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衆不同?

王者榮耀遊戲視頻(一局最後2分鐘,第三方觀察模式)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如果使用默認設置即使經過一場時間長達25分鐘的完整5VS5對戰,在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維持在55FPS左右,在最後推基地的激烈戰鬥情況下,同屏有眾多角色和各種技能效果,PRO 7 Plus也基本可以保持45 FPS以上(注意左上角的FPS值),整體而言這樣的體驗是足夠流暢的。

同時經過分鐘的遊戲,手機電量從41%掉到32%,花費了9%的電量,這樣的電能消耗對於高幀率模式也還算讓人滿意。

從10nm說起

魅族PRO 7 Plus搭載的X30處理器是世界上第一個宣佈的10nm商用處理器,那10nm有那些厲害的地方呢。依據臺積電的說法,X30採用的10nm FF相比16nm FF+,其同性能功耗下降40%,同功耗,性能增長20%,而同規模芯片面積下降更是超過一半。看上去是頗為完美的工藝。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但這個“第一”僅僅是“第一個”宣佈,並不是第一個量產出貨。X30是第一款宣佈採用臺積電10nm的芯片,這個時間節點要早於Apple A10。

但按照TSMC的一貫尿性,最早採用新工藝的就是趟雷區的,將可能遇到的工藝製程問題大雷全都踩一邊。後續Apple A10跟著先烈X30的腳步走就可以了。

這個情況不是現在才有,之前持續十幾年的NVIDIA和AMD GPU大戰也都是幾乎如此,冒進採用新工藝的往往會有很多的麻煩,反而只是幫自己的競爭對手試錯而已。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在iPhone 7上市3個季度之後,依然沒有實際採用X30的產品正式銷售。這並不是各個手機廠不願意用,核心問題還是產能和良率問題。

魅族的PRO 7其實應該更早上市,但據魅族前員工透露,還是被某個豬隊友坑了。而這個豬隊友是誰,自然就不言自明。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臺積電的工藝規劃的路線圖,實際情況基本比這個計劃晚上一年

當然,芯片的良品率僅僅是廠商的麻煩,對於最終用戶而言並沒什麼干係,作為用戶我們來享受臺積電先進的10nm工藝帶來的低功耗,長續航的優勢就好。

至於採用臺積電先進的10nm工藝的X30續航表現到底有多好,我們還是用實際測試來驗證。我們依然使用PCMark For Android的Work 2.0 battery life進行續航測試。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測試版本是2.0,和之前的1.0續航測試負載更大,測試成績沒有可比性,這個測試項目通過網頁瀏覽、1080P視頻回放、文本編輯和照片處理四種中度負載模擬用戶的日常使用。

我們測試將所有測試機型屏幕亮度設置在200CD/M2(允許-偏差5),開啟通話,關閉WiFi和數據瀏覽,在乾淨無後臺應用的情況下進行。這個測試工作負載和用戶平時手機使用情況類似,但要明顯低於遊戲,特別是3D遊戲的負載,也低於開啟3G/4G流量情況下網頁/APP的負載。

但我們這樣的測試方法可以做到精確重複,能夠保證準確反應不同手機的相對續航水平。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PRO 6 Plus的續航時間為5小時22分,而PRO 7 Plus為5小時36分鐘,PRO 7 Plus單純從續航上看是更差了。

但我們需要注意到性能,PRO 6 Plus性能為3500分左右,而PRO 7 Plus為7000分左右,這說明PRO 6 Plus的電源管理讓核心頻率更低。

PRO 7 Plus可能是對PCMark有測試程序白名單,被強制高頻,性能要高上一倍,但續航僅僅縮減24%,這說明PRO 7 Plus的亮屏實際續航能力還是有大幅的提升。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另外我們還發現PRO 7 Plus的熄屏待機節電錶現大大提高了,從晚上11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在關閉wifi和數據流量的情況,剩餘電量僅掉了1%。

魅族PRO 7 Plus在待機方面的改進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第一和第二個方面是前面多次提及的臺積電先進的10nm工藝功耗更低,微型核心A35作為待機處理耗能也更少。另外一點就是來自Android 7.0的喚醒機制的改進。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Android 7.0改進Doze模式,之前Android 6.0需要不插電靜置一段時間才會進入doze模式,而Android 7.0放寬了調節,在熄屏後可以更快的進入doze模式。

另外doze模式被分成兩個階段,在熄屏後進入第一階段首先切斷網絡,推遲響應任務和同步,如果在第一階段手機依然被繼續靜置就會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會對喚醒、Wifi掃描進行進一步的限制,同時延長系統維護窗口的間隔,這樣會進一步的提升待機情況的續航表現。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PRO 7 Plus的充電器規格由之前PRO 6 Plus的12V 2A變成了5V 5A,雖然總體功率僅增加了1W。但在充電器的體積上PRO 7 Plus的還是要大上不少。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我們使用各個手機的原裝充電器和充電線對PRO 6/PRO 6 Plus和PRO 7 Plus的充電速度進行對比,在開機熄屏狀態進行。

