,馬克思,黑格爾,費爾巴哈,對唯物論和唯心論的看法。這種重複真的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能力,還是變成了一種新的教條。

哲學本質是一種認識論。是教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西方講矛盾,中國講陰陽,都只是一種哲學的抽象,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

唯心論脫胎於宗教,又在反宗教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宗教認為,神是世界的創造者,指揮者。唯心論認為,是心創造的世界,直接服從於我心。打破了宗教的權威性,使人從宗教中解放出來。增強了人們的主動性。使人成了世界的中心,是人本主義的基石。沒有人的主動思維,十個蘋果砸在腦袋上,也不會發現萬有引力。

反觀一下古希臘和中國古代,都是唯物論佔上風的。由於人們認識的侷限性,才創造出了上帝造人,女媧造人的神話來。中國古代哲學,從沒有把唯物論和唯心論,放在那麼重要的地位。格物致知也好,知行合一也好,都是在討論,主客觀的關係。並沒有把二者對立起來。

馬克思也沒有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

唯物論唯心論最後統一於人。看你自己如何把握,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哲學至今本來就沒有統一的認識。要了解,各種哲學觀點的來龍去脈,汲取有益的東西。一定不要把哲學看成是教條。


老梁139490047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對立的哲學覌點。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充滿了唯物和唯心兩大派別的交鋒。歷史告訴我們,不可以統一。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意識精神第二。物質決定意識精神。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精神第一,物質第二。意識和精神決定物質。

最典型,最能深刻說明問題的事件,莫過於《地心說》和《日心說》。(1)古希臘提出的《地心說》堅持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動。宇宙星球圍繞地球運動。人的意識決定一切,精神主宰一切。主宰世界的神就是上帝。(2)著名物理學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堅持認為,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日心說的支持者意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因而受到幾十年的迫害。另外一名物理學家布魯諾因為宣傳支持日心說而慘遭燒死在火刑柱上。…

科學的發展,是要揭示大自然的規律,正確認識宇宙和自然,造福人類。

那種依靠上帝保佑和佛祖賜福的朝拜,與科學的研究,純屬於風馬牛不相及。


匯燕1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共同點是,認為世界由物質和意識組成的,分歧在於,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馬克思的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會對物質產生反作用。這裡先談什麼是反作用,如果反作用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就變成,當物質決定意識時,意識會反過來決定物質,最後誰決定誰變成一筆糊塗賬。如果這個反作用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反來反去還是物質決定意識,提反作用完全是多餘的。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個反作用有時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有時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就變成這種情況,有時是物質決定意識,有時是意識決定物質,這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照樣是一筆糊塗賬,這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存在的問題。我以前發過解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存在問題的貼子,這裡我不再說這個問題了,現在我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可以對立統一的問題,如果兩者可以統一,物質和意識就是平等的,這就不可能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這個答案就否定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爭論,所以兩者只能對立,不能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