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近來,我們觀察到了這樣的現象:

越來越多底層家庭的孩子放棄高中、大學,直接選擇技工類學校,學門手藝和技術,將來也能養活自己。1%的上層家庭根本不參加高考遊戲,也看不上國內的本科教育,這些家庭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選擇每年學費高達數十萬的國際學校,高中甚至初中就到歐美髮達國家繼續接受教育;而對教育最抓狂和焦慮的當屬城市中產階級家庭,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輸不起,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學,他們的社會流動軌跡就將滑向底層。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底層放棄教育,中產過度焦慮,上層不玩中國高考!

曾經,我們喊的口號是“知識改變命運”、“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只要你分數夠高,就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今,“畢業就等於失業”、“階級固化”越來越頻繁的被提到。曾經,高考是座獨木橋,過了,就能實現階層的改變。而現在,這種改變命運的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改變。

“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變了。

整個社會教育的起點已經提高,即使付出很大成本,得到的也只不過是最基礎與必需的教育。受教育已不是提高個人檔次的問題,而是維持最低生活所必需的問題。

在我們小時候,能送孩子去培訓班的家長都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孩子回家要麼是幫家裡幹活兒,要麼就呼朋引伴的到處去玩兒。而現在,你見過有幾個家長不送孩子去培訓班兒的?都是英語、舞蹈、畫畫、游泳... ...從早排到晚,一節課連著一節課。你不送,不好意思,那麼你的孩子就被

其它孩子遠遠拋在後面了。

教育不再一定是讓一個家庭脫貧致富的好事。

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大學學費無異於天文數字。一個人考上了大學,一個家都會被拖入貧困的泥潭。加之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城市生活成本趨高,大學畢業,對家庭的回報也沒有保障。即便清華北大畢業,也買不起北京的學區房。

種種現象似乎表明,教育促進社會成員流動的功能減弱了,高層次的教育並不必然帶來好的收入和職業地位。“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不再像過去那麼令人信服了。而中國的不同階層,對待教育的態度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別。

絕望的底層人民乾脆放棄高等教育

一位倆孩子都在外地打工的家長說:“讀個初中就行了,讀多了也沒用!”“以前村裡人說我目光短淺,現在卻反過來找我,讓我兒子幫他們孩子找工作。念大學還不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可是現在,機會多的是,不是非要上大學。”

中科院社會學博士後的調查發現,越貧窮越認同“讀書無用”:村莊貧困層認同度62.32%、農村中間層37.24%;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最高

由此可見,認為“讀書無用論”再次氾濫的結論並不正確。中高層從未說過讀書無用,相反,他們更加瘋狂。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扎克伯格前段時間發了ins,帶大女兒Max去划船。仔細一看配文,哪裡是划船那麼簡單,他說是為了教女兒有關“自由的道理”。Max出生不到十天,扎克伯格就開始唸書給她聽。書名一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扎克伯格後來解釋說,這只是一個玩笑而已。不過,很多人說名人小孩會投胎,他們從下到大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像高爾夫這種,在大家的印象裡似乎是中年男士的代表運動之一。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富豪開始把自家小孩送去學高爾夫。前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樑的女兒三歲開始打高爾夫,六歲就開始征戰賽場,早就已經默默走在了追尋大滿貫的路上。這麼多明星富豪送孩子去打高爾夫,除了鍛鍊身心,還有為將來的社交鋪路的意思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不要以為英文為母語的孩子就不學外語

格溫妮絲·帕特洛就很看重孩子學習外語。大女兒Apple必須用西班牙語問媽媽:“能不能坐你的腿上?”才能給抱抱。平時更是不允許孩子看英語的電視節目,只能看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帶兩個孩子去參加助理婚禮,都要求只能說西班牙語。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會說法語是種身份的象徵,而西班牙語是全球使用人數第三多的語言,僅次於中文和英文,相信隨著中國的強盛,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中文。

對現在的孩子來講,英語已經不是一項附加能力了,而是一項基礎能力

黃磊的女兒多多在爸爸去哪兒中就展現出超高的英文水平了,還能用英文寫詩和闡述設計理念。王中磊兒子威廉在爸爸回來了節目中偶遇一個西班牙人,主動當起了翻譯,溝通完全無障礙,甚至連蜥蜴這麼冷門的詞彙都會講。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現在的孩子學英文,可不像我們小時候,對著課本聽錄音。而是身處一個全英文的教學環境,像是學中文一樣學英文。威廉上的學校是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這是一所接收1~18歲學生的英式教育國際學校,英文教學,只接受外籍學生,每年的學費在17~27萬。

多多上的學校是北京私立匯佳學校,這所學校實行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12年制,為3~19歲的學生基於IB標準的雙語雙文化教育。每年學費13萬左右。每年十幾萬,不少中層階級家庭覺得說咱咬咬牙也能付得起,但這只是學費而已,並且這些名校可不光是給錢就能上的。

對於如今的高考:上層不再考慮,底層正在放棄,而中產則過度焦慮

洛杉磯的教育顧問Harriett Bay就透露,想把孩子塞進名校的家長不少有名又有錢,“有的家長說:我可以給學校捐座圖書館。我則會告訴他,說過這句話的家長,都還在你前面排著隊呢。”高花費和高門檻讓普通家長們望而卻步,但也不可能就此放棄在英語學習上的努力啊。

畢竟放棄英文就等於放棄與全球17億講英語人口進行深入交流的機會,說英語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40%,互聯網上80%以上的網頁使用英文。所以家長們紛紛很有默契地將孩子送去英語輔導班,希望能夠“彎道超車”,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

你對於如今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狀況又有哪些見解呢?現在的教育還能否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來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