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深耕紅色沃土:實踐是紅色基因「催化劑」

宣漢深耕紅色沃土:實踐是紅色基因“催化劑”

宣漢縣關工委組織青少年參觀王維舟紀念館

1923年秋,王維舟在宣漢縣清溪場創建了四川省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從此,紅色成為宣漢的底色。

2017年以來,宣漢縣關工委以王維舟為楷模,大力開展紅色教育。宣漢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順模表示:“我們‘教學做合一’,特別重視‘做’及實踐,知行統一的傳承和發展,力求幫娃娃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該縣豐城鎮、石鐵鄉、三河鄉、東鄉鎮黨委書記明確提出:“對紅色基因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開展“五個一”活動 在認識中感悟紅色力量

宣漢縣關工委以服務青少年、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為宗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活動,讓青少年把學習黨史國史作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必修課”,在學習歷史、思考歷史、感悟歷史中滋生紅色細胞,讓學生在活動中汲取精神營養,感悟紅色力量,堅定理想信念。

“我們主要通過‘五個一’活動開展紅色教育工作。”據王順模介紹,“五個一”具體是指“黨史、國史、縣情”知識競賽、觀看愛國主義優秀影視作品、在校園開展“國旗下的宣講”、“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和“家鄉紅色記憶”宣傳活動。其中,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主要通過訪紅色遺址、講紅軍故事、學紅軍精神,做紅色接班人等主題活動實現。“我們還向全縣20萬師生印發‘紅色記憶作業本和筆記本’,讓紅色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挖掘紅色文化 引領青少年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為了讓紅色基因融入下一代的精神血脈,近年來,宣漢縣老促會組織採集編印了《紅色土地上的豐碑》《紅色記憶》《紅色戰歌》等書籍。宣漢五老何大彬表示,通過這些書籍,能讓更多人“認識宣漢、瞭解宣漢的紅色底蘊,讓宣漢下一代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2017年,宣漢縣關工委會同中共宣漢縣委黨史研究室、宣漢縣教科局、宣漢縣陶行知研究會主研的達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王維舟教育思想研究》結項;2017年夏天,500名宣漢中小學生分四批次參觀了王維舟紀念館。此外,宣漢縣育才小學還將“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的故事編排成舞蹈《鐵環滾滾》,由學校學生自行演繹。王順模表示:“實踐是紅色基因的‘試金石’,更是紅色基因的‘催化劑’。我們希望孩子們不僅是紅色基因的接受者,也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播者。”

搭建“紅色基因教育”平臺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16年6月 17日,由王維舟創辦的宣漢縣清溪宏文校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四川宣漢紅三十三軍紅軍小學”。這所有著濃重紅色底蘊的學校通過LED顯示屏、宣傳標語、國旗下講話、宣傳櫥窗、活動展板、班級文化牆等形式,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教導孩子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活動時,學校校長張小華在清溪共產主義小組誕生地宏文亭高聲講:“種田的農民離不開秧,養兒育女離不開娘”,在場的學生隨即高呼:“青少年一代離不開共產黨!”

宣漢縣實驗學校則通過讓學生“談感受,寫體會,說打算,看行動”和開展演講活動和徵文比賽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能接受到紅色基因教育內容的薰陶和感染。校長冉啟全表示:“我們引領廣大青少年認清自己的‘根’和‘魂’,自覺學習先進,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入腦入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