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智斗王善人(民間故事)

從前,武昌城東邊有個大財主,自稱信佛,平常也略施小惠收買人心,有些人拍馬屁稱他為“王善人”,他也欣然接受。武昌城西邊有個教書先生,叫周文清,他博學多才,為人正直,又好打抱不平,大家都尊稱他為周先生。

有一年武昌大旱,農民顆粒無收,但城中的商人卻囤積居奇,見死不救。飢腸轆轆的百姓們借貸無門,只好到大財主王善人家去糴糧。

王善人見眾街鄰蜂擁而至,前來糴糧,本想一口回拒,但又怕壞了名聲,就想變個法子讓他們自己離去。王善人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對眾人說:“王某存糧不多,但卻不能見死不救,親不親,故鄉人嘛。但諸位也要滿足我一個小小的請求,王某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聽別人講故事,如果諸位中有人講一個故事能博得我一個‘好’字,我就開倉糶糧;如果討不到這個‘好’字,那就只好請你們另找門路了。”

百姓們飢腸轆轆,哪有什麼心思講故事,雖然知道這是王善人在故意刁難,卻沒有辦法。再說,他王善人本不想借糧,你就是故事講得再好,他也不會說好,還不是白費勁?

等了半天,王善人見眾人不一言不發,便笑嘻嘻地說:“既然各位不肯賞臉,那就請回吧,我要休息了。”

正在這時,一個年輕後生突然大喊一聲:“我講。”說罷,他分開眾人,來到王善人面前。王善人眯著一隻眼,冷冷地說:“你講吧。”

那後生便不卑不亢地講起來:“從前,有一隻蝨子和一隻跳蚤在一塊玩耍,忽然它們在草堆裡發現了一個蟲卵,便爭執起來。蝨子說,這個卵是我下的,應該歸我。跳蚤說,這個卵明明是我下的,應該歸我。兩個爭吵不休,打了起來,正在這時,走過來一隻臭蟲,臭蟲問明瞭情況,說,你兩個都不要爭了,我有辦法解決。你們把這個卵交給我,等我把它孵出來,如果它跳(糶),就是跳蚤的崽;如果它不跳(糶),就是蝨子的崽。”

剛講到這裡,王善人大喝一聲:“好小子,竟敢含沙射影,暗箭傷人,給我拿下!”幾個家丁便一擁而上,欲將年輕後生五花大綁。

正在這時,周先生恰好路過,見狀連忙上前,對王善人拱拱手,客氣地說:“老爺,這後生不知深淺,得罪了老爺。我給老爺講一個好聽的,替他賠禮。要是講得好,老爺開倉糶糧;要是講得不好,你再處置我們兩人。”

王善人想了想,說:“什麼狗屁彈琴的故事我不愛聽,要講就講正經書裡的。”

周先生又作了一個揖,笑笑說:“好。我給老爺講段三國故事,叫做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王善人說:“三國故事我最愛聽,你講吧。”

周先生便不慌不忙地說開了:“三國時候,孫權聽從周瑜的計策,想用假招親的辦法害死劉備。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計謀,隻身一人到了東吳。誰知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在甘露寺一見劉備,就看中了這個人才,於是不聽孫權勸告,真的將女兒許配給劉備做了夫人,周瑜一氣之下,便密謀殺害劉備。孫夫人知道後,暗暗通知劉備逃走,還親自送了一匹名叫‘的盧’的良馬給他,連夜出城。劉備騎上的盧,快馬加鞭,正奔走之際,冷不防被一條小溪擋住了去路。這條小溪有一丈來寬,水流湍急。劉備策馬不前,正在左右為難之時,猛聽後面殺聲四起,馬蹄奔騰。劉備知道這是周瑜派兵來追,急得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冒,可是那匹的盧馬卻在溪邊徘徊,就是不敢跳過去。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劉備一拉馬韁,後退幾步,然後拍著的盧馬的頭,氣急地說:‘畜生,快跳!快跳吧,你再不跳,老子可就沒命了。’那馬好像也通人性,突然一聲長嘯,四蹄騰空,‘嗖’的一聲,一躍而過檀溪!”

“好!講得好!”王善人被周先生有聲有色的故事吸引住了,忍不住喝起彩來,早已把自己的承諾忘到了九霄雲外。周先生一聽,一下剎住話頭,不講了。正聽得興致勃勃的王善人急切地說:“你講呀,以後怎麼樣了?”

