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軍費投入比甩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幾條街,戰鬥力卻慘不忍睹

2017年,美國國防預算6045億美元,是第二名的4倍!約佔本國GDP 4%。歷史上,美國國防預算佔比最高的時候是二戰時期,達到了35%。值得玩味的是,有一個國家的國防預算遠超美國,但戰鬥力卻很差。

“遠超”有多遠?

這個國家的國防預算佔到GDP的80%!比美國國防預算佔比最高的時期(35%)還多。

哪個國家這麼瘋狂?

過去的日本?

非也。

正確答案是——1919年的民國。

這個國家軍費投入比甩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幾條街,戰鬥力卻慘不忍睹

民國軍閥形象

當年,全國有軍隊138萬人,現在看起來不算多,當時卻是一個龐大數字。之所以有這麼多部隊,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各地軍閥大肆擴充實力。

對軍閥來說,軍隊是命根子,地盤可以沒有,軍隊不能沒有,否則就成了光桿司令。要保證“土皇帝”一直當下去,軍隊就必需擴充、擴充、擴充。為了養兵,稅可以預徵到幾十年之後。

另一方面,段祺瑞以中央自居,想武力統一全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粉”總理段祺瑞選擇對德宣戰。問題是:誰率領部隊去歐洲打仗呢?各地軍閥當然不願意,德國陸軍世界第一,去不是找死麼,部隊打光不說,自己小命都危險。段祺瑞很“體諒”各路軍頭:你們不去沒關係,我派“中央軍”去,於是不惜向日本借錢,大舉編練“參戰軍”。直到一戰結束,“參戰軍”一個都沒去參戰,但也沒有了存在(參戰)的理由。沒關係,段祺瑞改了個名字“邊防軍”——邊防總是需要的吧,理由高大上。

這個國家軍費投入比甩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幾條街,戰鬥力卻慘不忍睹

外媒對民國軍隊張勳所部的報道

對此,有個大佬看不慣——總統徐世昌。老徐擬定了一套裁軍計劃,打算只留50萬人,這就意味著裁掉88萬人!這力度,擱今天也夠大。老徐的想法不只這,還有第二步計劃:督軍不得兼任省長,實行軍民分治。顯然,老徐這是要“強幹弱枝”,弱地方,強中央。

段祺瑞也在中央,按理應該支持徐世昌,可徐世昌動了他的“奶酪”——除了裁地方軍,還要裁“邊防軍”,以示“一視同仁”。如果只有徐世昌提這個要求,段祺瑞根本就不當回事,問題是西方外交使團也提了:一戰都打完了,中國還在招兵參戰,是不是想打內戰?

對此,段祺瑞怎麼應付呢?

這個國家軍費投入比甩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幾條街,戰鬥力卻慘不忍睹

民初軍隊形象

他麾下“第一謀士”徐樹錚想出了辦法——“保存參戰軍用以監督裁兵”。這明顯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南方軍閥當然不幹,裁軍自然搞不下去。

別看徐世昌在袁世凱時期淡泊名利的樣子,其實“官癮”很大,而且大到只想做總統。問題是,老朋友袁世凱在位子上,徐世昌只好等。老徐心裡的小九九,袁世凱當然清楚,所以臨死指定3個接班人,徐世昌在列。1918年7月徐世昌上臺後,不想做段祺瑞的提線木偶和橡皮圖章,於是在軍方拉曹錕和吳佩的直系對抗段祺瑞的皖系,在國會拉舊交通系和研究系對抗段祺瑞的安福系,最後乾脆直接向段祺瑞的命根子“邊防軍”動手。

從來都是段祺瑞欺負總統,沒有總統欺負段祺瑞,現在徐世昌居然把段祺瑞逼到牆角,段祺瑞自然不會讓步。當初,段祺瑞以為扶植一個文人總統好控制,沒想到徐世昌上臺後“恩將仇報”。

而今,世界上也有國家總統和總理同時存在,但雙方職權劃分明確,相處也算愉快。民國時期,總統和總理的職權也有相關規定,但執行中卻成為一紙空文,總統與總理誰是大王誰是小王,完全靠實力說話。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5.沈雲龍:《徐世昌評傳》,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年

6.胡曉:《段祺瑞年譜》,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這個國家軍費投入比甩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幾條街,戰鬥力卻慘不忍睹

(第212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