PRO 7 Plus明顯快於同樣為3500mah電池容量的PRO 6 Plus,30分鐘就可以充滿64%,不到50分鐘就可以完全充滿。從百分比上說PRO 7 Plus的充電速度都要快於電池容量更小的PRO 6,這是十分難得的。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充電快並不是全部,PRO 5時代魅族解決了充電速度問題,而PRO 6 Plus著著重改善了快充對於電池容量衰減的問題,但動輒24W的衝入功率,使得手機充電存在溫度過高的問題,特別是有些人喜歡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雖然不至於存在危險,但用戶體驗終究不好。而在PRO 7,魅族進一步提升了轉化效率,使得充電機身溫度更低。

我們將PRO 7 Plus和PRO 6 Plus 30%起始容量開機充電10分鐘,使用熱成像拍攝。

PRO 6 Plus機身最高溫度為33度,略微高於室溫,手觸雖然不至於燙但還是有明顯溫感。而PRO 7 Plus的機身溫度僅為26度左右,手握基本感覺不到溫度。

這樣的變化主要是由高壓低電流快充變成了低壓高電流模式。之前的12V 2A高壓低電流模式需要在充電器和手機多重降壓,充電器和手機內的降壓電路都會發熱,不僅用戶體驗不好,也影響效率。

而PRO 7系列的5V 5A的低壓高電流模式,充電器輸出到手機就直接是5V,可以直接輸入到電池,而不用二次降壓。這樣的好處是少通過一次降壓,能量轉化效率更高,並且手機內不用降壓,這樣手機的充電發熱量更小,更安全,用戶的使用體驗也更好。

短板的補齊 UFS成全真正的PRO

在之前的PRO 6評測,我就直言其不夠PRO,在存儲系統方面存在短板,雖然其採用了高規格的EMMC,但不能支持UFS,與真正的PRO級別還是存在差距。而X30增加了對UFS 2.1的支持而補齊了這個短板。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NAND性能我們使用Androbench 5.0進行測試,Androbench 5.0相比之前版本支持更高的操作隊列併發數,雖然這樣的測試相比實際情況性能更高,但也能夠更為充分的展現各個設備極限性能。

魅族PRO 7 Plus相比之前EMMC的PRO 6存儲性能大概有2-3倍的性能提升,相比上代真旗艦PRO 6 Plus也略好,並接近UFS版Mate 9的水平。

相比Android機皇S8主要差距在順序讀上,而更為關鍵的隨機IOPS性能(直接影響APP加載速度)也基本持平,甚至更好。

聯發科的X30由上面系統而全面測試可以說明,其並不同於那些廉價的MTK低端貨色。無論是CPU性能、GPU性能都還是不錯,並且補齊了之前X20不能支持UFS的短板,並且得益於10nm先進工藝,使得其在發熱、續航方面表現十分優秀。大概可以這樣理解,X30就是一顆接近P20功耗的驍龍820,完全不辱”PRO”的名號。

聯發科其實一直都想做高端旗艦處理器,從MT6595開始,魅族也極度支持推出了採用MT6595的MX4,這是第一款採用聯發科芯片的性能級手機。

後繼PRO 6的X20也是延續這種思路的產品,雖然MT6595和X20在規格方面接近高通或者三星的性能級方案,但聯發科在價格體系方面控制存在問題,雖然承諾這兩顆芯片給予魅族一定的獨佔期,但實際上卻將稍低頻率的芯片賣給樂視和小米推出較低價位的手機,這樣使得MX4和PRO 6的溢價能力出現問題。

聯發科也是由於缺乏對生態體系的控制力,使得其SOC均價越來越低,使得自己和高端旗艦絕緣。而X30則是對高端進軍的一次嘗試。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且這樣的嘗試 也被資本市場肯定,聯發科股價在魅族PRO 7發佈一週之後,上漲幅度超過了10%。

雙攝的玩法

Pro 7 Plus依然延續使用在PRO 6s和PRO 6 Plus中使用的IMX386,只不過一顆變成了兩顆。雙攝主要作用有三種:

一是類似iPhone 7 Plus那樣實現光學變焦,二是通過一顆CMOS對場景景物的距離判斷,通過後處理實現景深效果,三是一顆攝像頭獲取彩色場景,一顆獲取明暗信息和細節,再通過後處理實現更好的暗部表現。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魅族PRO 7 Plus的雙攝主要是實現後兩種功能。而本次拍照方面的考驗,主要也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模擬景深效果的測試,二是夜景表現。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在之前的魅族手機評測拍照部分,我總是刻意拍一些可以體現景深效果的樣張(第一張圖是我在14年使用魅族MX4在天壇拍攝的景深樣張,而第二張是本月使用PRO 6 Plus 拍攝)。

