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毕业季演讲的“鸡汤”史「蓝云之鹰」

每到毕业季,美国高校就开始接二连三的给毕业生们罐鸡汤。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JK·罗琳(JK Rowling)、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和比利·乔尔(Billy Joel)等都曾手持汤勺。

他们在高校毕业典礼上饱含深情的回忆自己的当年勇,把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浓缩成十几分钟的谆谆教导,以过来人的姿态给学子们灌溉血槽,以抵抗即将步入社会时可能遭遇的各种“意想不到”。最后收获粉丝注目礼、名人光环,以及五分钟啪啪不断的掌声。

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撒鸡汤”也是有历史的

实际上,如果将哈佛大学第一次举行毕业典礼(1642年)视作历史开端,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大学们的毕业演讲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走“鸡汤”范儿。

最早的听众仅限于本校学生,甚至大多数演讲嘉宾也是学生们自己。据说,当年毕业生们的发言内容都是用希腊语或拉丁语演讲,主题是一些哲学问题,颇有些学术辩论的氛围。

普林斯顿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Anthony Grafton认为,毕业演讲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因为演讲就是学生们习得技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技能本身。所以,上台发言者几乎都是学者,他们会就某一有争议的学术议题发表意见。

这听起来有些枯燥乏味,学了四年,临走前还得忍住脾气听教诲也是有点惨。不过当年哈佛毕业生仅9位,估计学校也没心思讲究排场大不大,内容够不够有趣的问题。即便如此,当年的演讲嘉宾除了哈佛校长,马萨诸塞州的州长John Winthrop也参与其中。也算是给政客们成为毕业演讲的常客开了个头。

或许是发毕业证的过程有些无聊,大学慢慢向公众开放。一位专门研究哈佛毕业典礼史的学者Albert Matthews认为,这使得毕业典礼变成盛大的狂欢日,不仅仅是毕业生家属、校友,普通民众也被允许出席。

没人能说得清,到底是从哪所大学的哪一届毕业礼开始,邀请名人发言成为潮流。但名人演讲的确成为毕业典礼的一重特色。甚至一些历史性时刻也发生在毕业演讲时。

1947年6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被邀请到哈佛大学参加毕业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美国将提供资金帮助欧洲复兴,这被后来人认为是为马歇尔计划拍板的标志。

美国高校毕业季演讲的“鸡汤”史「蓝云之鹰」

当然啦,不是所有毕业演讲都这么劲爆,但它的确抬高了毕业演讲的重要性。商人、演员、作家等也都纷纷加入演讲嘉宾的队伍中,他们甚至将毕业演讲捣腾成一种新式“走穴”,慢慢改(fu)变(shi)着毕业生们最后一课的画风。

保持队形

整体队伍主要被三列方阵分割开来:政界大咖方阵;企业家方阵;演员名流方阵。

政界大咖是一批最早期的发言人,咖位也从马萨诸塞州州长上升到到美国总统。

美国高校毕业季演讲的“鸡汤”史「蓝云之鹰」

2016年奥巴马在罗格斯大学

无一例外,他们的演讲内容都离不开国际形势和自身政见立场。今年希拉里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也是如此,除了聊到与克林顿的相遇,还聊到俄罗斯、泄密、民主党等话题。回看这些政界大咖的讲话,就好像翻阅一本历史书,每位演讲者都为各自时代写下注脚。

他们有些本身是名校校友,有些是受邀请参加。学校对这群人也颇为包容,只要成就够大,校方都会笑脸相迎。具体可参考两位著名的辍学生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故事。

可以说在过去三四十年里,美国高校涌入各式各样的成功人士,他们将毕业演讲玩出新姿势。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专为名人毕业演讲建立了专页,在超过350篇最佳演讲中,几乎一半是在2010年之后上传,而1960年之前的记录只有个位数。

对有些名人而言,每年5-6月变得格外忙碌,甚至出现一位演讲嘉宾出席多所高校毕业典礼的新常态,颇有“全美个人巡回演讲会”的架势。他们不遗余力的展示撒鸡汤的能力和水平,以供学子们喝够了上路。

汤好喝嘛?

新闻网站们乐此不疲的评选史上最励志的毕业演讲,并附上好词好句供读者欣赏。在对比不同榜单后,有这么几个公认的毕业演讲出现频率最高:

美国高校毕业季演讲的“鸡汤”史「蓝云之鹰」

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毕业演讲

对比其它名人演讲,平庸与优秀的区别立马高下立见。排得上榜单的嘉宾不会只是把自己的经历付诸笑谈,而是接地气的从中剖析他们因此学到了什么,嘉宾们往往也不会把自己端得很高,一来他们中很多人学历还不如毕业生,另外,社会人更明白:要想成事,仅靠一张名校毕业证书是没有用的。

名利场

当然,无论演讲质量如何,送嘉宾上台就是一项大工程。特别是邀请与本校毫不相干的名人,学校还得费些工夫。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就曾报道过这其中的流程。

学校首先要列清单。通常,由学生、校友和学校管理者组成的委员会将提供一份拟邀请演讲嘉宾的名单,校长审核后最终定下最终人选。

定下人选之后,校方通常要提前一年发出邀请函。之后的流程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

聪明的成功人士出场绝不会免费。校方也明白,每年毕业典礼的观众不止是应届毕业生,还有wifi覆盖下的吃瓜群众。毕业演讲也是大学们品牌宣传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名气不如藤校,但也想招到好学生的大学。关键时候花点钱还是必要的。

全球知名的藤校是例外,每年有无数演讲嘉宾贴上来主动求演讲机会,想要沾点名校荣光。这时,校方们几乎不用花钱就能拿到顶级演讲嘉宾资源。

美国高校毕业季演讲的“鸡汤”史「蓝云之鹰」

美国著名男演员马修·麦康纳

这些费用还不包括嘉宾们的机票、伙食和住宿费用。像奥巴马这样的重量级嘉宾往往不会像学校收取出场费,但校方必须承担安保等责任,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预订机构Speaking.com首席执行官Michael Frick曾公开对媒体评价道:“对外界而言,有人靠演讲就能一小时挣4万美金,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在我们的行业,这只是简单的供求关系。”

不过,在这场交易中可别太指望每位嘉宾都能像乔布斯一样,贡献出排行榜最佳的演讲。套用那句烂大街的网红名言,成功的名人千篇一律,有趣的演讲却是万里挑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