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齊國燕國不接壤,齊桓公爲何北上幫燕國討伐山戎?

進入春秋時代,燕國將附近的薊國兼併,國力大增。薊國是堯帝后裔所立,夏商時期就有了,後被周朝承認。在西周的框架下,燕國不可能去兼併薊國,但是春秋禮崩樂壞,燕國就對薊國下手了。

春秋時代齊國燕國不接壤,齊桓公為何北上幫燕國討伐山戎?

燕國的東部和北部燕山山脈中,活躍的戎狄,統稱為山戎。燕國之於山戎,好比秦國之於義渠,漢朝之於匈奴。山戎雖然威脅大,但燕國比較弱小時,山戎都不能滅亡燕國,等到燕國兼併薊國,在燕山南麓這一帶起主導作用的就是燕國了。

春秋時代齊國燕國不接壤,齊桓公為何北上幫燕國討伐山戎?

在齊釐公時期,燕國積極參與中原事務,燕穆侯曾派兵協助齊國攻打紀國。燕國在遭受山戎威脅之時,還能分兵來到中原,也佐證了燕國的實力今非昔比,再不是初封時的燕國了。

齊國與燕國之間,正好是黃河下游,當時水患嚴重,盜寇橫行,為兩國形成幾百公里長的天然和人為隔離帶。

春秋時代齊國燕國不接壤,齊桓公為何北上幫燕國討伐山戎?

齊桓公滅萊國後,西進受阻泰山,南面莒國是其母國,那北邊的黃河就成為齊國唯一擴張方向。燕國人意識到,假若齊國掃蕩黃河下游的賊寇,再治理水患,那麼齊國的領土將和燕國接壤,齊燕必有一戰。

為此燕國設計了兩個精妙的計策,第一計叫做借刀殺人,第二計叫做連環計。具體說來,請齊桓公率齊軍主力北上襲擊山戎,齊軍因為輕敵和不熟悉環境,必遭受慘敗。接著為齊桓公復仇,一舉蕩平山戎。

春秋時代齊國燕國不接壤,齊桓公為何北上幫燕國討伐山戎?

因此這些年,燕莊公一直在向邀請齊桓公出兵,名義上是幫助燕國進擊山戎。

山戎乃北戎之一種,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叫令支,或稱離支,地理位置在燕國東部燕山腳下,地險兵強,屢犯燕國。

那麼齊國人怎麼看這件事呢?齊國君臣意見驚人一致,都支持北進。因為齊國正要北擴,燕國來這個一個邀請,齊國就名正言順地北擴,周天子和其他諸侯也沒什麼好講的。這一路最低目標是征服黃河下游沿線各路人馬,出兵燕國更是為日後兼併燕國做準備。假若有一天齊國真的進攻燕國都城,那麼這次出兵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將會相當寶貴。

春秋時代齊國燕國不接壤,齊桓公為何北上幫燕國討伐山戎?

雖然齊國希望北上,但齊國君臣免不了虛與委蛇、欲擒故縱一番,一直以軍力不足為由拖著。令齊國出兵的一個重大誘因,是燕莊公下了血本,將最漂亮的一個女兒嫁給齊桓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