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了?

只為尋找那瞬間的快樂


古人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事是說,修道人的道力還是敵不過自己的業力。即使你開悟了,你也還是逃不過業力,還是要在世上受報。開悟的人,就是獨具了這個慧眼,能洞徹因果,當業報現前的時候他能了了分明,不驚不怖,無煩無惱,平平靜淨的欣然接受。因為他沒有辦法,只能老老實實的接受。所以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此悟道的人就不會再造業了,並且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修行當中能做到隨緣了業,渡化有緣。

俗話說:大凝有大悟,心地自然明。。但正真開悟還是離不開歷代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離不開眼前的,真正的,明明白白的法師的開示。你機緣成熟了,很有可能就被師付當下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把你給點醒了。這一下功夫你把它給抓住了,剎那之間你就開悟了!見性了!見諸法實相了!這就叫當下即悟,當體即空。

所以要在剎那之間抓住那個當下,過了當下就不知道要等到那一下。

佛的智慧廣大無,佛的智慧深不可測,佛的智慧微妙難言!無論在家無論出家,都一定要多聽經聞法,聽明師的,聽正真正見的。什麼是明師呢?什麼是正真正見的呢?那就是講《楞嚴的》的,講《妙法蓮華》的,真正示導你開悟見性的。

開悟人的修行稱無漏行,開悟人的智稱妙智,智起用稱為妙用。開悟人知道自己的使命,敢於肩挑重擔,也敢於承擔後。

開悟和不開悟的差別就在於,不開悟的人時時刻刻處處為自己,開悟的人時時刻刻處處為他人!


對境無心莫問道


開悟的明師不追求任何東西,也不會畏懼任何東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隨緣。他證得了無分別智,他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在他眼裡沒有一個是眾生,個個都是佛。

一個超越自我的人,進入道里面的人,哪裡還會有善惡、美醜、好歹之分呢?他不會再造業障,也不會再消業障,他所做的一切,既合人道,也合天道。

對於悟道者而言,愛和恨的心都已消失,他不會愛某個人,也不會恨某個人,然而你若來到他跟前,卻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愛散發著,那是一種單純的品質在散發,你想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依你的根基而感受,而起反應。

悟道者始終是一種單純的存在,對他恨不值得,對他愛更不值得;但是你若想要愛,那麼,他就是全部愛的化身;想要智慧,他就是全部的智慧……

成道以後的身體和以前還是一樣的存在,而內在卻已徹底變了,我還是我,但又不再是以前的我,過去的我死了,又生出一個新的我——無量劫以前就有的我。因為現在的我(頭腦)——心意識死了,無量劫以前的本我不得不出現。

不要認為修行人修到最後像根木頭一樣,什麼也不知。在修行的某個階段固然像根木頭,由於頭腦不再向外追逐,這股力量返回來,逐漸進入了內在的核心,完成了這個過程後,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變成了覺知,天空中飛過的一隻小鳥,猶如在你的心頭飛過,別人在地上行走,猶如踩在你的心頭上。

當然,這是一種令人難受的境界,你太敏感了,太容易受到影響了。從另一面講,此時的佛菩薩、天堂地獄都和你在一起,和你同一體,你已到了家,再也沒有什麼事可讓你做了,你的整個旅程已經完成,你的整個結果就是一個覺知——時時刻刻地覺知,夢和非夢都成了覺知。

過去的一切,在你覺知的狀態下都連接上了,都記憶起了。所有的方法都是一個提醒,提醒你內在的覺知,變成了覺知以後,也就不需要方法了,過去的方法只對後來者有用。

明師什麼也不會做,只會喚醒你的“睡眠”;然而由於你頭腦的習慣勢力,明師把你叫醒以後,你還不願“起床”,仍然賴在床上,頃刻間又開始做你的夢。什麼時候頭腦被明師打死了,覺知才會立即穩固。

它不需要時間,瞬間的工夫就可完成,也許努力十年就是為了那一瞬間。明師只是掌握瞭如何切斷你的頭腦——心意識的方法,讓你能立即與內在的覺知連接上,讓你變成覺知;

如果錯過了這個瞬間,也許一年、十年,甚至好幾世才會出現下一個瞬間;一旦達成一次瞬間,你將變成永恆的覺知——瞬間足以鑄就永恆。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開悟,就是對於自心實相的覺悟,覺悟自心實相的本來面目。自知自明而已。而要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其一,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認證的人必須是已經悟道之人,否則就不會知道對方是否開悟。其二,言由心生,一個人是否開悟,只要言出其口,必然顯露出端倪,從其所說的語言之中,就可以判斷出是否開悟。如果是一個沒有開悟的人,是沒有辦法,也不可能判斷別人是否開悟。因為自心本身還處於迷惑之中,怎麼可能判斷別人是否開悟呢?所以,從古至今,一切修行之人,為了認證自心是否悟道,都要尋求已經悟道之人的確認,這就是法脈的傳承。



真實純潔


只有自已知道。正常是一個人可以看透生死,知道死了也沒有死,活著也不是真活。視死如歸,深知己解脫,不再受輪迴之苦。有這樣的領悟應該是開悟了。



阿爾陀佛。


天眼看世相


什麼是開悟了?我是一小商家,一天,碰到一位權貴叔叔,我尚未開口,權貴叔叔主動打招呼,並說,“喲,你這孩子發財了!”,我立馬應酬說:“叔叔好,發財全託叔叔您的福。”權貴說,這孩子開悟了!請教各位,這算不算開悟?我要真認為自已發財了,不是開悟,是自欺。


劉豫州998


我的回答是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

自己知道外塵境界對自己還會不會有影響?還會不會煩惱到自己。對於任何一件事情自己都能看破它的“因果”。

自己還有沒有煩惱恐懼,比如下一刻自己的肉身就會壞死,都不會對自己產生一點點煩惱和恐懼,無論怎樣自己都會毫無掛礙的接受這個轉折。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飲的什麼“水”?自知的什麼暖?無非就是這些。開悟不開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開沒開悟。


愚生雲飛


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簡單的很,如果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即開悟。開悟也稱明心見性。明白一切萬法均由一人一念之所變現,稱之為見性;明白人的一念可以變現萬法稱之為明心。只要明白和深信不疑這個法裡法要,即已開悟,了脫生死,最低得阿羅漢果位。


華開蓮現2


一個開悟的人 ,他看透了事和物的發展規律,他雖有愛好,但已經不在迷惑,生活中,他知道所有方法都是旁門,唯有真誠才是大道,開悟的人不一定是和尚,也不一定是教徒,他都有可能就是一個種地的農夫,往往他都是神采奕奕十分健康。開悟是智慧開的花,結的果 ,每個人都有智慧,多數被世俗給矇蔽了,導致開不出花,結不了果,這是人生的悲哀。


花卜卜



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那首先必須也是開悟之人,高層次可以向下看的清楚,沒開悟之人無法領悟開悟人的行為。


家豪78280344


看一個遇事,做事?開悟的人遇喜事下驚?遇壞事不憂?(看透三世因果)。做事一心利他?(發菩提心)。求福是為眾生求?而不在為自已?越是大開悟者,越有定力!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