周先生笑笑說:“老爺,我講的故事,你已經說了個‘好’字。你還是開倉糶糧吧。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你糶了糧,咱再接著講。”這時,饑民們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大家齊聲附和:“老爺,你講話要算話,聽了故事,叫了好,就該開倉糶糧了!”王善人見眾人面帶怒色,不敢觸犯,便只好忍痛開倉,糶糧給百姓們。

眾人走後,王善人仔細一想,大叫“該死”!原來,他現才意識到周先生也是繞著彎子在罵他(編者注:的盧的“跳”,與“糶糧”的“糶”同音)。王善人心想:自己糶糧給那群窮鬼不算,還捱了這老東西一頓臭罵,胸中這口惡氣實在忍耐不下,一定要瞅準時機好好地收拾一下那姓周的!

這年秋天,王善人在武昌的風景名勝地愛蓮亭開辦了一座蓮池書館,想讓自己的兒子和一些富家子弟在這裡讀點詩書。王善人為了挑選能師,特出榜招賢,周文清先生聽聞此訊後,雖明知王善人為人不善,但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前去應聘。

周先生飽讀詩書,才華橫溢,自然被王家選中,成為私塾先生。而家財萬貫的王善人卻吝嗇得很,每天只送些酸米飯、爛菜葉、黴蘿蔔給周先生吃。周先生心中十分惱火,但又不好發作。

一天,王善人來到書館,問自己兒子的學習情況。周先生說:“恭喜你,你的兒子大有長進,雙字對聯都會做了。”王善人聽說兒子能對出雙字對聯,十分高興,假意稱謝說:“全仗先生苦心栽培,我想明天考一下好嗎?”周先生說:“好。”

王善人走後,周先生便把王善人的兒子叫來,說:“你爹明天要親自考你雙字對聯,你得準備準備!”王小子一聽,傻了眼,吃驚地說:“先生,我……對不上,怎麼準備呢?”周先生說:“不用急,明天不論你爹出什麼題目,你只需對‘蘿蔔’兩字就行了。”

第二天,周先生帶著王善人的兒子來到王家客廳,王善人連連拱手出迎,請周先生入座。王善人的兒子戰戰兢兢地站立一旁,不敢抬頭。賓主客套了幾句後,王善人對兒子說:“聽周先生說,你近日讀書有了上進,我今天就出幾個聯語讓你對,你聽著:‘綢緞。’”

王善人的兒子皺了皺眉頭,低聲嘟囔道:“蘿蔔。”

王善人沒有聽清,讓兒子再說一遍。王小子膽戰心驚地微微提高嗓音,又回答了一遍。王善人一聽就罵開了:“混賬,綢緞怎麼對成蘿蔔?真是亂彈琴。”王小子嚇得張口結舌,縮作一團。這時周先生笑著說:“老爺息怒,少爺答對了,你怎麼還罵他呢?”

王善人不解地問:“怎麼?他答對了?”周先生說:“你說的綢緞是絲織品,你兒子答的‘羅帛’也是絲織品,以羅帛對綢緞不是十分貼切嗎?”

王善人聽了,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連連說:“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接著王善人又出了第二個對子:“琴瑟。”這回王小子膽大氣壯,毫不思索,響亮地回答:“蘿蔔!”王善人氣得眼珠突出,罵道:“活見鬼,又是蘿蔔!”

周先生笑了笑說:“老爺,少爺又答對了。”“何以見得?”周先生說:“琴瑟乃是絲絃樂器,‘鑼鈸’亦是響銅樂器,以鑼鈸對琴瑟,有何不可?”王善人被周先生說得目瞪口呆,啞口無言。沉默了一陣,王善人又出了第三個對子:“岳飛。”話音一落,那王小子馬上回答:“蘿蔔。”

“畜生!哪裡來這麼多蘿蔔?”

周先生哈哈大笑起來,連聲說:“對得好!”王善人不解地問:“怎麼,蘿蔔又答對了?”

周先生說:“蘿蔔當然是對的嘍。岳飛是個忠臣,你兒子答的蘿蔔就是‘傅蘿蔔’。傅蘿蔔是個有名的孝子,以忠臣對孝子,不是很好嗎?”王善人連連頓首:“是對得好!倒是鄙人寡聞了。看來小子確有長進,我得好好謝謝你了。”

周先生冷笑一聲,說:“謝倒不必,我是受老爺的啟發,因為老爺喜歡蘿蔔,餐餐不是蒸蘿蔔、煮蘿蔔,就是鹹蘿蔔、酸蘿蔔。所以我在教導少爺時,也總是在‘蘿蔔’二字上下功夫。”王善人一聽此言,又羞又氣,但也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