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書於乾元二年( 759 年)。行書,信札,凡22行,計138字,35.6×16.5釐米。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此帖有一種疏淡的意境,脫俗的氣韻。此外,快雪堂、餘清齋皆有摹刻本。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顏真卿有‘書聖’之稱,是中國書法史上極重要的書法家。他演的角色有如詩中的杜甫、文中的韓愈,畫中的吳道了。這一點蘇軾早已指出過。若與西方藝術家比較,則有類雕刻裡的米開朗基羅,繪畫裡的倫伯朗,音樂裡的貝多芬。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顏真卿一生留下了眾多書法作品,碑刻之外還有墨本,墨本中最著名,也最可靠的是《祭侄季明文稿》,其它行書帖如《湖州帖》、《蔡明遠帖》等。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顏體”對後世書法發展的影響極為深廣。在顏真卿之後出現的唐代又一大書法家柳公權,就是學顏而又有所創造的。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在宋代四個最有名的書法家中,蘇軾、黃庭堅、蔡襄都受過顏書的深刻影響;米芾雖然出於藝術偏見而對“顏體”有過不恰當的評論,卻非常欣賞顏氏的《爭座位帖》,曾反覆認真地臨摹。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宋代以後,顏書的影響越來越大,各個時代都有許多書法家曾在顏書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其中公認受顏氏影響較深,並且在筆法形貌上表現了“顏體”特徵的也有不少人,例如元代的的康裡回回和柳貫,明代的李東陽和邵寶,清代的劉墉、錢灃、何紹基、翁同龢等等。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顏真卿《蔡明遠帖》拓本,意境疏淡,氣韻脫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