傳統的景深效果,是將拍照主體放於焦點,而將位於目標焦段外的背景和前景柔化,從而突出主體。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這兒有個景深模擬器,大家可以嘗試下,可以初步理解焦段、光圈對於景深效果的影響。一般而已,相同焦段,光圈越大,景深效果也就越明顯。

如佳能EF 200mm f1.8 L US這樣的鏡頭價格不菲,使用麻煩,但由於其可以拍出漂亮的焦外柔化效果,而被譽為空氣切割機,而被色友倍受追捧。

用戶對於景深效果的熱愛不僅僅侷限於手機,也蔓延到手機拍攝領域來,廠商也為了更好的迎合用戶對於景深效果的迷戀,將原本都在目標焦段的景物,通過雙攝,一隻鏡頭捕捉常規畫面信息,另外一隻鏡頭通過類似相位對焦的方式判斷場景不同物體的遠近關係,再通過系統軟件的後處理實現不應該有的景深效果。

這個實現有點像MX4時代光場功能,可以在後期再選擇對焦點,來實現不同的景深效果。只不過兩者還是存在差別,現在的雙攝模式是純軟件後期處理,而之前的光場模式是通過暴力的快門和ISP實現。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這種雙攝景深效果合適目標景物在1.5米左右,其實真實情況這個距離和背景都是在目標焦段以內,背景也應該是清晰的。但系統通過後處理的方式,將背景做後處理,模擬景深的效果。

這個方式合適拍人物,並且背景較為簡單的情況,突出人物主體,具體拍攝的時候景深模糊效果可以實時預覽,並手動選擇模擬的對焦點。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但如果拍攝植被樹葉這種邊緣部分較為複雜的物體,或者是前後景物中間有連續的物體。PRO 7 Plus在邊緣判斷的後處理就出現瑕疵,這樣的情況之前也同樣出現在小米的雙攝機型之中,應該還是和距離策略取樣精度和後期邊緣判斷的算法有關係。

雖然魅族PRO 7 Plus雙攝虛化對於複雜場景處理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我還是更為喜歡真正的景深效果,就如本頁的頭圖一樣,柔和和華麗。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但我也不能否認PRO 7 Plus也給我帶來很多樂趣,給創作構圖帶來更多自由,有時候出片也可以有意料之外的驚喜,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夜景方面,雙攝的用戶是一顆CMOS處理色彩信息,一顆用來處理深度信息,再通過多幀合成形成畫面,這樣的好處在於畫面的寬容度更好,明暗部表現都更好。

但由於PRO 7 Plus相比PRO 6 Plus減少了光學防抖,使得PRO 7 Plus拍照對於快門進行了限制,系統傾向選擇更快的快門,同時放高ISO,這樣噪點方面會有點損失。

不過噪點只要不100%查看問題並不大,而在寬容度方面的收益更為明顯。

畫屏的陰謀

其實前面提及的記步,時間顯示這樣簡單功能,完全可以用主屏AMOLED的AOD實現,並無必要背面額外添加畫屏,但有個應用場景是例外的,這個就是自拍。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前不久Android之父Andy Rubin推出的全面屏手機Essential Phone為了保持自拍功能,在完美的前屏幕面板頂部挖了個洞用來佈置前置攝像頭,這對於強迫症的我而言完全是難以忍受。

(另外我覺得知道購買Android之父手機的都是死Geek宅,沒幾個人會有自拍需求,其實去掉也無所謂……)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但畫屏就可以使用後置攝像頭自拍並進行預覽,這樣就可以去掉前置攝像頭,從而實現真正完美的全面屏。為解決全面屏自拍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我們來對比前置攝像頭和後置攝像頭的自拍成像,前攝像頭的自拍美顏處理比較誇張,皮膚白皙效果更為明顯。

但整體細節方面後置更為出色,特別是頭髮和肩帶的顏色還原更為真實,細節更為豐富,明顯寬容度更高。這是後置攝像頭更大的CMOS,更好的光學組件的直接收益。

除了效果更為出色的直接收益,我們還可以發現用畫屏自拍還有個額外收益。在使用前置攝像頭自拍的時候 ,使用者視線會集中在屏幕中間的臉部區域,這樣目光位置會偏離攝像頭較遠,而使用眼睛觀看位置偏下。而使用畫屏視線更為接近攝像頭,視線更正,出片效果自然更好。

當然也會有人更為喜歡前置那樣誇張的美顏後處理效果,魅族對於後置美顏處理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如提供多級的美顏效果供各位mm選擇。(在這裡感謝寧美國度的主播mm小閔友情出鏡)

