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別號五雲閣使,仙居縣李宅柯思岙村人。父柯謙,由翰林國史檢閱擢江浙儒學提舉。元大德元年(1297),隨父親移居錢塘(今杭州)。

延祐元年(1314),以父蔭補華亭縣尉,不就。

柯九思博學能文,能書善畫。善畫竹,寫竹竿用篆法,挺拔圓渾,論者有“文同之後,三百年間無此筆墨”之譽。又擅長墨花。所畫山水,蒼秀渾厚,丘壑不凡,意境含蓄、清新。其畫、詩、書法,當時人稱為“三絕”。  

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今年,有幸與在路途之中,邂逅這位六七百年前的人物故里。於是,忍不住去一探究竟。

於行駛的車上,看到“九思故里”,腦海中便出現了柯九思的名字,只是不確定。因為要等人,下車之後,我便狂奔過去。到了之後,確定確實是600多年前的人物——柯九思。

而今,當年的村名,也已改為“九思村”,以示紀念。九思村村人,大部分姓柯,附近幾個村,也多柯姓任。

九思者,大概取於《論語》——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兜兜轉轉,終於在村人的指引下,得以在一位老人的引領下,見到了柯九思的住處。700多年前的房子,依然坍塌。唯有那四個字——​山輝川媚,依然可見。至於其他,則基本蕩然無存。

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據老人講,以前這是一個很大的院落。穿過那“山輝川媚”下的過道,老人帶我過去。指著一處較新的房屋,對我說,以前從過道到這裡,整個都是。從他我聽不太懂的言語中得知,大概是後來分了家,之後又重新蓋房,就成了這個樣子。

我從村委會的介紹得知,這些建築,大約毀於“破四舊”。目前正籌劃重建。

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看著旁邊的老樹,也許它見證了柯九思走出這裡之前的人生,這個在今天的交通條件下,仍然難以到達的地方。當年的柯九思,就是從這裡,一路到了杭州、後又到了元大都,最後終於杭州。

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我閉上眼,想象著幾百年前的艱難跋涉。隔壁的老房子,仍有人居住。透過開著的門,可以看到洗衣機機。也許,當年的柯九思,曾與小夥伴在那裡畫過山間草木、林間小鳥、溪中魚蝦。

對面的山上青青,在初夏時節,植物長勢喜人。不知道,柯九思是否為他們作過畫?

偶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故里

天曆元年(1328),柯九思遇到了後來的元文宗,當時的懷王。這為他後來出人內庭,得觀前人名作,做了意外的鋪墊。

至順元年(1330),任典瑞院都事。後官奎章閣鑑書博士,凡宮廷所藏法書名畫與鐘鼎器物,多由九思鑑定,甚蒙文宗禮遇。三年,文宗崩,柯九思失去了皇帝的支持,加上受到同僚的誣陷排擠。於是,心灰意冷的柯九思,主動辭職,退居吳下。後來,流寓松江(今屬上海市)胭脂橋。至正三年(1343)十月,柯九思卒於蘇州。

鄙人於其出生之地的山間村落,得見其所居之處,並未聽說這位當地柯姓後人口中的“老祖”的墓地。想是當年只是葬於杭州,並無魂歸故里。

柯九思作品有《丹丘生集》。存世書跡有《老人星賦》等,畫有《墨竹圖》及《竹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