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2018年两会期间,中央再次定调:“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这话算是说的比较含蓄了。网上的论调则是:“上网十几年来一直观察中国的经济,直到今年才真正地感觉到什么叫严寒。”大笔热钱在房产、虚拟经济圈里打转,就是死活不往实体经济里进。

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高污染、高耗能的夕阳产业,四面楚歌、举目无亲也就算了,很多实体经济、小老板们,被困在传统产业的框架里, 不愿转型、也不知道该如何转型。反观另一边,互联网高科技产业圈里则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汽车、电子产业、医药产业、人工智能,各个独领风骚,估值论亿, 让那些做实体的小老板们真是想都不敢想。

谁能活?谁将走向消亡?

三年前,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时间国内“风云突变”。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就连楼下小卖部,都纷纷搞起了“互联网+”。这期间,笔者听到最多的两句话就是:

“大家都在互联网+,到底“加”什么?”

“管他“加”什么呢,别人都“加”了,我也得“加”一个。”

当然也有人能够做出“正儿八经”回答:所谓“互联网+”,就是推动传统行业升级转型,在遭遇资源瓶颈的形势下,为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有哪些呢?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

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且不说别的,上面这段教科书式的回答,会背诵,会演讲,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实践,并成功呢?

万亿规模的牛羊肉市场,想“互联网+”有多难?

必须说,大家只看到了传统产业的市场蛋糕有多大,却很少意识到改变传统行业现状有多难。

以传统牛羊肉产业为例。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流行,使得牛排、烧肉等西式及日韩餐饮消费日益普及, 主打牛羊肉及牛杂的消费场景不断增多,国民亦逐渐掌握家庭烹饪牛肉制法。在这些共同作用下,拉动我国牛羊肉消费量持续增长。

根据新华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由猪、牛、羊三类构成的肉类市场中,猪肉的消费量占比已经从1991年的90.8%下降到2017年的80.9%。而且, 这一数据还将继续下降。此消彼长之下,牛肉的消费量有了不少的提升。

特别是在热议消费升级的当下,我国牛肉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牛肉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巴西。2017年中国牛肉消费量为794万吨,羊肉消费量为494万吨。 但是中国居民牛肉消费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部分东亚国家。2016年中国牛肉人均消费5.6公斤,远低于美国的每人36公斤、日本的每人10公斤。

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这是一个每年上万亿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且仍正在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

然而,在这个行业,互联网化的程度之低,新兴技术的存在感之弱,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非要找一点的话,那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特别感谢微信的出现,微信已经成为牛羊肉从业者进行客户联系的重要方式。 而除了微信这个沟通工具之外,似乎在这个行业里再也找不到什么明显的互联网的影子。

仍未改变的现状就是,在传统牛羊肉交易过程中,由于相互不信任(以及被骗怕了),买卖双方只接受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 想想港匪片里那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费尽周折,以交易安全为最高准则,根本无暇顾及效率和利润率。

当然,也并非业内人不想产业升级,而是面对互联网世界的热火朝天,传统企业家们似乎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而那些充满活力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想要改造这样的传统市场,则往往是“有心无力”。

从找钢网,到找牛网,这些B2B网站们的尝试

6年前,找钢网在上海诞生。2015年找钢网平台上钢铁总交易量约3200万吨,约占全国钢铁市场流通总规模的8%。同年年底, 找钢网获得了来自京西创业、中泰证券等著名机构的人民币战略投资11亿元,在此之前,找钢网还获得了IDG资本、 华晟资本、雄牛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险峰华兴、真格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的风险投资。

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加入找钢网的央视著名主播郎永淳

毋庸置疑,找钢网成功地将传统钢铁行业,进行了“互联网+”升级。作为国内产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找钢网也已经成为国内塑料、化纤、棉纺、煤炭等传统领域产业互联网和B2B电商争相模仿的对象。

想用互联网+牛羊肉生意的找牛网,亦是如此。但与钢铁市场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找牛网面对的则是一个被进口牛羊肉严重挤压、行业标准混乱无序的牛羊肉市场。

找牛网的产业升级之路

作为传统行业,牛羊肉产业链长期以来较为封闭,牛羊肉制品从养殖户到达消费者,经过肉源收购商、肉类加工厂、一级代理商、二级分销商、线上线下零售商等诸多环节, 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商品信息流不对称、价格数值易扭曲、产品损坏率高、物流效率低、资金使用成本高、用户体验差、进口依赖度高等痛点

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成立于2016年的找牛网,一开始就提出要搭建行业内值得信赖的B2B交易平台。一方面, 找牛网平台与国内大型贸易商签订商铺入住和合作协议,保证供货信息的真实安全;另一方面,找牛网平台的交易员们对于采购信息, 都会逐一电话审核,以保证供求信息的真实、有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贸易品类齐全、品质可控的采购、销售平台, 并且平台的交易员们还可以为客户进行免费的撮合交易,以及提供必要的交易工具。

万亿规模的中国牛羊肉市场,如何实现“互联网+”

找牛网的核心业务

经过一年多的行业摸索和学习,找牛网近期又提出以“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全新业务模式, 专注于从信息、物流和资金三大维度深度挖掘、整合、优化传统行业现有资源,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再造。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国际贸易代理进口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就是找牛网团队利用自有及合作伙伴的资源、资金, 为国内的各级贸易商,提供代理进口贸易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并打通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牛羊肉产业链通道。

有一种观点认为,数据就是21世纪的石油。而找牛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行业大数据的野心。 自身平台产生的巨量数据沉淀,经过清洗、分析,有望转化为适合生产商、贸易商、政府部门和投资机构求之不得的数据产品。

一副药有没有效果,看的是能不能把病治好。像找钢网、找牛网这些“互联网+”企业所提出的传统行业产业升级方案, 究竟能不能解决行业的矛盾、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只能让时间来检验。但起码,这些是为解决已经存在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案。

再问:谁能活?谁将走向消亡?

我们见过许多传统行业的生产商、加工厂或者贸易商,也都在寻求一条自我升级转型的道路,但更多的结局是不知所措 (就连万达这样的体量,号称投资50亿电商计划也最终不了了之);

许多虚头巴脑的互联网浮夸项目,虽然在风口上肆意飞舞,但风停后一个比一个摔得没脸见人(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 到共享小马扎,拿着最让人羡慕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一件同样不了了之的闹剧)。

所以,在所谓“经济寒冬”论调甚上的今天,什么样的企业能存活,什么样的企业将消亡,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