雖然魅族PRO 7 Plus的後置攝像頭自拍效果相比前置更為出色,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魅族的態度還是不夠堅決,有些猶豫,在PRO 7 Plus上依然還是保留了前置攝像頭。

這個猶豫不是魅族對產品沒自信,而是擔心用戶顧慮沒有前置攝像頭而不會購買,當用戶經過PRO 7的教育後,就可以在後面的全面屏手機大膽而徹底的放棄前置攝像頭了。

白永祥表示,PRO7研發過程黃章雖然參與了,但不是全程,只是對很多重大決策進行了拍板,比如背後的屏幕,同時他還透露,黃章將會在明年的某一場發佈會中正式亮相,親自介紹自己全程參與的一部經典手機。

而這部手機則很可能是全面屏,而依靠背屏實現自拍功能。從這些信息看,PRO 7 Plus的後屏也可能是魅族對於後續全面屏手機的一次技術和市場的先行實驗。

O2O的PRO 7 Plus

在結尾部分,我再將前面各個部分的結論做簡單總結:

- 魅族的PRO系列一直都很漂亮,但PRO 7 Plus的畫屏使得其更為與眾不同;

- X30基本可以說是驍龍820級別的性能體驗,但卻只是P20級別的功耗;

- 雙攝雖然不能成功應對所有情況,但其卻大大提升了攝影的樂趣,給予了更多的可能。

低價救不了手機,小米1就將旗艦級別的性能手機價格拉低到1999,而ZUK和樂視甚至拉低到更低的價格,但現在小米出貨還是依靠低價的紅米 ,而真正的價格屠夫ZUK和 樂視手機已經不復存在。這說明低價救不了手機。

反而OPPO VIVO藍綠兩廠,依靠出色的工業設計,更深層次的用戶痛點發覺(如充電2分鐘,通話半小時和自拍需求),強大的宣傳攻勢(大量的戶外廣告,明星代言,電視節目冠名),還有遍佈全國的強力線下渠道,將手機產品賣出了更高的溢價。

並且需要提及的是VIVO高價手機出貨並不是依賴旗艦Xplay6,而OPPO早已多年沒有旗艦,夢想中的Find僅僅存在在媒體的爆料中,而上一部真正意義的旗艦N1還是2013年的事情。但這並不妨礙藍綠兩廠的手機在高價大賣特賣。

線下渠道對於魅族是優勢,但人們往往僅僅能夠記住的是魅族的互聯網化營銷和高性價比,這樣魅族還是會走上ZUK和樂視的死路。魅族雖然在代言和冠名上也有一些投入,但依然不能同藍綠兩廠的大手筆匹敵。因此魅族需要PRO 7上發掘新的差異化賣點來提升自己產品的溢價能力。

除了藍綠兩廠,更為需要的提及的華為的Mate系列,在Mate 7之前,華為給人的印象基本就是國產手機質量還不錯,可以用,還便宜,或者說是在運營商營業廳充話費送的。

但隨著Mate 7的橫空出世這一點很快得到了改變。Mate 7在不少人心裡(特別是中年人)已經成為了高端商務手機的代名詞,甚至在一段時間一機難求,需要加價購買,而Mate 9在經歷三星Note 7爆炸門之後甚至又一躍而成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Android手機 ,價格買到iPhone相當的5000元以上價格用戶都可以接受。

Mate系列的成功,並不是得益於同期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麒麟處理器的規格和性能還是低於同期的高通和三星SoC旗艦,而是得益於mate系列高端商務手機的自我定位,並有定位發展出來的一系列產品差異賣點。Mate系列和P系列的成功和當時華為CMO楊柘操盤有莫大關係。

在他的主導下,產品定位為核心,而產品設計功能僅僅是為定位服務:商務化的金銀奢侈品的設計風格,徠卡認證的雙攝拍照,並圍繞商務定位和產品賣點而針對目標受眾進行的一系列市場營銷和宣傳,通過圍繞這個定位,再打造產品並進行宣傳,成功得打造出了Mate這樣的一個新的旗艦系列。

魅族PRO 7 Plus評測報告: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楊柘在今年年中才加入魅族,不太可能全程參與PRO 7 Plus的規劃,但其成功運作華為Mate系列的經驗,還是會給PRO 7系列的推廣帶來很大裨益。

魅族也許是得到楊柘,才敢於玩出現在的溢價。

PRO 7的銷售策略也應該是更多是Online to Offline,從線上到線下,因為PRO 7的優點在線上可以方便傳達的,並不想之前的產品單純的堆砌參數就可以獲取用戶,PRO 7系列的優雅和別緻其實需要更多的上手體驗,這樣的體驗是很難用單純的文字和視頻傳達清楚的。

如果你對PRO 7系列有任何的疑慮或者不滿,那我建議你走進魅族的專賣店,在不經意的體會之中,你的疑慮和不滿就會煙消雲散,並且很可能會愛上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