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爲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2018年,中國旅遊集團喜迎九十華誕。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我們回顧九十載發展路,展望跨越百年新徵程。

中國旅遊集團的前行步伐,九十年來始終與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緊密聯繫在一起。中旅人“服務大眾、創造快樂”的精神宗旨穿越時空、延續至今,始終不曾褪色分毫。

撫今追昔,我們推出“中旅90年”系列報道,冀求以史為鏡,照亮前路,書寫邁向世界一流旅遊文化強企的新篇章!

要想廣開風氣、普及觀念,就要大力發展出版事業。藉助印刷品的力量,來達到這一目標。這個道理,中國旅行社也懂。

於是,中國旅行社開始用一本現代旅遊刊物來提倡旅遊事業、宣傳旅遊文化,將現代旅遊觀念深植於民眾心中,這便有了中國第一種現代旅遊期刊——《旅行雜誌》的誕生。

它夠專門,專注那些與旅遊相關的大小事項;它夠正規,面向全社會發行,印製精良;它夠豐富,作者遍佈海內外,介紹世界名山大川。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杭州錢塘江畔封面

從1927年創刊到上世紀50年代停刊,這二十多年來,不管時局如何動盪,條件如何艱苦,《旅行雜誌》始終能夠如期送到讀者手中。許多讀者因喜愛而特意留存,每年精裝為合訂本,從未缺失一冊,就像保存美國著名的《國家地理》雜誌一樣精心。中國旅行社創始人陳光甫先生曾表示,“這一點我至今猶引為快慰。”

實開中國雜誌界之創舉

中國旅行社的出版工作,開始於《旅行雜誌》創辦之前。

比如中國旅行社第一次專包列車舉辦杭州遊覽時,就刊行了一本名為《湖上春光》的手冊,將杭州名勝古蹟作一個有系統的介紹。手冊有很多風景照片,還詳細寫明瞭遊程計劃、食宿地點、遊艇價格和當地土產。凡是參加遊覽團的人,都贈送一冊。這種遊覽手冊算是中國旅行社出版事業的開始,但並不公開售賣。

此外,在當時上海的一些旅行機構中,已經出現一些內部刊物,有的創刊時間甚至早於《旅行雜誌》,但這類刊物主要為便於員工交流經驗、商討業務,並不向全社會公開發行。

這樣看來,按計劃編印、定時出版且公開發行的《旅行雜誌》確實起到了填補空白、首開先河的作用,堪稱中國現代旅遊業的第一次。

1927年,《旅行雜誌》創刊號出版,陳光甫在發刊詞中這樣寫道:

今者編旅行雜誌,供社會之參,對於國內外交通之狀況,商業之情形及民情風俗悉加調查而載錄之。東鱗西爪固不足以稱商旅之南針,然冀由此引起國人對於旅行上之觀感,以推求其益之普及。

由此可見,《旅行雜誌》定位清晰、目標明確,就是要引發民眾對於旅行的觀感,普及旅遊文化,提供旅遊信息。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北海九龍壁封面

《旅行雜誌》初創時為季刊,每年四期,用銅版紙精印。編輯室設在上海仁記路110號四樓,由莊鑄九主持發行事務,請來《申報》編輯趙君豪主持編務,畫家張振宇主持美術。無論是版式封面,還是文字圖畫,都是精益求精,講究質量。雜誌從1929年起改為月刊,月初出版,每年12期。《旅行雜誌》編輯部曾這樣表示,“本志向主美觀,不惜巨資,用銅版紙精印,實開中國雜誌界之創舉。”

後來因為銷路增加、費用過巨,改用米色道林紙印刷,但雜誌品質始終保持水準之上。隨著銷路不斷擴寬,稿源也越來越多,編輯部還在國外特約了許多撰稿記者,國內著名學者教授也都願意在旅行後為《旅行雜誌》貢獻文章。銷路最廣時,雜誌每期發行達3萬冊。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旅行雜誌》目錄頁

印製精美的《旅行雜誌》成本當然很高,而價格卻相對穩定。從1927年創刊到上世紀30年代,售價僅從大洋兩角漲到三角,抗戰勝利後漲到五角。聯繫當時的動盪時局和困難條件,這樣的價格雖然在期刊同業中不算便宜,但和印刷成本相比較,真的是“良心價”了。

方寸之間的時代變遷

以“闡揚中國名勝,提倡旅行事業”為宗旨的《旅行雜誌》,在中國現代旅遊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稿件選擇、刊發順序上,《旅行雜誌》力求能做到與時間時效、季節寒暑相對應。比如到了春天,會選擇刊發春遊相關內容;到了夏日,因為“炎夏既屆,避暑者應及早準備”,會特別刊發《中國五大避暑區》這類文章,以滿足旅客避暑的需要。

作為一本發行長達20餘年的雜誌,其中當然不僅僅反映出季節更替,還體現出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化。比如1929年第三卷第十期發行時,東北在張學良的領導下剛剛易幟不久,軍閥割據時代宣告結束。《旅行雜誌》主編趙君豪便專程到東北一遊,寫下《東北屐痕記》,描述東北山川,引人關注東北。

到了1937年9月,新一期《旅行雜誌》按時出版。與以往不同的是,精美的彩色封面變為了單一色調,並選擇了青龍橋長城作為封面照片。雄偉的長城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象徵,這無疑與上一期封面的西湖夏日景色形成了鮮明反差,也預示著抗戰的烽火燒過來了。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青龍橋長城封面

