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兒子討老婆要父母給彩禮?

楊承彬


第一是傳統,以前都是父母出彩禮錢,只是彩禮錢少,沒有那麼招人注意。父母對兒子盡的責任,娶了妻子了就算完成了,以後獨立。就算養兒防老中的“養兒”一截任務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兒子養老人老了收回報了。。兒子有兒子前提得有老婆,兒子有了兒子,那麼兒子有養老的人,從更確保爺爺輩的養老沒有問題,這算是長遠投資。第二是娶兒媳婦早,兒子不可能有錢,而都擔心不早娶以後難娶,都要早娶,那就父母出錢唄。同時也作為公婆看重媳婦的表現,表明態度。公婆媳婦關係的良好開端。第三傳統來說彩禮是給兒子媳婦,以後獨立生活的物質基礎。並不是單純給媳婦,或者媳婦孃家的,不然為什麼有嫁妝(拿彩禮錢買的傢俱家電被子)一說?有些地方不一樣那是個別現象。其實現在的高額彩禮,其本質還是媳婦這方要求以後生活環境物質質量的一個高度的體現,一般還是多少彩禮錢置辦多少傢俱家電其他生活用品,沒有幾個是留孃家的,有的人家孃家還有陪嫁呢?只是有些人,夫妻倆真是提高了生活消費水平,錢就那麼花了,而忘記了這錢是不是財富累積,是不是借的。而有的公婆害怕媳婦覺得自己家窮,不願意和兒子過日子,不會告訴媳婦彩禮錢是借的,媳婦不知道是借的,她就花了消費了,而事情結尾又怨恨彩禮錢多,媳婦亂花,對於媳婦來說也是有些委屈的。而有的公婆崩得住,債不說,自己還,也不怨恨;有的人崩不住,債不說(怕媳婦不和兒子過,不說),怨恨媳婦。如果說給了多少彩禮辦了多少嫁妝回去,公婆就不應該怨恨媳婦,肥水還是在自己家,難道不是整個家庭的人在用嗎?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提升嗎?像過去,就那些70後結婚,多數人也是借錢置辦的彩禮,但是媳婦一娶進家來,三四個月,半年就分家單過,就會告訴欠債多少,多少你們夫妻倆還,你們分家單過。現在沒有幾個公婆敢說欠債多少,最少在沒有生孩子前不敢,有的是還清了才說,就怕媳婦嫌棄窮跑了,可沒有錢折騰再娶。高額彩禮的矛盾點,不是因為彩禮高昂,而是花錢得來的物質享受不著,還得看著他人享受,自己還得還錢,自己的利益是養老還很遙遠,而媳婦兒子這邊還繼續有要求要父母付出(有錢的人家怎麼時興,沒有錢的跟風,苦了沒有錢的),還債壓力就大了,而媳婦立馬懷孕生子都得父母出錢,受不了,而父母年老擔心自己的能力還不起,想輕鬆些過日子,這是一種消費觀衝突,承受壓力的能力,賺不到錢很容易崩盤。有的人家,媳婦娶進門緊接著懷孕生子,生活費包了生孩子費用包了,彩禮要是欠個六七萬,普通老父母沒有個六七年還不清。第四,家庭作為整體,而不是個人作為整體,有的人家兒子賺了錢了由父母保管,一般能出彩禮的一半,但說是父母全出的,對於媳婦來說,那就是一種不是規矩的規矩的意識,一種契約一樣,您得養人家老,您得對人家好,人家付出了。要求高額彩禮的本質是,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說難聽一點就是媳婦不想自己賺自己省,想輕鬆一些過日子,打個比方就是不想練號,不想從第一級開始打,想享受級別高的技能。因為物質差別太大了,就算在農村物質差別也不是幾萬的差距,而是十五萬,三十五萬的差距。男方父母也是想過輕鬆安穩日子,不想還債,同時思維僵化,不會利用某些平臺(比如買車用車貸,只知道全款,不知道借力),但是貧富差距大,姑娘少,時代這麼興能怎麼辦?不想傳宗接代了?


359一陣風


對彩禮,人們對此褒貶不一,既可認為是傳統,也可認為是陋習。農村比較盛行,是新人結婚必不可少的環節,甚至雙方為了彩禮產生矛盾,連婚禮隨時都可取消。而城市裡則比較淡泊彩禮,男方表下心意即可。至於彩禮錢為何一定耍男方父母出,我想這是跟為什麼婚房大都由男方買同一性質的問題。婚禮都準備得七不離八了,父母不想因為彩禮問題影響兒子的婚姻,所以不管有無能力,只能硬著頭皮上,這種帶著赤裸裸金錢利益關係的婚姻,以後的婚姻之路不會一帆風順。


188502


中國幾千年來一隻如此。生兒子就要給兒子娶老婆。建國後有幾十年結婚沒什麼彩禮,那時人都太窮。改革開放後彩禮又興起來了,現在愈演愈烈。養兒子的家負擔真重。越窮的地方結婚越早,兒子還沒多少掙錢的能力,所以結個婚全靠父母。


紅珊瑚me


中國傳統觀念:兒女在成家之前都應該完全聽從父母親及長輩們之命!長輩們及父母親們都有其責任範圍的!有條件的也都應幫助其成家立業!(當然得孝順的兒子女們!)沒條件而是其有本事的例外……所以彩禮及嫁妝一般都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自由鳳凰123


不是現在,而是幾千年一直如此。起源是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出於增加人口和保證人口不隨意流動以增強農業生產和社會穩定的需要,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給國民洗腦,從此男人自出生起就肩負“延續家譜”的重任。而嫁娶之間,有了“女家辛苦養大的閨女卻給了男家傳宗接代,豈不要補償?”的含義,這是彩禮的原始意義。而延續家譜既然是家族使命,父母當然責無旁貸。新時代男女平等,女人有自決權而非生育工具了,彩禮已不合時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