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

系武夷巖茶傳統五大名叢之一,與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妖合稱為“巖茶四大名叢”。原產自慧苑火焰峰下的外鬼洞。

相傳明代已有白雞冠,“朝廷敕寺僧守株,年賜銀百兩,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進,遂充御茶,至清亦然。”,可見白雞冠之珍貴。

白雞冠,亦有傳奇色彩,有著神秘的傳說與故事。

相傳在古代,武夷山有一茶農的岳父做壽,於是茶農抱著家裡的一隻大公雞給老丈人祝壽,旅途中被太陽炙烤地受不了,在一棵樹下休息,奈何遇到了一條大青蛇,結果大公雞被蛇給咬死了,殷紅的血從公雞的冠上往下流一滴一滴正落在旁邊的一棵茶樹根上。

說來也怪,公雞滴血的附近,有茶樹長勢茂盛,那滿樹的葉子也一天天地由墨綠變成淡綠,由淡綠變成淡白,幾丈外就能聞到它那股濃郁濃郁的清香。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製成茶後,帶著一股淡淡的藥香,據說還能治病。這種茶,便被成為白雞冠。

另一說法,則與南宋道教五祖之一的白玉蟾有關。

相傳白雞冠是白玉蟾發現並培育的茶種,在修仙時常喝。

白玉蟾在《茶歌》這樣寫道:“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阿蘇。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

詩中所寫“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阿蘇”,指的便是白雞冠。

白雞冠與道家淵源頗深,故而也被稱之為道茶。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茶樹特點

白雞冠,其葉片顏色會隨著生長期變化而改變。

其葉色略呈淡綠色,幼葉薄綿綿如綢緞,其色淺綠而微顯黃色,白雞冠由此得名。

在葉片發芽之際,色澤黃嫩,隨著茶樹的生長,葉片漸漸變綠色,色澤的變化,令人稱奇。

白雞冠適制火功:輕火、中輕火、中火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條索顏色

輕火:色澤黃綠,顏色鮮嫩

中輕火:色澤黃綠

中火:條索顏色較深,黃中帶著褐色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湯色

輕火:色澤淡黃色

輕火:湯黃綠,顏色較淡

中火:黃色

不論火功高低,茶湯清澈透亮、不渾濁。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香氣

品種香:藥香

白雞冠的藥香,似涼茶的香氣。福建地區和廣東地區,對這種涼茶香氣最為熟悉,夏天一到,家裡都有熬涼茶的習慣。

關於白雞冠的香氣,也有另一種說法,說白雞冠是玉米香。然,玉米香,並不是白雞冠的品種香氣。

為何同一種巖茶,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氣味?

原因在於投茶量。

在一些茶圈裡,白雞冠流行一種喝法——減少投產量。原本巖茶,投茶量為8克(常規),但因為白雞冠品種的特點,如果放8克,味道會比較濃郁,味道甚至有些苦,於新茶友來說,不好接受。

於是他們將投茶量減少,只放5-6克的茶。少了投茶量後,白雞冠的藥香變淡,口感的苦味也減弱,喝起來會比較清。

隨之而改變的,還有香氣。

有的人喝過了少投茶量的白雞冠後,於是就認為它是玉米香的。這是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誤觀點。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口感

白雞冠的口感,比較濃郁,湯感渾厚。

投茶8克,沖泡後,湯水滋味甘醇、風味獨特。

湯水中有著獨特的藥香,整體氣質,與道茶二字很為相符。

據說白玉蟾當年,在修仙時,喝的就是白雞冠。這股“藥香”在全身遊走,能讓身體的氣相通。興許,這也是一種修煉的輔助手段。

白雞冠能成為道茶,也不無原因。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沖泡方式

常用沖泡方式,系八克杯(110-120毫升左右白瓷蓋碗)

沖泡要點

水質:山泉水或礦泉水

水溫:100℃水溫

投茶量:8克

注水方式:環壁注水

出湯要點:1-5衝快出水,而後若是茶湯清淡,可適當坐杯,時間不宜過長,以十秒為基數,逐漸遞增。

第一步:燙壺溫杯,以保證茶具無異味

第二步:投茶

第三步:聞幹茶香

第四步:注水

第五步:出湯

第六步:分茶

第七步:品滋味

欲語還休白雞冠,武夷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保存要點:遮光、密封、無異味、陰涼保存。

若是用泡袋包裝好,一定要保證口密封好,避免受潮返青。

若是火功較低的白雞冠,建議大家儘可能快地喝完。

白雞冠,系巖茶中唯一的道茶。

明代的許次紓曾說:“餘嚐盡天下名茶,以武夷、虎丘第一。”“尤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

白雞冠葉色漂亮,形狀美好,品質極佳。

因其外觀顏色素雅,色澤清淡,總會給人茶湯清淡,湯感清新的錯覺。然,作為道茶,白雞冠所擁有的藥香,以及濃厚的湯感,卻難以和小清新關聯上。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