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藝苑|當年的露天電影

當 年 的 露 天 電 影

□ 蘇冠生

前段時間,我帶妻子去萬達廣場看電影。這可是我們第一次光顧影城,因此連買電影票都顯得十分笨拙,經再三諮詢,才買到了票。此時我想起了孩提年代看露天電影的情景。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們農村,放露天電影是很受歡迎的。由於當時農村條件艱苦,只能在曬穀坪上放露天電影。到了傍晚時分,還沒等天色完全暗下來,我們就早早地拿著小板凳跑到曬穀坪佔位置了。

那時候,只有逢上誰家娶媳婦辦喜事,或者村裡舉辦重大活動,才會請人家來放電影。放電影的那天下午,村裡得事先派出幾個壯勞力,把放電影的電源設備,也就是使用汽油的發電機,還有放映機、膠片盒、音箱、銀幕等一大堆設備,挑到曬穀坪。大人們在曬穀坪邊上立起了兩根6至7米高的竹竿,上面掛起了一塊巨大的鑲著黑邊的白色銀幕。距離銀幕不遠處的空地上,正中央放著一張大桌子,大桌子上擺著放映機。桌子旁邊立了根2米左右高的小竹竿,上面掛一盞100瓦的電燈泡,發出明晃晃的亮光。

放映員把放映機放置好後,等夜色慢慢暗下來了,便開始忙活起來。先檢查機器,然後不停地倒片子。時常只有幾個老人和我們一群好奇的小孩,緊緊地擠在放映機周圍。老人們和放映員七嘴八舌地搭訕,而我們卻嘰嘰喳喳地問電影的片名,更有性急的小夥伴壯著膽子催促放映員趕緊放片子。放映員板著臉,一本正經地做著自己手頭上的活兒,毫不搭理我們充滿好奇的目光。

那個年代,由於農村裡文化生活稀缺,加上村民們對電影的那種喜愛和嚮往,使得放映員在村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地位,大家都對他畢恭畢敬。那時候,甚至連我都心裡暗暗許下志向,長大後也要當個放映員,那該是多美的事情啊!等一切準備就緒,放映員不慌不忙地打開放映機,一束巨大的白光劃破了漆黑的夜空,打在銀幕上,漸漸地開始出現模糊的字眼,緊接著慢慢有人像動了起來,然後越來越清晰,兩邊音箱的喇叭裡也開始傳出聲音,電影正式開始放映了。此時,人聲嘈雜的曬穀坪頓時安靜下來,人們的目光都盯在那閃爍的銀幕上。可是,我們一群小孩在人堆裡穿梭,追打嬉鬧,一刻都不消停。有時還故意跑到銀幕後面,調皮地邊撒尿,邊看反過來的影像,並且還一個勁地猜測電影裡的人物到底藏在哪裡,嘻嘻哈哈,樂此不疲。

那時的露天電影經常放映戰爭題材的片子,電影中英雄戰士手裡的衝鋒槍“嗒嗒嗒”地打得熱火朝天,我們互相拱著屁股,貓在銀幕下的草叢裡,仔細尋找那些掉落下來的子彈殼,卻從來都沒有找著。

那個年代,人們為了看一場露天電影,三五成群,打著手電筒,扛著板凳,不辭辛勞地走上幾里的山路。電影散場後,人們依然意猶未盡,激烈地討論著電影裡的故事情節,有說有笑地往回走,一路灑下歡歌笑語……

土楼艺苑|当年的露天电影
土楼艺苑|当年的露天电影

製作:鄭萍 主編: 劉永良 監製: 蘇冠生

土樓藝苑|當年的露天電影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