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终于成为了全民公敌,出路在何方?

携程终于成为了全民公敌,出路在何方?

从去年开始,携程头顶上一直笼罩着一团乌云。先是明星韩雪公开指责携程的“捆绑销售”,后来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爆发,陷入内忧外患,紧接着知名媒体人@乌云装扮者指出携程售卖的机票货不对版,王志安炮轰携程酒店星级评定存在猫腻,再到前段时间的“大数据杀熟”,“危机”这个词已经伴随了携程一年的时间。作为OTA行业独角兽,为何携程逐渐成为了“全民公敌”?

携程:“大数据杀熟”?不存在的。

携程最近的一次危机就在前两天。

有网友爆料,称在携程上预定酒店的时候,用三台手机分别看到了不同的价格,于是质疑携程利用大数据手段“杀熟”,针对不同的手机、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导致出现“酒店同房不同价”的问题。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酒店房间,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机搜索出来的价格可能不一样。

这样一条消息可真是吓了网友们一大跳。毫无疑问地,携程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吐槽”和质疑。

面对“大数据杀熟”的热议,携程于27日在官方微博上发文予以了澄清与否认。

携程终于成为了全民公敌,出路在何方?

在文章中,携程图文并用,针对网友们的质疑一一进行了解释,表示:“携程平台上,同一会员等级,同一产品,在同一时间上价格是一致的。您所看到的差异,有的是因为用户领用或购买优惠券造成的,有的本身就不是同一种产品。”出现“大数据杀熟”,原因在于从用户的角度看,携程的APP过于复杂,下一步会优化产品设计和页面展示,给用户尽量好的体验。

另外,携程还表示会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登记对应的权益,享受会员折扣和权益的产品。是“为了回馈老用户的一种方式”。

总结一句话:“大数据杀熟”,不存在的,这口锅我不背。

“携程病”为何屡教不改?

去年,韩雪发布一条微博,怒怼携程,称被携程的“捆绑销售”套路了,更心塞的是遇到类似问题进行投诉,等来的只有一句抱歉,并全网友们: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从这开始,携程就一直被笼罩在乌云下,各种引发舆论狂潮的问题接连爆出,“卖假票”、“幼儿园虐童”、“欺骗用户”、“大数据杀熟”......

细数最近这一年有关携程的负面新闻,除了“幼儿园虐童”事件相关人为内部员工之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与用户相关。

每当有发生在携程与用户之间的负面消息爆出来的时候,舆论都是一边倒的讨伐携程的态势,携程几乎成为了“全民公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直转之下。

爆出的一次次舆论危机并没有减轻“携程病”的问题,反而因为携程行业独角兽的地位让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为什么“携程病”屡教不改?他们当真看不到这些持续不断的舆论危机吗?

不是,他们看到了,只是他们很纠结,口碑和盈利,增长和用户之间到底该选哪一个?作为行业中的一家独大者,拥有70%市场占有率的携程首先关注的不是用户,是收入、股价和利润。

就拿去年的“捆绑销售”事件来说吧。

自从民航局发布票务代理新规,严禁票务代理机构将机票标准产品在第三方渠道销售之后,携程向代理商收取服务佣金的盈利方式不复存在,机票销售的利润空间大大缩水,于是携程推出了“捆绑销售”,来实现交通业务的盈利。

去年的“捆绑销售套路用户”事件让携程陷入了舆论危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携程给出了妥协方案,对购买流程进行了调整:推出“普通预定”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需要观看5秒钟的广告。

在携程之后的广告资源宣讲会上,这一个广告位被重点推介给了客户。

携程终于成为了全民公敌,出路在何方?

尽管做出了挽回损失的尝试,携程的交通票务营收依然受到了立竿见影的影响,当年第四季度的营收环比下降了15%,今年一季度这个影响仍在继续。

由此可见,在此之前,携程依靠与用户博弈的“捆绑销售”赚取了多少营收,在受到用户强烈反弹之后,才换了一种对用户体验牺牲稍小一点的营收方式。

其次,携程虽然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家独大,但是他们的业务营收方式缺乏创新。

根据携程2017年的财报显示,其住宿预订占总收入比例为35%,交通票务占比45%,度假旅游占比11.19%。也就是说,以机票和酒店业务起家的携程,在发展了近20年之后,其占据80%营收的最主要的盈利业务,依然是老本行创新比例极低。

与此同时,美团旅游宣布,2018年3月,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首次超过了携程系总量,2018年第一季度,美团以5770万的订单总量,位居行业第一名。

伴随美团的酒店预订量超过整个携程系而来的,是飞猪在交通票务上也给携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两大营收业务同时遭遇挑战,而又缺乏创新能力来驱动其他的营收来源,携程只能牺牲口碑,降低用户体验,闷声坑用户,在这两大业务上薅用户羊毛,攫取利润。

这也就是为什么,携程爆出的问题几乎都与这两大业务相关。

携程如何走出“全民公敌”危机?

刚刚我们说,携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盈利与用户之间的取舍,以及创新能力的缺乏。

首先,携程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企业的核心是用户,罔顾用户的盈利是短期的,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盈利才是长远的。

携程的努力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加大公关部门的预算,对负面舆论事件进行监控和扼杀,更要把精力投入到用户体验的改善上,重拾用户对携程的信任和信心。

其次,携程还要为自己找到新的增长点。虽然现在携程依然是行业独角兽,但同行其他企业并非坐以待毙,美团和飞猪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携程当下之急,还要为自己孵化出新的贡献盈利的业务,来充实自己的财报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