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民国年间,有一首秦淮竹枝词:扬子江头看落霞,秦淮河上听鸣蛙。乘车直入华灯市,风鼓铁轮送到家。说的是南京市区小火车的方便快捷。光阴荏苒,这条曾令南京人引以自豪、中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阔别南京已整整60年。在南京地铁日益发达的今天,再现当年小火车的光影片段,聊作对小火车的纪念!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20世纪30年代京市铁路穿城而过

1908年建宁省铁路,南京城迎来火车时代

1899年,金陵关对外开放,南京辟为商埠,中外商人纷至沓来。1907年,沪宁铁路即将通车。同年,江对岸以浦口为终点的津浦铁路也将开工建设,下关地区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业日渐繁荣。然而,1895年建的江宁马路早已破烂不堪,客商出入城无论是骑驴坐轿,还是乘马车或人力车,既费时又不安全。为方便下关至城南繁华商业区的交通,时任两江总督端方上奏清政府,仿照杭州修筑城中铁路的办法,1907年11月动工修筑南京城中铁路,1908年12月完工,花费白银40万两。1909年2月通车运营,取名为“宁省铁路”。该铁路轨制、车辆均与当时沪宁铁路相仿。因其路线短、站距近、设施简单、行车速度慢,南京人俗称小火车或小铁路。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1909 年开通不久的小火车英国造机车

1910年南洋劝业会期间,小火车最兴盛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小火车满载旅客过鼓楼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1947 年,长白街小火车道口

宁省铁路从下关江边起,跨惠民河(今铁路桥尚存),经栅栏门,从金川门入城后即沿当时江宁马路之北向东南迤逦而行(与今中山北路基本平行),经三牌楼、丁家桥,穿过大钟亭、鼓楼之间,沿北极阁南麓,两江师范学堂(今东大)后墙,跨珍珠河,在今太平北路东侧折向南,经过两江总督署(今总统府)之东墙外,到中正街(今白下路东段)为止。沿线设的车站有:江口(今三号码头附近)、下关(今南京西站南侧)、三牌楼、无量庵(后改称鼓楼)、督署(曾九次改名)、万寿宫(后改名中正街、白下路)等6个车站,全长11.3公里。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会场设在丁家桥、玄武门、三牌楼之间,周围8华里,历时半年。为便于劝业会宾客往来,在丁家桥劝业会松枝门旁设“劝业会站”(后改称丁家桥站,劝业会结束后保留了此站),并造3条支线进入会场。在南洋劝业会期间,小火车营业盛况空前,每月载客数十万人,这是它最兴盛的时期。小火车沿线车站建筑以江口站为最好,江口站因靠近江边官码头,建有西式两层楼房,楼下候车室的地上还铺上花瓷砖,这在当时来说是够豪华的了。1925年,江口站迁至沪宁铁路下关火车站南侧。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小火车督署站旧影,墙内高耸的御书亭是个标志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南洋劝业会明信片上的小火车三牌楼站站台

宁省铁路通车初期,有英国造机车2台,头等二等联合客车2节,三等客车6节,邮政和行李厢各2节,货车4节,另有花车1节,铁质水车1节。花车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常年停靠在督署站专供两江总督出行时使用;水车专供总督衙门到江边汲水使用。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20世纪30年代,金川门内及小铁路穿门而过的景象

1912年孙中山乘小火车进南京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1910年南洋劝业会期间,进香河附近的小火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由上海乘沪宁铁路列车抵南京后,改乘小火车直达两江总督署,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借口财政困难不发给南京军队军饷。南京留守府只得将小火车抵押给上海的日商,借得20万元勉强度日,小火车为南京的10万大军留了一条生路。从1913年到1927年军阀混战期间,改称“江宁铁路”。1922年游记作家谢彬到南京记下了当年小火车运行的不少细节:“自城内中正街以达江口,每日往复开行四十余次,极便交通,惟价甚昂。头等八角,二等四角,三等二角,四等一角,而四等则限苦力乞丐乘坐。现并挂有军人专车以便军人乘坐。”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更名为“京市铁路”。1936年,小火车南延3.8公里,经过八府塘、利涉桥、白鹭洲、武定门到门东石观音庙,新辟雨花门出城,在养虎巷口与江南铁路接轨,增设武定门、中华门两站。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小火车江边站分岔

1937年到1945年,南京沦陷期间,日本华中铁道株式会社南京分社把“京市铁路”与江南铁路合并经营,称作“南宁线”。日军为了侵略需要,对这条铁路也曾做过某些改进,如安装信号机、电气路签和调度电话,又在下关与中华门间改用汽油机客车行驶等。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后仍称“京市铁路”,南京市政府因无力维修,路况恶化,小火车连续发生出轨颠覆事故,经营也入不敷出。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1930 年初德国记者拍摄的一组小火车三等客车乘客影像

1958年宁芜连接线通车,小火车告别南京城

“南京记忆”: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车

北极阁下跑着小火车

1949年,南京解放后,该铁路更名为“宁市线”,从南京地方交由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管辖。由于“宁市线”纵贯全城,经过市区的道口有30处之多,对南京的交通安全、城市规划、环境污染等都影响较大。因此应南京市人民政府的要求,铁道部决定修筑沪宁、宁芜联络线,从尧化门出岔,经南京市东南郊至中华门接轨。1958年11月28日,随着新的连接线建成通车,运营了50年之久的小火车即行拆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从南京西站南侧至下关大马路那段铁路,是其残存的一部分,其他遗迹化成龙头房、铁路埂、铁路北街、车站东巷、铁路边等地名,融入南京城市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