當期的《敬告讀者》解釋了局勢發展以及雜誌發生變化的原因:


在9月份稿件將次整理終了時,上海的戰事,便已爆發。戰事發動之次日——8月14日,黃浦江上空,有過激烈的空軍戰,炮聲和槍聲,震動了本志編輯室的窗……編者究竟不是一名戰士,雖然方寸不亂,但是環境終於將我們逼走。出了本社大門時,目擊中流彈者染著殷紅的血,而行人緊張的神態,把這一條繁盛的街衢,頓時造成一個很恐怖的局面。

文中談到的就是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八一三”淞滬抗戰。從8月13日開始,日軍對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八一三”事變。《旅行雜誌》編輯部不僅見證了歷史,青龍橋長城的封面選用也表明了堅持抗戰的意志與決心。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滇緬公路封面

抗戰爆發後,雜誌社不得不多方輾轉。雜誌取消了彩色封面,減少篇幅,紙張也逐漸變薄變輕。1942年8月,在桂林成立了出版機構,由於紙張來源非常匱乏,只能使用薄脆的桂林土紙印製。後來由於戰事緊張,編輯部從桂林移到重慶,繼續出版。隨著抗戰勝利,雜誌社重返上海。1949年後,一部分人員去到臺灣,一部分人留在國內,刊物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版本,並都先後於上世紀50年代停刊。

茅盾、張恨水等文壇大家紛紛助力

從1937年開始,《旅行雜誌》的欄目設置逐漸固定下來,包括國內遊記、國外遊記、特輯、專著、小說、美術圖景等等。此外,《旅行雜誌》還發行了許多專刊,比如《春遊專號》《留學生專號》《招待所專號》《西南文化專號》《全國鐵路沿線名勝專號》《南洋專號》《建築專號》等等。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建築專號

“夫以中國之大,山川之美,何處不可以遊,又何處不可以記。”

《旅行雜誌》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佔刊物主要篇幅的遊記不僅表現旅遊感受,還詳細寫明旅遊信息,列出旅遊路線。並且涉及範圍廣泛,所描寫的地理區域遍及全國,甚至還出現了珠穆朗瑪遊記。雜誌刊登的國外遊記文章也為讀者所喜愛,描寫範圍主要集中在歐美、日本、東南亞,對非洲、澳大利亞等地也有涉及。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旅行雜誌》刊登的意大利郵輪廣告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胡適題寫的新亞大酒店廣告

除刊載遊記之外,《旅行雜誌》還會登載一些長篇連載小說、短篇小說,插圖、漫畫也是每期必不可少,商業廣告的門類也非常豐富。此外,還有一些世界奇聞、趣事雜談、詩歌等等,以引發讀者興趣,比如《乞丐榮譽制》《無線電情人》這樣的題目,就會吸引讀者饒有興味地讀下去。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旅行雜誌》刊登的石林奇觀

著名通俗作家張恨水堪稱《旅行雜誌》的重要作者,不僅為雜誌撰寫長篇連載小說,還經常撰寫遊記文章記錄沿途感受。比如,張恨水在上世紀30年代曾作西北之行,以蒐集小說素材。而那些不能被小說完全收入的感受與筆墨,就寫成遊記,投給《旅行雜誌》發表。

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雜誌為什麼堪比《國家地理》!

《旅行雜誌》刊登的張恨水文章

與此同時,張恨水還是《旅行雜誌》的熱心讀者。他曾這樣詳細描述閱讀雜誌的興奮感受:

愚讀旅行雜誌,亦有五六年矣,每卷郵到,即置百事於不顧,忽忽展讀一遍,以當臥遊。而明窗淨几,偶作遐思,亦輒於書架上抽取一卷讀之,而解枯坐之苦悶,由是言之,可知旅行雜誌,不僅為旅行家備之,正亦可為居家者備之。因居家者,旅行未得,可讀此書以神馳於宇內也。

除張恨水外,《旅行雜誌》的作者群還包括秦瘦鷗、周瘦鵑、程小青等通俗小說作家,費孝通、柳亞子這樣的知名學者,還有著名新文學作家茅盾。

茅盾在回憶文章《桂林春秋》中曾經憶述,1942年6月30日,中國旅行社請客招待在桂林的作家和畫家,主人是新上任的《旅行雜誌》主編孫春臺,茅盾也參加了這次宴會。宴會上,主人向在座各位約稿,大家七嘴八舌認定茅盾最有資格寫,因為這幾年中數他旅行路線最長,所到之處最多。宴會之後,孫春臺又親自登門拜訪。

於是,當年八月,茅盾寫成一篇八千餘字的《新疆風土雜記》,這是他離開新疆之後第一篇詳細介紹當地的文章,也由此建立起與《旅行雜誌》的關係。一年之後,到了重慶的茅盾還被中國旅行社隆重聘請為顧問兼雜誌主編,他接受了這份工作,編了一年多的時間,成為他編輯生涯中的一段經歷。

如今,《旅行雜誌》已經成為歷史中的珍藏,而中國旅遊集團的出版事業還在繼續發展壯大。1996年創刊的《旅行家》雜誌始終力求呈現最細緻、深入、專業的旅行消費報道,並已經成為該領域的權威刊物。

引領旅行觀念,我們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