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古言,10大禁忌,10個忠告,醍醐灌頂,如夢方醒!

品味古賢名言,頓悟處事道理。文化是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魂魄,也是一個國家圖存延續的血脈。中國老祖宗近五千年留下來的經典文化,也就是做人做事的理念。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今天為大家整理出古人做人做事的“十忌”,醍醐灌頂,如夢方醒,值得品味。

10句古言,10大禁忌,10個忠告,醍醐灌頂,如夢方醒!

(一)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

意思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即大部分人只知道獲得、索取,而不知道先付出、舍,也是獲得。告訴人們要想得到,要先捨得付出。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同樣講的是“與之為取”,“先與後取”的道理。這種“以與為取”的道理,實際上說出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因果關係,任何事物獲取的前提,不能是索取,而是給予,是付出。要吃櫻桃先栽樹,要吃米穀先插秧。做生意要將本求利,做學問要刻苦讀書。交朋友你投桃我報李,談戀愛你交心我傾情……,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無論是物質的,精神的,感情的獲得,無不是先有給予,付出,然後才有回報。說句大俗話,即使天上掉下餡餅,你還得起得比別人早。要不,你也撿不到。這起早就是付出。

這世間很多人都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給與,他們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能得一點是一點,才不管在索取眼前這點小利時失去了什麼,興許失去的比他們得到的更多。以這樣的態度處世,註定這些人只能在小名小利上糾結一生,因為不知道給與,註定也不會得到得太多。有一個詞叫做“捨得”,有舍才有得,舍的越多,得的就越多。

自私、自負、自滿是故步自封的“絆腳石”。

(二)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意思是:為人處事要心存厚道,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所以要捨棄淺薄虛華而採取樸實敦厚。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簡單樸實,不應鋪張浪費,愛慕虛榮。要實實在在的,不要搞些虛華的東西,虛華的東西沒有生命力。說“處其厚不居其薄”,現在人都是“處其薄而不處其厚了”,講究虛華,這就是薄;厚是什麼?厚就是實實在在地幹一些事情。

虛榮者貪圖的是表面上的榮耀,是自尊心的放大和扭曲;愛慕虛榮的人往往希望通過快捷的方式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甚至不擇手段。虛榮、虛偽、虛假都是活在不真實的世界裡,共同特點是說假話、辦假事、戴假面具。

虛榮、虛偽、虛假是進步前行的“障礙物”。

(三)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清·金纓

有才能而性格穩重的人必定屬於大才之人;有智慧而心平氣和的人必定屬於大智之人。

世上聰明者眾多,能過“愚”字關者甚少,大智者往往大愚。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榮耀,能夠被自己認識是聖者賢人。平凡的人睜著兩眼看世界,經常看錯;不平凡的人閉一隻眼睜一隻眼看世界,一目瞭然;超凡的人閉著雙眼用心看世界,所向無敵。

當下社會,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躁,缺乏平和之心、平靜之狀、平淡之態。現在很多時候,不缺心中添把火,但缺心中灑點水;不缺幹勁,但缺韌勁;不缺激情,但缺沉穩。淺水喧譁,深水沉靜,欲成大事,得學會沉穩。

浮躁、急躁、暴躁是功敗垂成的“加速器”。

(四)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馬致遠

人能剋制自己就沒有災禍,做事不昧著良心就自然能安睡。指人能剋制私慾、嚴以律己,就不會有禍患纏身;做事能做到不昧心,就可以活得坦然欣慰。

一個人的成功最大的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問題,是自制力的問題。 克己,是自制力的一種表現,自制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剋制慾望,對於一個想要取得成功的人來說,精神上的自制力也很重要。克己,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在一個人成就事業的過程中,它也可助我們一臂之力。有所得必有所失,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

不顧場合、不管對象、不分情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遲早要出事。一個人說話要說三種話——有思考的話、有分寸的話和有選擇的話。如果口無遮攔、信口開河,甚至口出狂言,那麼說之前你是話的主人,說之後話是你的主人,必將覆水難收。

放肆、放縱、放任是身敗名裂的“致命傷”。

(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金錢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地位低下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這說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愛護自己,從身體、儀表到行為、心靈,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

自信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狀態,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既定目標的心理傾向。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正確認識基礎上,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是學習,事業成功的有利心理條件。

人可以隨俗但不可以媚俗,媚俗是一種討好、取悅、迎合和遷就的行為,是尊嚴的迷失或放棄。媚俗者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隨波逐流。有作為的人是追波逐浪而不是隨波逐流,懂得示好但絕不一味討好。

媚俗、世俗、庸俗是自甘墮落的“迷魂湯”。

10句古言,10大禁忌,10個忠告,醍醐灌頂,如夢方醒!

(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聖人的話。

天命關於信仰,大人關於社會規範,聖人之言關於思想權威。一個人有了這些敬畏、信仰就會有所皈依,生活就會有所規範,思想就會有一箇中心。天命是超人間的主宰者,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即為萬事萬物均需遵循的自然規律,是人生的最後的決定者,遠遠高出大人、聖人之言之於人生的威嚴。大人與聖人之言屬於現實世界,大人的威嚴在於權力,聖人的威嚴在於道德,是善的化身。在此基礎上活著,生活才會覺得有目的,人生才會感到有意義,一切的事業感、成就感,才會油然而生。

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這些敬畏,這些信仰、規範和中心,那就會恣意妄行,無視社會思想和行為規範,無所不為,無惡不作,因而是非常危險的。

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什麼可畏懼的。試想,沒有什麼可畏懼的,豈不是連走私販毒,殺人越貨,鋌而走險都不怕了嗎?

