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崔凯:扎根实干点亮富足梦想

「第一书记风采」崔凯:扎根实干点亮富足梦想

吉安组工微讯《精准脱贫最前线———第一书记风采》栏目,今天与大家分享市委宣传部驻老营盘镇富足村第一书记崔凯的事迹。

「第一书记风采」崔凯:扎根实干点亮富足梦想

泰和县老营盘镇富足村,距离吉安市区120公里,入村的10公里山路,全程90多个弯,有“九曲十八弯”之称。2017年5月,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崔凯第一次进入富足村,单单是这崎岖的山路,就让他胆战心惊。然而,更让他担忧的是富足村与其名字十分不符的现实状况。

富足村并不富足,它是“十三五”贫困村,贫困程度深。一年来,他无数次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对12个贫困户42个贫困人口如数家珍,满满的2本第一书记手册、10万多字的文字记录、300多张表格、2000多张照片,记录的全是村民信息、帮扶政策和工作流水账……融入富足村,他从“胆战心惊”到“轻车熟路”,从“不适应”到“扎了根”,用自己的实干与实绩,点亮了富足村的致富梦想。

真心真情———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赢得村民频频点赞

脱贫攻坚,满足群众需求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最大的诉求在哪里?崔凯就把工作重心放在哪里。

富足村基础设施差,村民迫切渴望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建广场、修桥梁、修公路……一项项工程,他和镇村干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方案,半年时间里组织招投标30多场,最多曾一天5场。这一年,瑶岭、垇下、吉西、佑坑四个村小组的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累计投入110万元建设广场3个、桥梁5座,道路硬化3.2公里,为30余户村民修通入户水泥路,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就把他记在心里,有什么困难首先会想到他。一年来,他接听群众电话不下100个,解决村民实际困难40余件,争取了价值1.7万元的救灾物资,受益群众90多户,为6个贫困户的12名在校学生争取助学金1.4万元,为听障人士申请助听器15台,个人出资千余元为群众购买生活用品,他用真心、真情,赢得了富足村民的点赞。

借力聚力———

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带领两委班子练好基本功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崔凯深知此理,他将市委部门党建工作经验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把握方法,有效地推动富足村党建工作。

健全制度、形成合力。在履职期间,富足村形成了第一书记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支部书记负总责、“两委”成员密切配合、村小组长各负责一个“战区”的工作机制。完善“两委”议事规则,开展“一树两强”活动,组织十九大精神宣讲和政策学习6次,邀请“民嘴讲堂”宣讲1次,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和知识水平。

完善设施、发挥作用。投资40多万元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站,完善村组织办公场所,从市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落实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经费20万元,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富足村的党旗愈加鲜红……

实干巧干———坚持以脱贫难点为施策重点,开拓富足村的致富路子

脱贫的难点,就是精准施策的重点。他和干部、村民分析致贫原因,咬定脱贫目标,精准施策,努力摆脱贫困帽子,不断开拓富足村的致富路子。

贫困户脱贫信息不足怎么办?他走访贫困户,了解实际困难,宣传帮扶政策,不断增强贫困户信心,打消贫困户后顾之忧,实现了贫困户“等靠要”向“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思想转变。同时,他积极走访非贫困户,讲解贫困户进入退出的程序和标准,消除不平衡心理。

贫困户想脱贫没路子怎么办?他积极落实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做到应享尽享。他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猕猴桃10亩、油茶林30亩,毛竹林低改70亩,养殖肉牛21头、香猪10头,形成“村集体+种养户+贫困户”股份分红产业模式,平均每户贫困户增收2500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需要“输血”转变成自我“造血”。

扎根实干,点亮梦想,这是富足村的梦想,也是崔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个人梦想。他在脱贫攻坚的一线诠释着“第一书记”角色,履行着“第一书记”职责,沉下身子稳住心,贴近百姓办实事,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能吃苦、能干事的厚重底色,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第一书记风采」崔凯:扎根实干点亮富足梦想「第一书记风采」崔凯:扎根实干点亮富足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