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大家都知道新會陳皮以及衍生產品柑普茶其實從不同時期採摘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在三個階段採摘的三種柑皮採收的相應時段的柑果稱之為“青柑”、“二紅柑”和“大紅柑”,而小青柑的採摘時間還要早於青柑,尚處於幼果階段,小青柑芳香油含量比大紅柑要高,柑味強烈,味辛澀香馥郁,皮厚生硬,加工工藝難度較高。

從外觀對比

柑青皮(青皮)

鮮果皮未著熟色,呈純青綠色。生理未成熟時(通常指農曆立秋至寒露)採收果實所加工的皮。加工後的果皮外表呈青褐色至青黑色,有無數微凹入的油室,不顯皺縮。果皮內表面緊密光潔,呈淡黃白至棕紅色。質硬皮薄,味辛氣香。

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微紅皮(黃皮)

鮮果皮開始著色,但未完全著色,呈黃綠或黃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時(通常指農曆寒露至小雪)採收果實所加工的皮。加工後的果皮色澤褐黃色至棕黃褐,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較明顯。果皮內表雪白、淡黃白至棕紅色。質較硬、皮較厚,聞則味辛香微甜感。

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大紅皮(紅皮)

鮮果皮已基本著色,呈黃紅或大紅色,生理己基本成熟時(通常指農曆小雪至小寒)採收果實所加工的皮。加工後果皮外表呈棕紅色至紅黑色,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十分明顯。內表雪白、淡黃白至棕紅色。質軟、皮厚,聞則味辛帶甜香。

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青皮相對於成熟的紅皮來說,其藥性較烈,行氣力猛,中醫常用於破氣疏肝、散結消滯;紅皮藥性溫和,常用來理氣健脾。

新會柑從採摘時間分為:

1.柑青皮

農曆立秋至寒露之間(7月~9月),在柑果尚未成熟時採收加工而成的果皮。

2.微紅皮

農曆寒露至小雪之間(10月~11月),在柑果果皮開始轉黃時採收加工而成的果皮。

3.大紅皮

農曆小雪至冬至之間(11月~12月),在柑果果皮基本著色時採收加工而成的成熟柑皮。

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柑果對比

從口感對比:

1.柑青皮味辛苦、氣芳香,果味明顯;糖分少,入口辛甜,微澀,果肉酸甜度:偏酸。小青柑茶就是有一種霸烈的口感。

2.微紅皮味辛略甜,有輕微陳香;糖分較少,入口甘香清甜,果肉酸甜度:酸中帶點甜。

3.大紅皮味辛,甜香濃郁,陳香味明顯;入口甘香醇厚,果肉酸甜度:甜中帶酸。可制大紅柑茶,並能想陳皮一樣保存。

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製成柑普茶成品圖

從功效對比:

1.柑青皮揮發油相對含量較高,耐儲藏,養脾行氣,適合入涼茶。

2.微紅皮營養物質含量分佈均勻,功效趨平和,易儲存,可作一般用途,也可作為普通肉類調味料

3.大紅皮性質平和、穩定,適用範圍廣,收藏價值高;可配名貴藥材,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等作用。

大紅皮的衍生品全生曬大紅柑

新會小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和妙用

所以小青柑、二紅柑和大紅柑的區別在於不同時間採摘的柑果,製作柑普的果皮,按採收加工時間和質量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黃皮)和大紅皮(紅皮),而且他們的效果也不一樣哦。現在您知道如何分辨了嗎?

作者 - 梅江小青 - 劉'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