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封面文章|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封面文章|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 2016 年1 月16 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並致辭。這是習近平為亞投行標誌物“點石成金”揭幕。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如何才能有效應對全球危機,保障國際和平、安全和發展?中國倡導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首次提出新型國際關係的概念。此後,“新型國際關係”不斷在各種國際場合被提到,在處理國際關係時用於表達中國立場,成為傳遞中國外交理念的高頻詞。

新型國際關係到底“新”在哪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這就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攜手共進,以合作為路徑,以共贏為目標,創新國家間發展關係的新路徑。

新型國際關係到底“新”在哪裡?外交部部長王毅說,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佔,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那一套。這是我國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超越和創新,必將對未來國際關係的發展產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在舊型國際關係,也就是現有國際關係中,是西方主導的以主權國家為基本行為主體,帶強權政治色彩的國際關係。他們往往憑藉技術、知識產權、國際話語權、規則制定權等優勢,在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獲取明顯對己有利的不均衡利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建飛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雙方有合作但只是單方面的贏,不是均衡的共贏,這樣的合作肯定是不可持續的,是新型國際關係所要擯棄的。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多年的外交實踐中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全面建設全球夥伴關係,深化同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在國際合作中實現共贏發展。

“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會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持尊重不同文明體制,堅持正確義利觀。反對以大欺小,反對恃強凌弱,為弱小國家主持公道,幫助欠發達國家實現發展。”王毅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表示,中國提出的新型國際關係理念,是希望與國際社會共享發展與繁榮,而不是遵循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思維。中國參加國際規則的制定,是希望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存在誰削弱誰、誰吃掉誰的問題。

“可以說,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理念,它是相互尊重與公平正義的基礎,沒有合作共贏,就談不上相互尊重,也談不上公平正義。當然,這三者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合作共贏作為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其最為根本的特徵,它對新型國際關係的其他一系列特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塑造作用。”劉建飛說。

封面文章|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 2017 年6 月24 日,四川省成都市,2017 金磚國家電影節——峨眉電影之夜在峨影1958 電影園區舉行,國內外電影專家齊聚一堂。

走出一條結伴而不結盟的外交新路

“我們著眼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正在走出一條結伴而不結盟的對外交往新路。”在王毅看來,夥伴關係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文表示,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努力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不斷擴大加深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對新型國際關係構建的貢獻越來越大。

隨著我國外交實踐的不斷髮展,今後我們的朋友圈也會越來越大,全球夥伴關係會有更大發展。

過去5年,習近平主席出訪多國,開展“元首外交”。2017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會晤,確立了涵蓋中美關係各個領域的4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商定了主要方向的合作規劃,實現了中美關係的平穩過渡和良好開局。這也是美國新政府就職以來中美元首首次面對面溝通。兩國元首的引領,歷來都是推動中美關係向前發展的關鍵所在。

2017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與普京總統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重申兩國致力於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引領中俄戰略協作向著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不斷邁進。

在2017年這一年,習近平還成功訪問了德國、瑞士、芬蘭等歐洲國家,並在德國漢堡同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以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舉行會晤,保持和加強中歐戰略溝通。

與此同時,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也在穩步推進,從北京到捷克,從塞爾維亞到波蘭,習近平積極推動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關係發展對接,謀求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2015年12月25日,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為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中國倡導成立亞投行得到英國等歐洲各國紛紛響應,在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中,歐洲國家就有18個,佔比將近三分之一。

在運籌大國關係的同時,中國始終將發展中國家視為外交工作的基礎。比如,與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友誼,與非洲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關係,成立了中國—拉共體論壇,此前中國已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等一系列合作架構,而中拉論壇的成立標誌著由中國倡導成立,主要面向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多邊合作架構實現全球覆蓋。

此外,中國還長期致力於同周邊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保持良性互動,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共進。縱觀5年來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都留給了周邊國家。一直以來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倡議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倡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5年來創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著眼時代發展潮流,多方面加強合作

中國提出的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是關於國家間關係的嶄新理念,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的一次昇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馮維江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新型國際關係是針對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舊型國際關係提出來的,主張各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同受益,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關係狀態。

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努力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不斷擴大加深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對新型國際關係構建的貢獻越來越大。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趙可金表示,發展新型國際關係符合全球化時代國際關係發展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很高的可行性。但是,新型國際關係也不會自動生成,需要世界諸國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將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外交的重要任務。

烏拉圭原副總統森迪克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平衡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構建多極化世界中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既是國際關係民主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推動者,又是驅動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關係體系,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和努力。

“新型國際關係的構建是一場偉大的征程,它源自中國,但惠及世界,必將得道多助。為了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世界各國都應該行動起來,順勢而為,攜手同行,新型國際關係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凌勝利說。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張洪瑞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8年7月刊)

封面文章|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