人可以無知但不能無恥。無知不可怕,只要加強學習,就會從無知到“有知”;可怕的是無恥,更可怕的是還不知恥;無恥還不知恥,這種人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人也要懂得害怕、知道敬畏,知曉做人做事的尺度,知道底線在哪裡、邊界是什麼,明白出界意味著出局、越線等於越軌。

不知足、不知恥、不知畏是敗走麥城的“通行證”。

七)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南朝宋·范曄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會順應大局的變化來制定計劃;而愚蠢的人,經常是採取的行為與大局相違背。聰明的人順應時勢進行謀劃,愚蠢的人悖逆時勢而行事。

有些時局我們無法逆轉,也無力逆轉,在這時,應該做的就是在這時局下如何獨善其身。在較強的勢力面前,找到一個最合適的位置,既能有所收穫,並不違反自己的原則,又不會觸動股勢力,當這股勢力走向低谷,趨於瓦解,再有所作為,才應為上策。

天無時不風,地無時不塵,事無時不用,人不時不為。智者順勢而動,愚者逆理而行。

盲目就是沒有方向、看不清目標,盲目的人往往心中沒數;盲從就是沒有主見、缺少主心骨,盲從的人常常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盲幹就是做事沒有章法、不講道理,經常使的是蠻勁,走的是“偏鋒”,甚至逆潮流而動、違規律而行。

盲目、盲從、盲幹是事倍功半的“墓誌銘”。

(八)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莊子·刻意》

普通大眾以財利為重,廉潔之士以名譽為重,賢能之人以志向為崇尚對象,聖明之人以精神為珍貴之物。精”是最高境界。因為“精”是至高、至善、至德的標誌。

對於名與利、志與精的不同追求,表現了人的精神修養。在名與利面前,往往是小人看重物質利益,在物質利益的作用下,不顧氣節,不顧廉恥,一味追求。而那些修養高的廉潔之士,則看重的是氣節和名譽,為此寧願失去利益,甚至於生命。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傳百世,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勢利者的真實寫照。對有錢有財、有權有勢者百般趨奉、卑躬屈膝,反之則輕視疏離,乃勢利者的通病。勢利,古今中外不乏其人,這種人可能會得勢於一時,但絕不會得勢於一世,而且下場往往可悲可憐、可嘆可惜。

勢利、功利、近利是鼠目寸光的“自畫像”。

(九)不進則退,不喜則憂,不得則亡,此世人之常。——《鄧析子·無厚篇》

不前進就要後退,沒有值得高興的事就有憂患,沒有得到便是失去,這些事情都是人間常態。

告訴我們世事無常,不應該以一時的成敗看待事物。

清·梁啟超《蒞山西票商歡迎會學說詞》:“夫舊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為人之處於世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要不斷的努力,進取,如果這樣的話,就如身處逆流中的船一樣,不思進取,必將順流而下。

鬆懈的多半是思想和心理、精神和情緒,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堅定。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當一個人思想鬆懈之後,就會作風鬆散、行為鬆垮、做事鬆勁。自由散漫慣了是很可怕的,它會讓人變得無所謂和不以為意,變得我行我素、隨心所欲,頭腦中缺一根弦、身子上缺一股勁。人是需要一種精神和一股氣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絲鬆懈和退卻則會一瀉千里。

鬆懈、鬆垮、鬆勁是我行我素的“麻醉劑”。

(十)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包拯《明刻本附錄》

意思是清心是治國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清心:指居心清正。直道: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居心清正是做人的根本,正道直行是立身的良策。“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人倘若以圓滑而達自我保護之效且無害他人之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然而,不少人視圓滑為中庸,甚至奉圓滑為圭臬,成了左右逢源的騎牆派,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不以為戒、反以為樂。這就顛倒了是非、混淆了對錯、模糊了好壞、弄壞了風氣。

圓滑與油滑是孿生兄弟,圓滑的人表現得都油嘴滑舌,特別善於耍嘴皮子,顯得油腔滑調、不踏實、不正經,給人輕浮之感,讓人反感。狡猾則更進一步,是圓滑油滑的一種極致,它詭計多端不可信,陰險奸詐不可交。

做人切莫圓滑油滑狡猾,自以為聰明卻誤了卿卿性命,自以為左右逢源卻左右不是人,落個聰明反被聰明誤。

說人不關痛癢、論事不知所云、道物不置可否,此乃圓滑油滑狡猾的現實寫照。這種人在社會上被稱為“老油條”。做人切莫圓滑油滑狡猾,自以為聰明卻誤了卿卿性命,自以為左右逢源卻左右不是人,落個聰明反被聰明誤。

圓滑、油滑、狡猾是待人接物的“假面具”。

10句古言,10大禁忌,10個忠告,醍醐灌頂,如夢方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