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遊戲灰產深度調查:刷量成癮「涮」了誰?

—“小遊戲買量,求介紹,求推薦!”

—“有量,撩起來”

—“自家小遊戲,求免費的盒子幫忙收錄或者換量互推”

—“可以換量 加你好友了”

這兩天,小北發現很多交流群裡都在溝通小遊戲買量賣量問題。雖然買量賣量在互聯網時代是永恆的話題,不過最近小遊戲買量幾乎成了“熱搜詞”。

小遊戲灰產深度調查:刷量成癮“涮”了誰?

小遊戲生態買量市場現狀如何?我們做了一次深入調查,發現買量已經形成一條全套服務的“灰色產業鏈”。

流量越來越貴

一月一個價

我們隨機找了一個小程序交流群,拋出一句“求買量”,不到5分鐘,便有四五個陌生人要添加好友,好像盯上了肥肉。

“我們最喜歡接遊戲客戶,這些客戶都是看轉化。”一番諮詢後,幾位流量主不約而同說出這句話。他們認為,小遊戲轉化效果最為明顯,並且長尾流量比較可觀。

經過我們調查,可以確定,目前時下流行的買量方式共4種,受歡迎程度依次排名為:遊戲盒子、小遊戲互推、微信群發、朋友圈裂變

這4種方式裡,還分為CPC和CPA兩種模式。

  • CPC :只管用戶點擊,不管是否授權
  • CPA :保證每個用戶都是授權用戶

某位資深流量主稱:“每個月價格都在上漲,價格變化很快的”,不同買量方式價格也不同。

遊戲盒子:可以打折,不開發票

這是目前最普遍的買量方式,幾乎每個流量主都有遊戲盒子的投放渠道。這種方式,是將小遊戲/小程序接入一款遊戲盒子,用戶想玩不同遊戲時,可以進入盒子裡挑選。

小遊戲灰產深度調查:刷量成癮“涮”了誰?

這種方式的價格在1.2~1.5元之間,500~1000起量。流量主會特意告訴你,這都是“授權”用戶,能直接成為新用戶。對此,一名遊戲開發者對我們稱:“只要新用戶上去了,不但數據好看,還能有接廣告的資格,所以很多人都會買”。

有位流量主特意強調:“如果直接微信轉賬,可以便宜點,但是不能開發票”。

小遊戲互推:多少量都不打折

這也是常用方式之一。我們剛開始很納悶,目前小遊戲還無法直接跳轉小遊戲,如何互推?瞭解後,意識到自己太天真,很多遊戲的首頁兩邊都會有“更多好玩”、“其他好玩”的小浮標,點擊後即打開海報,長按後可跳轉另一款小遊戲。

換言之,就是用流量高的小遊戲,給流量低的小遊戲帶量。

“我們有1天10W日活、UV4000左右的小遊戲,可以幫你帶,”流量主稱,但他不肯透露是哪款小遊戲幫你帶量。這種買量價格大約1.5元一個授權用戶,不論我們說會賣多少量,他們都堅持稱:“這種(小遊戲互推)的形式,不打折”。

小遊戲灰產深度調查:刷量成癮“涮”了誰?

示例圖

這是是個純手工推法,而不是簡單地用插件群發小遊戲卡片。一位流量主說:“我們有十萬個微信群,每個群有300個人左右,用純人工分享的方式將小程序卡片分享到微信群裡”。

這麼勤勞,頗有“工匠精神”,效果如何呢?針對我們的疑問,他說:“我們之前推的遊戲平均一個群可以轉化3~4個用戶,另外還有長尾訪問。”

這種方式費用為:1元左右一個群。當我們質疑如果群推沒效果怎麼辦?他解釋道:如果群推不能保證效果,會負責進行推廣,保證帶來曝光和展現。另外,“如果你預付5000元,可以降價到0.8元,並且還是是CPA(授權用戶)的效果”。

朋友圈裂變:價格不透露

這種方式目前還不太多,只要做好海報,配上小程序的菊花碼發給流量主就行。這種方式價位目前還不清楚,流量主沒有過多提及。但他們提到一點:“海報一定要有趣,才有效果”。

另外,昨天我們曾推送文章表示,小遊戲支持與小程序/小遊戲互跳,相信這個能力開放後,買量的價格會進一步下跌。

“被封我不管,預防我教你”

買量是否違規?萬一被封怎麼辦?我們跟每位流量主交流時,都會問這兩個問題。他們似乎有默契地統一了口徑,都不正面回答,只是打太極告訴你如何預防:

