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烏素新牧區:有了「金農」才有「盛世」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都斯圖河水像一匹柔軟的藍緞子,靜靜地流淌在鄂托克的草原,夏日的陽光沐浴在水面上,托出幾分脈脈的溫情和生機。走進阿爾巴斯蘇木賽烏素新牧區,一望無際的綠海中點綴著繁星般的紫色小花,大型收割機的轟鳴聲陣陣傳來……

“捧著一個'金飯碗',去年一年就掙了50多萬,又住上了小二樓別墅,日子過得是越來越有奔頭了,但這也不能忘了政府和老安對我們的好。”見到牧民嘎日瑪道爾吉,他第一句話就高興地這樣說。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困局:“甜蜜產業”遭遇“寒冬飛雪”

嘎日瑪道爾吉是賽烏素一名土生土長的牧民,今年31歲。在他看來,土地就是一家人養家餬口的全部。起初,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會把視若珍寶的土地租出去。

“以前自己的土地自己種,一年辛苦下來,累人不說,收入還不多。”嘎日瑪道爾吉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年收入:“800多畝土地流轉給企業,平均一畝250元,每年租金20多萬元。”

“2016年,老安聯合我們成立了'北緯中墾'農機合作社,為企業提供梨地、播種、收割、打捆等機械服務,每畝地收入70多元服務費。這份工作,一年下來又有近30萬元收入,我這'金飯碗'算是捧牢了。”他滿意地說。

嘎日瑪道爾吉口中念念不忘的“老安”,是鄂爾多斯市盛世金農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安俊義。

近年來,鄂托克旗把苜蓿草產業作為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加快農牧區經濟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來抓,重點圍繞都斯圖河流域承壓區,率先在賽烏素設立試點,累計統籌安排資金4億多元,大力推進土地整合,統籌配建基礎設施,提升裝備水平,聯動種養加銷。同時,把土地流轉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突破口,積極支持和引導土地草場向能人大戶集中、向家庭農場集中、向專業合作社集中、向龍頭企業集中,為草產業集中化建設、規模化發展、公司化經營提供了廣闊空間,孕育催生現代農牧業經營新模式。

“2010年,盛世金農入駐賽烏素,流轉土地4.2萬餘畝,並種植了3萬畝紫花苜蓿。土地流轉、牧草規模化種植為賽烏素地區農牧民和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苜蓿產業進入了'黃金時期'。”安俊義介紹說。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進入2016年,由於草業投資大、資金回籠慢,種植品種單一、粗放式管理,機械化作業水平低下、地力下降等諸多原因,再加市場的變化多端,草企開始出現虧損,草農減收,曾經的“甜蜜產業”遭遇寒冬。

2016年,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中國乳業蕭條,更是讓賽烏素的草業雪上加霜。盛世金農尤為慘不忍睹,四年間虧損4700萬元,企業發展陷入困境。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突圍:“落子”關鍵處 激活“一盤棋”

盛世金農在一籌莫展之際,意外地發現安俊義經營的安宏草業卻是一枝獨秀,在“寒冬”中傲然挺立。

2016年6月初,安俊義臨危受命,兼任盛世金農總經理。

“最大差距在‘第一車間’。”安俊義分析說,與國外相比,賽烏素地區草業綜合生產能力低,良種推廣能力落後、機械化水平低,等於在起點就失去了競爭力。

“尤其是田間作業中大都還保留傳統的小型機械,作業速度慢、生產週期就短,作業深度不夠、地力持續下降,而且機械的費用幾乎佔種草成本的一半。”安俊義一針見血地指出。

革故方能鼎新,實幹帶來變化。6月底,在鄂托克旗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安俊義牽線內蒙古北緯中墾農機公司紐荷蘭國內代理和江蘇融資公司貸款,以盛世金農公司擔保,劉利軍、劉利剛、段君毅三戶農民簽訂了購買3套210馬力美國產的紐荷蘭進口大型拖拉機和牧草打捆機,機械合作合同,三位農戶出資68萬元,政府給補16.2萬元,共首付51.8萬元,三套價值516萬元大馬力拖拉機當晚就開回了賽烏素。

7月份,他們的大型機械開始作業,每套打捆機每天打捆2000畝不在話下,作業量是傳統小型機械的10倍;打的捆都是四、五百公斤的大包,是老式機械的20多倍;收割時間至少提前了20天,延長了苜蓿草整整一個生產週期。劉利軍直呼不敢相信眼睛,日進斗金不是夢。

當地年輕農牧民見狀,紛紛來找老安,又先後購回大型機械7套,平均每套160萬元。

“機械有了,服務隊有了,但大都貸了款。”老安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瞅著農機在當地空暇之際,老安到安徽找市場,拿回了10萬畝的打捆訂單,賽烏素6套打捆機,又聯繫到寧夏、巴彥淖爾服務隊,共組成12支集團軍開始出征,不到兩週,首戰告捷;湖北又聯繫回11萬畝訂單,11天時間最少收入14萬、最多收入60萬;冬季又轉戰到甘肅張掖,一路走來,大都把貸款還上了,還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2017年初,通過安俊義牽線搭橋,盛世金農公司聯合當地30多戶農牧民,以拖拉機、牧草打包機、牧草收割機、散草機、滅茬機等120多臺各類大型機械為載體的“北緯中墾”農業機械合作社誕生了,劉利軍任理事長。

