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新聞早發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奈曼新闻早发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2018年7月13日 農曆六月初一

天氣 多雲 23~33°C

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

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時

本期內容提示

■ 旗委書記張華出席內蒙古和誼鎳鉻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和內蒙古藍田昇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業固廢鎳鐵渣環保綜合利用項目簽約儀式

■ 重點項目

■ 信息速覽

■ 閱讀經典

奈 曼 要 聞

7月12日,內蒙古和誼鎳鉻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和內蒙古藍田昇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舉行工業固廢鎳鐵渣環保綜合利用項目簽約儀式

。協議約定,一期建設年處理熱渣2萬—2.5萬噸生產線一條,以無機紙漿纖維和保溫材料為主要生產產品,近期開工建設,10月初試生產,10月末正式投入生產,為大規模產業化生產打好基礎;二期規劃明年開工建設不少於10萬噸的鎳渣處理項目,由雙方企業進行股份制深度合作。該項目簽約落地將有力推動鎳基合金新材料全產業鏈向下遊延伸,對產業健康發展、公司做大做強、地方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信息由旗委辦綜合整理)

重 點 項 目

●7月6日,旗委書記張華主持召開全旗經濟運行和重點項目建設調度會。傳達貫徹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李傑翔在旗縣市區委書記會議上關於經濟運行和重點項目建設的指示精神,聽取上半年全旗經濟運行情況和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彙報。

●通遼市蒙濟堂藥業科技有限公司蒙中藥材加工與倉儲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奈曼旗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通遼蒙濟堂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藥材加工倉儲項目,著力打造“種、儲、加、銷、研”全產業鏈,全力打響“佔布拉道爾吉”蒙醫藥品牌。

信 息 速 覽

●近日,巴彥淖爾市觀摩組到奈曼旗交流觀摩地名普查工作。奈曼旗地名普查辦詳細介紹了本地區地名普查工作情況,觀摩組實地觀摩了門牌號掛設及地名標誌設置情況,並組織召開交流會議,雙方就地名普查工作組織實施及地名普查成果轉化進行研討,重點圍繞普查數據質量和普查成果轉化工作進行座談。會議期間,觀摩組還查看了奈曼旗地名典、圖、志編纂情況,並提出寶貴意見。

「奈曼新闻早发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近日,奈曼旗公安局特警大隊教導員周大鵬經過層層選拔,以其對黨忠誠、政治堅定、業務精湛、技能過硬的優秀品質被公安部人事訓練局選中,成為全區三名援疆教官中的一員。7月10日,奈曼旗公安局召開援疆警務實戰教官歡送大會,在為周大鵬同志的援疆征程注入強大精神動力的同時,也使全體民警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敬業奉獻的學習教育。

「奈曼新闻早发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7月10日,奈曼旗綜合執法局聯合治安鎮綜合執法局深入治安鎮轄區四處違反規劃的建築施工地點開展聯合執法。執法人員向施工人員及相關負責人詳細詢問了解房屋建設開始時間、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情況等有關內容,並進行了勘驗檢查。此次執法對存在的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件、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影響城鄉規劃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評估整改,並做出了行政處罰。

「奈曼新闻早发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為增強師生面對突發恐怖暴力事件的防範意識,提高面對恐怖暴力事件的合理處置、自護自救及逃生避險的能力,奈曼旗實驗小學聯合奈曼旗特警大隊、刑警犯罪偵查局、交警、派出所及120急救中心等部門開展了反恐防暴應急演練活動。

「奈曼新闻早发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閱 讀 經 典

為慶祝建黨97週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推出12集大型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以極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極為專業的音頻製作向海內外受眾奉獻精彩的“有聲版”《梁家河》。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記錄梁家河幾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今天推出第三集“逃離”。

第三集 “逃離”

“逃離”來自奈曼政務

00:00

24:43

節選:

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這句話一落地,全國1700萬青年學生——約1/10的城市人口,就響應號召,離開城市走向農村,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歷程。

青年習近平也成了這支遷移大軍中的一員,起點是首都北京,終點是革命聖地延安。

不過,習近平離開北京更像是一種“逃離”。

1962年起,年幼的習近平由於受父親習仲勳冤案的牽連,遭到歧視,在“文化大革命”中,家被查抄,他隨母親住到了中央黨校。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寫道: “因我有一股倔勁,不甘受欺負,得罪了造反派……(被)作為‘黑幫’的家屬揪出來了。那時,我15歲都不到。他們說,槍斃夠一百次了!我想一百次跟一次沒什麼區別,都一百次了還怕什麼?”