  1. 量別太大:日活幾萬沒什麼危險,只有那些量突然變很大的才有可能;
  2. 提前預防:他們會用矩陣的方式,各個渠道一點點匯入你的小程序,非常的不明顯。

灰產成熟反映生態繁榮

任何一個生態裡,灰色產業鏈的發展與生態繁榮度呈正相關,買量產業的背後,反映了小遊戲生態的進一步成熟。

入局小遊戲的團隊越來越多

小遊戲是風口,這是遊戲界的共識。大到成熟的手遊團隊,小到只有兩三人的創業團隊,甚至有很多企業決心ALL IN小遊戲。

這背後的原因,不僅有小遊戲本身的紅利期前景,也和外部遊戲大環境的影響。“小遊戲的紅利期,還遠遠沒到,其次,除了微信,現在沒有更多渠道做遊戲了。”在我們此前採訪過的眾多小遊戲團隊中,某頭部小遊戲公司的創始人曾如此表示。

事實上,微信對生態的平衡非常重視,現在的剋制都是為了尋找用戶體驗和遊戲團隊之間的平衡點。通過我們的觀察,微信近兩個月對小遊戲的規則完善正在不斷加速,小遊戲的能量即將爆發。

來自廣告變現的誘惑

小遊戲的iOS內購還沒開放,這讓一些遊戲團隊將變現任務更多地交給了廣告。

一向對商業化很剋制、謹慎的微信,對小遊戲的商業化態度卻非常支持。不久前,微信還全量開放了廣告組件,意圖增加小遊戲變現。目前小遊戲的廣告方式有兩種:激勵視頻廣告和Banner廣告。前不久微信還降低了廣告接入門檻,UV只要達到1000,就可以申請接入。

雖然門檻很低,但許多剛起步的小遊戲團隊,就把算盤打到了“買量”頭上。

此外,微信的廣告分成比例也是很多小遊戲團隊買量的原因:小遊戲單日廣告收入流水10萬元以內(包含10萬元),開發者可獲其中50%的分成;單日廣告收入流水超過10萬元的部分,開發者可獲其中30%的分成,騰訊獲得70%。

“這個分成比例實在太高了!”有小遊戲團隊表示。

除此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小團隊是以個人名義提交小遊戲產品,這類小遊戲無法開通支付功能,僅能以廣告模式變現。

不過這一現狀將會得到解決,微信公開課已經透露,在接下來的版本中,會支持遊戲賬號主體的轉移,包括個人轉企業。

漂亮的成績單才能打動投資人

“不僅是小團隊在買量,頭部的做得比較好的幾款小遊戲都在買量,不然很難獲得大規模的用戶增長”。一位小遊戲開發者表示。

和小團隊不同,大團隊買量一方面是想以量帶量,壯大用戶量,讓產品更熱門,另一方面,是展示給對小遊戲領域看好的投資者們看。

在我們預測的小遊戲下半年趨勢中,“投資熱”是風向標之一。截止今年4月份,整個小程序領域的投資規模差不多為70億,而天然攜帶商業化基因的小遊戲作為微信重視的類目,必將成為熱門投資對象。除了優秀的產品設計,漂亮的成績單是打動投資人的必備因素。

與其投機取巧

不如專注產品

但是,不管是為了變現,還是為了融資,買量賣量終究不是正道。

“水渾了,誰也沒肉吃”

別看流量買賣現在紅火,事實上,很多小遊戲從業者對這一現象都厭惡不已。

我們採訪的多位小遊戲團隊創始人認為,買量賣量對生態是一件極其不利的事情,當大家都可以通過買量獲得紅利,那麼將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水渾了,水都沒肉吃!投資人也不是傻子,刷得了一時,能一直刷到上市嗎?!”

現在關注小程序的投資人,也不在延續App時代的老觀念,只看用戶量。已經拿到天使輪融資的檸檬記賬對此深有體會,檸檬記賬聯合創始人鄭津東說到:“在小程序裡,用戶量已經不再是重點,投資人看的是日活、月活等數據。”

精耕細作的時代,產品為王

“精品化”,也是我們預測的小遊戲下半年風向標之一。這也是眾多小遊戲團隊的共識。去年12月份才成立的尋光遊戲,今年1月份就拿到A輪融資。創始人武臨風在和我們的多次交流中屢屢提到,經過今年4月份小遊戲爆發到5月份大規模禁封,這一輪沉浮後,小遊戲已經進入“深耕細作”的時代。

在微信生態裡,深耕細作意味著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打磨產品。某頭部小遊戲創始人認為,在微信生態裡創業,一定要了解微信的價值觀和規則。

隨著微信規則的逐步完善,投機取巧的玩法生存空間必將越來越小。研究如何刷量,還不如研究如何認識用戶。畢竟,小遊戲是眼下最好的遊戲賽道。

好了,關於小程序的資訊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大家有什麼需要可以下方留言,也可以私信,我儘可能幫助大家,喜歡小北的可以添加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