“合作社成立後,公司與合作社簽訂勞動合同,實行單位對單位,一對一統一管理。去年,社員們僅在當地來自機械收入平均就有50來萬,我的收入有80萬元,現在都感覺好像在做夢……”介紹中,劉利軍臉上露出燦爛笑容。

“‘落子’關鍵處,激活‘一盤棋’。北緯中墾農機服務分公司的誕生讓盛世金農突出重圍,也為賽烏素的新生注入強大的動力。”鄂托克旗農技站站長黃斌予以如此評價。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領航:“自我革新”到“抱團取暖”

“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這是老安的一句口頭禪,更是他在多年實踐運營中摸出的心得。

2018年春天,老安和合作社社員議定了一個“君子協議”,北緯中墾在服務當地企業和農牧民中收費標準統一下調20%,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賽烏素嘎查不包括老百姓的地,光幾家公司種的苜蓿就有6.8萬畝,就是按三茬算,也有2000多萬機械費。公司把地都包給我們,合作社成員收入就有了保證。再說老安有遠見,他的話我們信、也聽。”嘎日瑪道爾吉咧著嘴,笑著說。

“搞機械這是農牧民的特長,個個都無師自通,去年因為打捆機撞針問題的改進,紐荷蘭總公司安排六個國家的經銷商專程過來考察學習。企業則擅長科技應用和市場運營,只有取長補短,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安俊義進一步介紹。

今年,盛世金農公司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市場需求為座標,自我革新,向頑瘴痼疾開刀,對3萬畝產值低的苜蓿進行輪茬,種植燕麥1萬畝,與內蒙古聖牧高科公司合作種植青儲玉米1.5萬畝,與內蒙古民豐公司合作種植土豆3千畝,與山東農牧業公司合作種植洋蔥、胡蘿蔔、白蘿蔔1.5千畝;採取以飼草料換畜等方式,養殖育肥牛500頭,育肥羊3000只。

“今年膽子有點大,一下子種了1.5萬畝玉米,但這個'大膽'更多來自於黃站長他們的全程科學技術跟蹤服務。”安俊義欣慰地說。

黃斌笑著說:“為了建設賽烏素新牧區,旗委、政府委派農技站工作人員長期為企業蹲點服務。去年,通過推廣玉米新品種試種、深松深翻、秸稈還田、田間管理一條龍服務等適用技術和機械作業,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耕地土壤質量。盛世金農試點休耕輪作和發展青貯玉米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案例,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科技的推廣應用和企業的示範帶動,老百姓再次找上門來,盛世金農開門納諫,為農牧民託管土地1.3萬畝、入股8千多畝、代耕代種6萬多畝,併為農牧民二次創業提供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

“公司'託管'土地後,進行科學管理,市場化運營。打造牧草“種植-倉儲-加工-物流-交易”全產業鏈,企業可以對草場集中規模化管理,實現優質牧草規模化生產經營,區域草場分點佈局,企業間規模化市場訂購,達到土地的可持續經營和增值。”安俊義進一步解析。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站在鄉村振興規劃藍圖面前,黃斌介紹:“鄂托克旗為賽烏素量身打造了現代農業區、集約化養殖區、流通加工區、現代生活區和生態旅遊觀光區等“六個區”。其中,盛世金農、安宏、綠豐等6家農牧業龍頭企業種植牧草8萬畝;養殖區面積已發展到5483畝,先後引進雨田、蒙澤和綠能等7家實力雄厚的養殖企業入駐;建成3萬多平方米產品交易市場;建成100棟高標準溫室,優先安排流轉農牧戶再就業,統籌解決本地“菜籃子”。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發展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作為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如何帶領農牧民增收致富,這需要我們企業有更多的擔當和努力。”安俊義鄭重其辭地說。

日前,由盛世金農牽頭,聯合旗農技推廣站和內蒙古農科院、中國農科院、甘肅省大禹節水科研機構,草、羊、牛企業,北緯中墾、大疆植保無人機、電力服務公司以及金融機構等相關企業,成立生態產業聯盟,以市場產業鏈為基礎形成互為產業鏈的聯盟形式,尋求不斷完善的生態產業市場運營機制。

“通過生態產業聯盟全方位運營和'公司+農牧戶+基地'的市場化模式雙向推進,和老百姓抱成團、結成對,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帶動農牧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讓農牧民獲得感日益飽滿。有了'金農',才會有我們的'盛世'。”安俊義目光深邃且語氣堅定地說。

正確的決策,完美的規劃,科學的引導,實實在在的資金技術投入,讓賽烏素正在經歷著從傳統的耕作方式到現代化生產模式的鉅變。土地還是那片土地,農牧民的生產生活卻悄然發生了變化,鄉村振興的和諧幸福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孟瑞林 馬利軍 武文玲)

赛乌素新牧区:有了“金农”才有“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