習近平沒有被關起來。他被抓進派出所,到了派出所又被拉回來,改送少管所。可少管所的床位已滿,要排一個月才能進去。習近平報名下鄉插隊。“他們一看,是到延安去,基本上屬於流放,就讓去了。”習近平後來回憶說。

他選擇了延安,那是父親當年鬧革命的地方。

1969年1月13日,北京火車站人山人海。有來送行的家人,有維持秩序的警察,有車站的工作人員,空氣中瀰漫著悲傷。不滿16歲的習近平登上了開往延安的“知青專列”。火車要開動的時候,車上車下的許多人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去延安的專列上,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個專列上沒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當時(車)底下我那些親屬都說,你怎麼還笑啊?我說: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這兒有命沒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不是好事嗎?你們哭什麼呢?所以他們就破涕為笑(了)。”後來在接受採訪時,習近平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知青專列”南行河南,再沿隴海線西行,到西安後北折,寫了一個巨大的倒“幾”字,到達了銅川。這是火車能夠抵達的最靠近延安的站點了。那時,延安還不通火車。

在銅川吃過早飯,知青們轉乘前來接他們的卡車,向延安進發。車裡的年輕人顯得很興奮,盤山公路上,卡車排起了長龍,揚起滾滾黃塵。

陝北的冬天給連綿的山峁塗上了一層冰冷的灰色,沿途絕少有亮麗的色調。滾滾黃塵提醒人們,這些山峁多麼飢渴!顯然,很長時間沒有下過雪了。

一路顛簸,顛簸掉了歡聲笑語。

離延安越來越近了,車廂裡知青們再次興奮起來。在他們心中,延安是革命聖地——長征結束後,革命的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中國共產黨人又從延安出發,締造出一個新中國。

但很快,這種興奮感便被失望替代了。

到達延安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所有人身上都落滿了土,變成了一個個“土人”。

卡車停在了延安師範學校,那是他們的臨時中轉站。疲憊的知青們把教室裡的桌子拼起來當床,很快睡去。

幾個知青懷著對延安的好奇,悄悄地出去溜達。延安城很小,他們轉了半個小時就轉完了。最高的樓房是新華書店,有兩層。整個延安黑咕隆咚的,只有長途汽車站前面有一盞路燈,在寒風中搖晃著,發出“啪啪”的聲音,燈光一閃一閃的。

“原來這就是延安!”

這就是父輩說的延安嗎?這就是革命聖地延安嗎?

在北京時對於延安的美好想象被現實擊得粉碎,幾個人臉上都寫著失望。

15日,他們再次起程。依然是山道彎彎,依然是塵土飛揚,只不過卡車的長龍變得越來越短,直到最後只剩下幾輛。車內開始躁動起來,有知青大聲問司機是不是走錯了路。

習近平一路沒怎麼說話。他不知道去的地方是什麼樣兒,在那裡又會遭遇什麼。

16日,習近平他們到達延川縣文安驛公社。公社給他們每人發了一本《毛主席語錄》、一條白色毛巾,然後,他們便像星星一樣散落到文安驛的各個生產隊裡。

在他們之後,乘坐同樣的列車,沿著同樣的路線,又有大批知青來到了延安。從1969年到1976年,共有4批約2.8萬名北京知青赴延安插隊。

習近平他們共15名知青被分派到了梁家河。習近平是這些知青中年齡最小的。時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梁玉明記得,習近平帶了個棕箱,裡面裝的都是書。梁玉明說,那天給知青搬行李,村裡一個“精明”的後生挑了一個看起來較小的棕箱,結果在路上落在了後面。歇息的時候,他隨手掂了掂別人搬的大箱子,才發現遠沒有自己搬的那個箱子沉,他還嘀咕這個北京知青是不是帶了金元寶。到了梁家河,人們才知道,習近平其實帶了兩個箱子,除了那個棕箱,還有一個皮箱,裡面也裝滿了書。

白淨,瘦高個兒,這是人們對習近平的最初印象。

【2018端午活動精彩瞬間】

「奈曼新闻早发布」2018年7月13日 星期四

攝影/丁相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