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散、順氣湯、消毒丸、長生不老丹,何仙姑的藥方老道心服口服

在勝似天堂的杭州西湖邊上,一條桃紅柳綠的林蔭道旁,屹立著一間老字號生藥鋪,刻有“濟世堂”三個金燦燦大字的黑漆匾額釘在店門上方。這問寶號“濟世堂”的藥鋪,經營南北川廣生熟藥材。

莫看它門面不大,藥材品種卻十分齊全。所有三千藥料,八百丹方,都能在這裡配齊。因而,這個藥鋪不但在杭州,就是在江浙一帶,也是出了名的。整日顧客盈門,門庭若市。把一條踏青賞景的林蔭道,變成了市肆一般。

家和散、順氣湯、消毒丸、長生不老丹,何仙姑的藥方老道心服口服

有一天,天氣晴朗,清風徐徐。店門尚未打開,門口已經站滿了等候買藥的人。少頃,有一名頭戴紫陽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在徐徐清風中飄然而來。只見他鶴頂龜背,鳳目疏眉,面色紅潤,神態飄逸。他一來到人群中,立覺其氣質非凡,似鶴立雞群。

這位道士,穿過人群,直奔藥鋪門口。見店門未開,也不等候,徑直上前敲門。不一刻,就有一小夥計應聲將店門打開,眾人便隨著道士蜂擁而進。道士向店主打揖問道: “貧道要買幾味藥,不知寶號可有?”

店主回答道:“敝小店是祖傳老字號藥鋪,三千藥料一應俱全。不知道長需要那幾味藥?欲配什麼方?”

道士嗤聲笑道:“店主莫誇海口,我跑遍這杭州城內大小藥鋪,都未能配齊。你這麼一間小小的藥店,就能一應俱全?”

家和散、順氣湯、消毒丸、長生不老丹,何仙姑的藥方老道心服口服

店主聽道士出言不遜,心中自有幾分不悅;但仍然和顏悅色地介紹道:“不是老漢誇海口,敝店藥品確實齊全。受風寒,小店有金盞銀盆、板蘭根、大青葉、山芝麻和穿心蓮;止咳嗽,有桔梗、半夏、川貝母、薄荷腦和枇杷葉:治耳鳴,有黃芪、黨參、川牛夕、還有沉香和麥冬。單說‘龍'藥就有好多種:龍骨、龍胞、龍胎樣樣全。龍腦香、龍誕香、伏龍肝、龍膽草,龍的五臟六腑都備齊,不知仙長要哪一味?”

道士言道:“你說的這些藥我都不要。”

店主驚訝地問:“那到底要的什麼藥?但請仙長道出無妨!”

道士答道:“我要配一付家和散,又要一劑順氣湯。再要一盒消毒丸,還要長生不老丹。”

一聽道士要這麼些怪藥,眾人面面相視,不解其意。店主應付不了道士,便附耳小夥計,讓他快上樓去把小姐叫來。

家和散、順氣湯、消毒丸、長生不老丹,何仙姑的藥方老道心服口服

為什麼要去請小姐出來呢?這裡有一點緣由:

原來店主姓何,名叫何泰。祖居廣州增城縣雲母溪,老兩口身邊只有一女。女兒十三歲時,隨女伴進山採藥,走失迷路,獨自在山間尋道行走。忽見東峰下站立一人,鶴頂龜背,鳳目疏眉,修髯飄拂,神態飄逸。何姑娘感到非常奇異,便上前參拜,請老公公指路。

老人慈祥地說道:“小姑娘,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深山裡來了,餓了吧?我這裡有一鮮桃,你先吃了充充飢,我再告訴你怎麼出山。”

何姑娘接過桃子,立覺有一股清香撲鼻。正好腹中飢餓,恨不得一口吞了下去;但她是一個非常孝順父母的姑娘,只把鮮桃吃了一半,就捨不得吃了;想把那一半帶回家去,讓父母也嚐嚐鮮。不料,一失手,桃子掉到地上竟找不見了。她只得背上草藥,按照老公公指引的道路,回到家中。

家和散、順氣湯、消毒丸、長生不老丹,何仙姑的藥方老道心服口服

說也奇怪,打從吃過那半個桃子之後,她肚裡再不感到飢餓了,而且渾身有使不完的勁。身體也覺得輕鬆了許多。走起路來,像飛一般快。每天早晨上山,天還不黑,就採了滿滿的一藍子草藥回來。

還時常採了很多山果給父母吃。且變得更加聰明伶俐,通曉世事。店中遇到什麼難解之事,只要找她來,都能迎刃而解。如今何泰碰見這個怪道士,要一些從未聽說過的怪藥,自己應付不了,只好命人再去把姑娘叫來。

何姑娘來至店堂前,彬彬有禮地作一揖,問道:“仙長來小店,需買甚麼藥?請講!小女子這裡伺候了。”

道士又重複敘說了一遍,何姑娘洗耳恭聽。待道士把話說完,何姑娘眉毛一揚,竟爽朗地答道:“有!有!仙長所言藥湯丸散,全都齊備。”

一句話,把老何泰說愣了神。心想,小小女孩家,說話不知深淺。分明店中無有這般藥,她卻跟人說全部齊備。

這開的什麼玩笑?若這位道長較起真來,非買此藥不可.如何是好?他正想上前答話,把道士支走;不料,何姑娘又開了口:“父慈子孝是家和散,兄友弟恭是順氣湯。妯娌和睦乃消毒丸,少欲無煩不老丹”。

家和散、順氣湯、消毒丸、長生不老丹,何仙姑的藥方老道心服口服

幾句話說得眾人恍然大悟,連連稱是。這個說:“姑娘這話一點不假。我那老母親,就是讓我那忤逆不孝的兄弟氣病的。他若能孝順父母,不惹老母生氣,她老人家的病早就好了。”

那個說: “俺同胞親兄弟,本來相親相愛。自從娶了家室,兩個婦人家整日饒舌弄嘴,你非我是,爭家財要田產,弄得俺兄弟之間動了拳腳,損了筋骨,傷了兄弟情分。細想起來,妯娌不和是毒根也。”

一老者頗有感概地說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少欲多施,不貪非份之財。少煩多眠,方能長生不老。何姑娘說得在理呀!”

眾人明白了這些道理,都感到回去後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夫妻相敬,方能心情愉快,免除許多病痛。剎時間,來買藥的人競走了許多。

道士見此情景,頻頻點頭。笑吟吟地誇讚道:“小姑娘,你可真會賣藥啊!你這藥鋪不愧為‘濟世堂'這一稱號!”說畢,升空而去。

何姑娘心中一亮,忽然明白過來。此道士鶴頂龜背,鳳目疏眉,不正是那年山中遇見的那位老公公嗎 ?原來他是一位神仙啊!

這位道士正是呂洞賓仙師。他這次變成道士來買藥,是欲點化於她。

何姑娘經過呂洞賓的點化,更加靜心修煉,後遂辟穀,語言異常。天后遣使召她赴闕中,行至途中失蹤了。傳說至唐玄宗天寶年間,有五色雲起於麻姑壇,眾人都見了,有一位仙子從五色雲中縹緲而出。有一個叫蔡天一的道士認識,那位仙子就是何仙姑也。

(原載《中國道教》 1989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