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文藝鄂軍要多出不辜負時代的作品

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文藝鄂軍要多出不辜負時代的作品

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 記者何曉剛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21日訊(記者周滿珍 實習生李姝琰)21日,在湖北省文聯第十次代表大會上,以長篇小說《天行者》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劉醒龍當選湖北省文聯主席。 獲知當選的消息,他向長江日報記者表示:“從作家到文聯主席,特別有一種新兵的感覺。尤其是處在民族復興的關鍵節點,文藝鄂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加重大,希望文藝鄂軍齊心協力,儘量多出不辜負這個時代的作品。”

劉醒龍給自己擬定了三個計劃。第一是花一年到一年半時間,到湖北省各個基層縣走一遍,瞭解基層文藝的基本狀況,以便逐步健全基層文聯的建設,落實經費和辦公人員。劉醒龍感嘆:“當年正是在黃岡群藝館的工作機會,給予我後來豐厚的創作土壤。成名以後,遇到創作瓶頸,我就會回家看看。鄉村每天都在發生新鮮事,文藝工作者,尤其是年輕作家,多瞭解鄉村的巨大變化,對這個時代便會多一些感同身受的瞭解。”

第二是和各界文藝人士做朋友,向他們學習,加強湖北文藝家內部的團結,多點包容,少點內耗,在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方面,做好偉大時代的湖北形象。

第三是多出好作品,出拔尖人才。“首先我會以身作則,爭取每三年寫一部長篇,一部比一部好;同時將重點放在70、80、90後甚至00後文藝梯隊的建設,不讓人才外流的同時,還要動員已經外流的優秀人才回漢”。

近幾年,劉醒龍保持了旺盛的創作生命力。他開人文行走之先河,跨度兩年,全面行走長江,從一滴水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流入大江大海,寫就數千年的文明和文學之歌。他說:“當你面對一條大河,你的情懷就會變得大氣。”今年初,這部往大江靈魂深處寫的原生態作品《上上長江》出版,被譽為新時代《長江之歌》,充滿了一位文學赤子朝拜母親河的虔誠和激動,對作家來說,既是一次艱辛的尋夢之旅,也是對民族精神的探源和回望。

故鄉、故土是劉醒龍永遠的創作源泉,今年7月,被評論界視為文學雕塑式宏篇的《黃岡秘卷》出版。將軍之鄉,狀元故里,黃岡大地與眾不同的人文品格,被劉醒龍寫進了歷史和人性深處,這部向父輩和傳統精神致敬的新作得到各界盛讚。

文學創作之餘,劉醒龍近年還跨界書法,其墨跡和王蒙、黃永玉、賈平凹等人的書法作品,刊登於各類報雜,成為文壇佳話。2016年他曾在武漢美術館舉辦“劉醒龍筆記書法展”,當天出席的嘉賓創造了武漢美術館開館以來人數之最。“我居武漢東湖十八年,六十里莎沙柳岸,出行有朝霞送別,歸來與晚霞臥談……”去年底,這則立於東湖綠道旁的《東湖賦》,由劉醒龍手書,以傳統青石雕刻,向遊人展示武漢的大美大氣。

劉醒龍最後特別強調,在保持湖北文藝傳統強項繼續向前衝擊的同時,短板也要補強,“比如此次進入省文聯新一屆主席團的張靜,曾製作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潛伏》《獵場》等在全國富有影響力的電視劇,暢銷作家匪我思存也進入了省作協主席團,這些新文藝群體的加盟,有助於拓寬我省文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