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一行兩會同日連出重磅政策,影響數百萬從業者

靴子落地!一行两会同日连出重磅政策,影响数百万从业者

核心閱讀

靴子落地!“一行兩會”有關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終於在20日晚相繼出爐,多少從業者一夜難眠。不過,實實在在的規定落地,對於困惑已久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而言,意味著緊繃的神經終於可以鬆一鬆了。

7月20日下午,中國銀保監會起草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理財新規)公開徵求意見。全文共85條細則,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規範。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7年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較年初僅增加0.49萬億元,同比少增5.06萬億元;增速較2016年同期下降21.94個百分點。這次理財新規的發佈,無疑將對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

靴子落地!一行两会同日连出重磅政策,影响数百万从业者

理財新規涉及了哪些主要方面?將可能帶來哪些影響?急性子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極簡版解讀:

1、理財起投從五萬降到一萬

2、公募銀行理財仍不能直接投資股票,但可以配置權益類公募基金

3、設定理財產品所投資產負面清單

4、實施淨值化管理

5、銀行應該如何銷售理財產品?不得宣傳預期收益率

6、打破剛性兌付出狠招,再剛性兌付要被罰

7、嚴禁高槓杆投資,開放式產品最高140%,封閉最高200%

8、嚴禁嵌套,理財產品不得投資其他銀行理財

9、允許現金管理類產品暫參照貨基估值核算規則

10、對結構性存款提出監管要求。(來源:中國基金報)

7月20日上午,早在銀保監會正式發佈理財新規之前,便有媒體報道稱,銀行理財細則最快將於當日出臺。果然,午後股市上演了一場強勢大反攻,銀行、非銀行金融等權重板塊集體強勢拉昇,從市場反應來看,理財新規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利好。

靴子落地!一行两会同日连出重磅政策,影响数百万从业者

圖源:Wind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

公募理財產品降低銷售起點,一方面對擴大老百姓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現在老百姓可以投資的產品除了股票房產之外非常少,因此降低銷售起點對實現普惠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銀行資金來源壓力,為銀行的轉型提供更充裕的空間。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寬鬆程度不及市場預期。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

關於理財新規,總體感覺利好程度弱於預期,沒有提及公募投非標,老產品可以投新資產等規定。總體來看,理財徵求意見稿有助於緩解因運動式監管和對未到期存量資產提前贖回引發的存量債務風險,但增量上對風險偏好改善的幅度弱於預期,去槓桿仍在路上。

具體說來,理財新規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主要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提出了以下監管要求:

一是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二是規範產品運作,實行淨值化管理。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餘成本計量;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淨值。

三是規範資金池運作,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延續對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三單”要求,以及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的限額和集中度管理規定,要求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需要期限匹配。

四是去除通道,強化穿透管理。為防止資金空轉,延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規定;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

五是設定限額,控制集中度風險。對理財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

六是控制槓桿,有效管控風險。在分級槓桿方面,延續現有不允許銀行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的規定;在負債槓桿方面,負債比例(總資產/淨資產)上限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七是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

要求銀行加強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和交易管理、強化壓力測試、規範開放式理財產品認購和贖回管理。

八是加強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管理。延續現行監管規定,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管產品的發行機構、受託投資機構和投資顧問為持牌金融機構。同時,考慮當前和未來市場發展需要,規定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附屬機構依法依規設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除外,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也可擔任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為未來市場發展預留空間。

九是加強信息披露,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分別對公募理財產品、私募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業務總體情況提出具體的信息披露要求。

十是實行產品集中登記,加強理財產品合規性管理。延續現行做法,理財產品銷售前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切實防範“虛假理財”和“飛單”。

在過渡期安排方面,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並要求銀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財業務整改計劃,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並經董事長籤批後,報監管部門認可。監管部門監督指導各行實施整改計劃,對於提前完成整改的銀行,給予適當監管激勵。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發佈實施理財新規,既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引導理財資金以合法、規範形式投入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化金融體系結構;促進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理財新規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需根據已發佈實施的“資管新規”進行調整轉型,有利於促進新舊規則有序銜接和銀行理財業務平穩過渡。

隨後,7月20日晚20:34分,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進一步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範圍;二是進一步明晰過渡期內相關產品的估值方法;三是進一步明確過渡期的宏觀審慎政策安排。

靴子落地!一行两会同日连出重磅政策,影响数百万从业者

《通知》對《指導意見》第十條進行了進一步闡釋,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還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下簡稱非標),但應當符合《指導意見》關於非標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規定。

同時,為給予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和培育投資者一定時間,《通知》進一步明確,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部分老產品投資一些新資產,但這些新資產應當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強調,老產品的整體規模必須控制在《指導意見》發佈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之內,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然後,當天深夜,繼銀保監會和央行之後,證監會也發佈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及其配套細則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靴子落地!一行两会同日连出重磅政策,影响数百万从业者

此次徵求意見的《資管業務新規》,是在系統整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現行監管規定的基礎上,全面落實《指導意見》相關要求,並吸收近年來證監會在私募資管業務防風險領域行之有效的監管經驗,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進行系統規範,擬作為《指導意見》配套細則發佈實施。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資管業務新規》多數為2016年以來證監會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針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出臺的政策,具有較高的政策延續性,且部分指標在對標《指導意見》後,較現行監管規定略有放寬。總體看,有利於實現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存量資管業務平穩過渡,進一步提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的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系統性風險。起草過程中,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統一監管規則,促進公平競爭。一方面,統一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各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監管規則,消除監管套利。另一方面,對標《指導意見》,並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有關資管業務監管規則保持銜接一致。

二是立足有效整合,堅持問題導向。原則上不對現有監管體制和規則作大的改動,總結近年來私募資管業務突出問題和監管經驗,重點在加強風險防控、規制關聯交易、防範利益輸送、壓實經營機構主體責任等方面,完善制度體系。

三是細化指標流程,提高可操作性。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資管業務新規》進一步明確了資管產品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的限額管理、流動性指標管理、信息披露等具體指標和監管要求,簡便可行。

四是增加規則彈性,確保平穩過渡。立足當前市場運行特點和存量資管業務情況,設置了與《指導意見》相同的過渡期,並且作了“新老劃斷”的柔性安排。過渡期內,各機構在有序壓縮存量尚不符合《資管業務新規》規定的產品整體規模的前提下,允許存量尚不符合《資管業務新規》規定的產品滾動續作,且不統一限定整改進度,允許機構結合自身情況有序規範,逐步消化,實現新舊規則的平穩、有序銜接。過渡期結束後,對於確因特殊原因難以規範的存量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非標準化股權類資產,經證監會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