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裡面的「反色」是啥意思?這一篇就能看懂

接觸和田玉時間比較長的朋友,可能會從搞雕刻的師傅口中經常聽到“反色”這個詞兒,聽不明白又不好意思開口問,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有關“反色”那點事兒。

什麼是反色

反色,也有人作“泛色”“提白”,是指和田玉原料在經過切割、雕刻、打磨等工序,煥發出比原料更亮氣的色澤,直白來說,就是“越切越白”。

和田玉里面的“反色”是啥意思?這一篇就能看懂

如上圖這樣青白的籽料,在當中切一刀之後成為了下圖的樣子:

和田玉里面的“反色”是啥意思?這一篇就能看懂

這還只是初步的反色,當手鐲取出以後、打磨完以後還會進一步反色,行業內叫“白一光”。

為什麼反色

和田玉里面的“反色”是啥意思?這一篇就能看懂

反色的原因並不是玉石有著表裡不一的特性,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光線在玉石內部的透射發生了變化

,原因細分有二:

1.體積影響。

當玉石體積越小,厚度越薄的時候,光線更容易透射,一塊透光的料子在視覺上更容易顯白,就好比用強光手電照射玉石,也使得玉石看起來更白一些,我之前和大家聊過,有一些幾克的小邊角料,很容易達到“一級白”,正是因為體積實在太小了,光線洞穿之後就很顯白,所以買玉的時候,不能拿幾克的東西去和幾十克的東西比較白度。

2.皮色影響。

玉料切開之後,皮色對玉色的影響降低,光線不通過包裹的皮色進入玉肉,也就不會把皮色的顏色透射出來,就好比用強光手電照射灑金皮,整個玉石都會散發出金黃色,事實上料子內部的玉肉並不是黃色的,只是光線經過皮色時帶上了顏色,所以皮色料看起來都沒有光白籽那麼白,我們也不能拿一個滿秋梨皮的東西去和清水皮去比較白度。

反色的意義

說起反色的意義,我想更多是針對玉雕工作室的,在我們自己切料的時候,都有一個“賭”的成分在裡面,如果一塊料切完以後提高了白度反了色,那就是賭贏了,其價值也會隨之提高。

和田玉里面的“反色”是啥意思?這一篇就能看懂

在行業信息日漸透明的今天,玉雕工作室吃飯的本領只有兩個:別緻的設計與做工,對材料獨到的理解。這裡說的理解,就是有洞悉材料內部的眼力,舉個小例子,上圖的青疙瘩切出了青白色的手鐲,此為皆大歡喜的“意義”。

切料都會反色嗎

不,還有“倒色”,就是一塊料子切出來之後,內部顏色還不如外表看起來那麼好,這種情況也很常見,特別是顏色走灰的料子,所以行家偏愛“青白種”和“黃白種”,這是容易反色的兩個種頭,顏色也耐看,而走灰的料子顏色既不明快,又有著越做越悶的風險,普遍遭人嫌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