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拙樸茂、峻抒凌厲的漢碑

這類漢碑有《張遷碑》、《鮮于璜碑》、《建安六年殘碑》、《衡方碑》、《張壽碑》、《耿勳碑》、《劉熊碑》等。

方拙樸茂、峻抒凌厲的漢碑

《張遷碑》

這派漢碑在圖式上尚保持著早期漢隸樸拙博大的氣象和自然意味,是最能體現漢碑雄強一路的作品,它們沒有同期大多漢碑所表現出的精麗典雅、八分披拂的裝飾意味,筆法方拙簡真,尤見刀意。從隸變淵源來看,這類碑刻受簡帛書法的影響極少,而是直接從西漢石刻嬗變而來,所不同的是,西漢石刻由於未脫篆意,線條追求圓厚,而這類作品則以刀掩筆,呈現出方拙峻厲的意態。

方拙樸茂、峻抒凌厲的漢碑

《鮮于璜碑》

這類碑刻以《張遷碑》為代表。由於在筆法方面與同期漢碑存在著巨大的反差,後世對其筆法往往大加詆詈: ”其字頗精,惜摹不工,全無筆法,陰尤不堪。“(清萬經語)所謂”全無筆法“是指《張遷碑》不合漢碑蠶頭雁尾,左規右矩之旨。

方拙樸茂、峻抒凌厲的漢碑

漢 建安殘石

事實上,《張遷碑》筆法在隸變趨於終結的東漢晚期出現,已具有楷隸之變的超前意義,其用筆開魏晉風氣,是楷化的濫觴。康有為認為:”《張遷表頌》其筆畫直可置今真楷中。“由此,以《張遷碑》為代表的方筆派漢碑在書史上不僅具有風格類型價值,同時,也具有深刻的書體變革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