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是ICT人才培養的「黑土地」,誰又是澆水人呢?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結束,三個月後將有一大批莘莘學子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提起高考,可能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上北大、清華。6月7日,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發佈了最新一期QS世界大學排名,11所中國高校進入世界百強行列,數量為亞洲第一,其中北京大學由去年的第38位躍升至第30位。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崛起勢不可擋。這一好消息也算是為北京大學成立120週年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驚喜還不止於此。近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華為生態大學聯合舉辦了以“聚中國創造之力,攜手未來”為主題的論壇,華為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也同時舉行。未來,雙方將在創新研究、人才培養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ICT前沿領域的發展和人才生態建設。

企業與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屢見不鮮。華為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這次合作又有何不同?

歷久彌新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企業之強在於“強人”。北京大學與華為,作為高等院校和企業的優秀代表,他們對於人才的重視、培養理念如出一轍。華為被喻為ICT人才的“黃埔軍校”,正是高精尖人才的匯聚,才有效推動了華為的創新及其業務的快速增長。“一個企業的強大並不在於收入高,也不在於它是不是世界500強,而在於它能不能凝聚起全球最頂尖的人才”——華為的人才觀更具戰略性和前瞻性。

北京大學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一直秉承“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擁有120年曆史的北京大學歷久彌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同樣歷史悠久,其前身是1902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的商學科,1985年北京大學經濟學管理建系,至今已經走過30多個春秋。作為中國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界領袖,推動社會進步。

憑藉“因思想,而光華”的獨特精神氣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具有完整的學科結構、一流的師資隊伍、豐富的教學體系,儼然是中國商科教育的一面旗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持續不斷的創新。這一點與華為十分相似。華為也走過了三十多年艱辛的道路。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供應商,華為正是憑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能力,以及不畏艱難的創新精神,成為全球ICT市場上的重要一極。創新,不僅符合魯迅先生所說的北京大學“為新”的精神,也契合華為的發展理念。正是基於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讓華為與北京大學成功攜手。

華為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表示:“在通往智能世界的創新之路上,離不開ICT的快速發展,更離不開高端的產業人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具備世界級的視野和理論創新能力。華為也非常重視ICT人才生態建設,雙方既有共同點又優勢互補,期望雙方的合作能夠結出碩果,為ICT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驅動。”

人才培養要務實

從最初的6個人到今天員工總數超過18萬人,從籌資幾萬元創業到今天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華為的成長離不開研發、創新和人才。歐盟委員會官網發佈的“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顯示,華為以104億歐元排名全球第六、中國第一。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生態大學校長楊文池表示,華為的創新是“立體的”,包含技術的創新、管理的創新等,但核心只有一條,就是基於客戶需求的創新。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華為成功的關鍵,也是華為建立ICT人才生態的基礎,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提升企業的能力。

華為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合作,也是華為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一種創新。聚焦當下,華為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合作將分步展開。首先可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現有的課程中嵌入一些與華為相關的內容。以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要研究的是一些國外著名企業的成功案例。現在,完全可以將華為作為一個研究的範本。華為走向全球化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書,它的實踐、管理經驗、解決方案等可以引入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課程中。華為2012實驗室正在做一些前沿技術的預研。華為可以就這些預研的內容與北京大學的頂級專家做定期的交流和溝通。

華為計劃每年從合作得比較好、業績突出的合作企業中選擇推薦一些高管人員“回爐”深造,參加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相關課程,進一步提高企業高管的理論和實戰能力。

華為的ICT人才培養是有步驟逐步拓展的,不斷推出創新的人才培養計劃、活動、課程等。2018年3月,華為正式推出“華為生態大學”,致力於打造中國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引擎,這也標誌著華為ICT人才生態建設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華為希望藉助生態大學,以及產學研各方的力量,共同促進ICT前沿領域的創新,培養貼近產業需求的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同時為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的能力提升服務,幫助他們建設合理的人才梯隊,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商業與管理領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頂尖的。華為希望依託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研究實力和前瞻視野,在數字經濟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為中國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找到更清晰的發展路徑。

華為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根據協議,華為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即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教研資源上的優勢,以及華為在產業洞察、企業管理實踐和提供ICT解決方案能力方面的優勢,通過聯合研究、創新論壇、聯合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等多種方式開展全方位的合作。雙方期望通過溝通與交流,形成並轉化合作成果,培養具有數字化領導力的新一代企業領導者,構建世界一流的教育信息化體系。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生態大學校長楊文池表示,華為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合作只是一個新的起點。華為在ICT人才生態建設上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華為長期關注和持續投入中國的ICT人才培養,目前已與國內多個省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都包含了人才培養方面的內容。除了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合作外,2018年,華為將以華為生態大學為載體,持續開展一系列工作。

在促進創新方面,華為將藉助生態的力量開展聯合研究,為產業發展和人才生態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近期,華為將聯合計世資訊發佈《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2018)》,從產業生態、新興領域等多個維度剖析ICT產業人才的需求趨勢,為高校和企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建議和幫助。同時,華為還計劃打造系列論壇,搭建產學研在前沿創新領域的交流平臺。另外,華為還會繼續加大在培訓賦能上的投入,幫助ICT人才實現從學習到就業、從就業到進階,最終成為管理者的全生命週期成長。

在學生培養方面,華為將繼續和高校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依託“華為ICT學院”校企合作項目,通過專業共建和課程改造等方式,共同培養契合產業需求的ICT人才。2018年,華為將協同高校重點推進“新工科”建設。

在為合作伙伴賦能方面,華為將進一步拓寬賦能的角色和內容覆蓋,2018年將重點加強對地市級夥伴的賦能,優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等新技術領域及聯合解決方案相關的賦能內容,幫助合作伙伴更好地發展業務。

在促進人才可持續流動方面,2018年,華為發佈了“線上人才雙選平臺”,以此為橋樑,一方面幫助合作伙伴招聘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幫助華為ICT學院的學生找到適合的工作。

以前,華為的ICT人才生態培養主要面向的是學生或ICT專業技術人才,而與像北京大光華管理學院這樣的一流商學院合作,則是瞄準企業的高端管理人員,從而形成人才培養的閉環,全面為企業賦能。楊文池表示,2018年,華為將繼續推動“卓越企業家生態計劃”的落地,幫助合作伙伴的管理者進一步提升領導力。

華為是名副其實的ICT人才培養的“黑土地”,那麼誰又是澆灌這塊土地的人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身先士卒,做出了榜樣。華為ICT人才生態需要更多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這樣的澆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