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石門頌》全稱《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摩崖刻石,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陝西省褒城縣(今漢中市漢臺區褒河鎮)古褒斜道的南端——東北褒斜谷之石門隧道的西壁上。整塊摩崖通高261釐米,寬205釐米,題額高54釐米,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蹟。 其隸書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石門頌》與略陽的《郙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是漢代頌體代表作,漢魏石門十三品之一。

以《曹全碑》、《華山碑》為正宗的那種起伏分明的用筆方法和點畫形態,在《石門頌》中並不怎麼講究,因為它是刻在高低不平的粗糙石壁巖面上的,書寫者也無法寫得精麗,也不可能像豐碑巨碣那樣作精雕細刻,只能依著巖面的起伏作點畫的權變安排,置之險地而後生,反得意外之趣。加上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形成了一種具有朦朧之美的神韻。清劉熙載雲: “秦碑力勁。漢碑氣厚。”(《書概》)正是此石刻都具備的,尤其在用筆上具有篆意,尤為可貴。

前人評此石刻是隸中之草,與其它漢碑相較,確可看出其縱橫變化更為突出。《石門頌》的結字大小不一,灑落有致,縱橫勁拔,流露出天真、飄逸的新奇之趣,其中許多字的結體與後來出現的竹木簡犢的小字很相近,如“命”“升”“誦”等的豎筆特別長,這在漢隸石刻中是少見的,但在竹木簡中常可看到這些寫法。

此碑將隸書的整飭變為靈動,把規整變為奔放,它的筆畫,逆入逆出,含蓄蘊藉,橫畫不平,豎畫不直,行筆處又道勁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鈞。轉折處或方或圓,又往往斷筆另起。筆畫橫豎撇捺粗細變化不大,就是燕尾或捺畫的末端,也不過分加重。其線條之流暢遒勁,在古代刻石中都是不多見的。

清末民國書法篆刻家張祖翼:“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石門頌拓文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漢碑《石門頌》民國拓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