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心是骨關節慢性損傷!

美儷阿薩娜瑜伽學校杭州校區半年制6班呂偉分享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心是骨關節慢性損傷!

一般來說,關節彈響主要有兩種類型:

①生理性的

②病理性的

先來說說生理性彈響。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心是骨關節慢性損傷!

雖然生理性彈響的機制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但目前比較被廣泛接受的原理是由於關節內的壓力變化導致的氣泡形成和塌陷。

具體來說,當關節長期處於靜止狀態,關節腔的中心區域氣壓低,當出現突然的關節動作時,瞬間的張力增加,打破了關節腔內的壓力狀態,出現周圍氣體向中心區域擴散的現象。

關節彈響就是由於氣體擴散時的振動波導致的。這種機理能夠使得關節腔內的壓力趨於均衡,以增加關節靈活性。

出現彈響15-20分鐘之後,氣體會緩慢地被重新吸收到滑液中,因此這種生理性彈響有一些臨床的意義

理解了生理性關節彈響的實質,有助於對關節彈響這一臨床現象的總體認識。並非所有的關節彈響都是病理性的。實施手法時發生的關節彈響也並非都是關節復位的標誌。

彈響發生後,關節的靈活性增加。反之,如果關節的靈活性長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將會導致關節的功能減損和結構退化。因此,使關節適度的發生彈響是有益無害的。

生理性關節彈響發生的瞬間,關節囊受到有效的牽拉,滑膜皺摺得以伸展,關節腔內的壓力發生變化,這些作用使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從而使血液循環加強,滑液泌散增加,有助於解痙、消炎、剝離粘連和解除嵌頓。

再來講一講病理性彈響。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心是骨關節慢性損傷!

病理性關節彈響是由於關節中軟組織的損傷或結構變異,導致在運動時發生軟組織之間的摩擦,從而產生彈響。病理性關節彈響往往會伴隨明顯的疼痛、腫脹或活動受限。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彈響:

①出現彈響的時機

生理性彈響一般發生在關節突然屈曲或伸展的時候,比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久坐之後站起的那一下。

②彈響發生的頻率

如果彈響在超過20分鐘的時間內,持續出現,那麼有可能是病理性的。

③彈響是否清脆、乾淨

生理性彈響的聲音一般比較清脆,而且單一、短促,如果響聲綿長、沉悶,那麼可能是病理性的。

④是否伴隨疼痛和不適

生理性彈響一般無痛,還經常讓人覺得舒服,如果出現了疼痛和不適,那麼可能是病理性的。

有病理性彈響問題的小夥伴,需要諮詢醫生和康復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