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歌廳的經營困境極其商業模式的缺陷

大眾歌廳是國人最早消費音樂的一種形式,一個大廳擺放著十幾張桌子,每張桌子安放著一撥客人,有專門的服務人員放歌,每撥客人把他要唱的歌曲提前寫在歌單上,由服務人員依次播放。唱的好的人,會得到別人的敬酒,鮮花和掌聲,唱的不好的人往往沒有膽量在眾目之下展示自己的才藝。

大眾歌廳最早是廣受詬病的,因為它產生了新鮮的有背倫理的職業’三陪‘。在前開放時代的幾十年間,因為生活方式被嚴加管控,一個男人要想在生活中接觸不一樣的異性是很困難的事情。三陪小姐嬌好的容貌和才藝都給客人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是男女自由交往得以開放的一個窗口,從這點來講,大眾歌廳有其劃時代的進步意義。今天看來‘三陪小姐’的工作稀鬆平常,但在當式則是顛覆和衝擊性的。改革前時代,社會的道德評價體系,就是被類似於這種有償陪侍的合法化撕開了一道口子。

大眾歌廳‘也叫練歌房’,這種相互傾聽和評價的消費形式,也開創了流行音樂全新的產業。雖然大眾歌廳輝煌沒有幾年,但它卻是新舊時代轉換的一個活化石。直到今天在北方的城市,例如西安,一些幽暗的地下室,城郊結合部,和憑著熟人的引導才能找到的地方,大眾歌廳任然在艱難的生存。普通人能唱到流行歌曲,普通人能接觸到生活之外的異性,是大眾歌廳對時代最大的貢獻,它開了先河。

房地產是受人憎恨的行業,關鍵一條,它拉高了基礎成本,使很多實體經濟變成了高成本,低收入的行業,這其中就包含著大眾歌廳。最早的大眾歌廳都身處鬧市,光靠口碑和曝光率就生意不斷。它的生意模式大概是這樣的: 每人15元的座位費,然後是酒水消費,(基本都是廉價的啤酒)。每天要維持一定的上座率,每個客人要保證一定的酒量,才有盈利的可能。上座率不夠或者客人酒量不夠就不掙錢,上座率基本靠熟人的引薦和老闆的人脈。而客人的飲酒量就靠某種消費強制,你不喝酒只能唱很少的歌曲,喝酒多的圍坐一桌的人可以唱比較多的歌曲。為了鼓勵消費,有姿色的老闆可以陪唱、陪跳、陪喝。 這樣說吧:老闆賣了5瓶啤酒掙了十幾塊錢,而客人因為5瓶啤酒而喝醉,所造成身體的傷害是無法用經濟衡量的。所以它是一個用破壞別人的健康,來獲得收益的行業。這種商業模式的道德缺陷,使它不能獲得很多的客源。

...能大量飲酒的人,往往和生活的不如意聯繫在一起,這種人因為家庭的破碎和親情的缺失,往往會在歌廳尋求情感安慰。老闆洞察客人的失意和潦倒,就會給你介紹異性,而客人很少有拒絕的。

女性帶動消費,就給老闆帶來穩定的生意。但是另一方面,異性能給客人帶來什麼?她不會進入你的家庭幫助你生活,更不會對你體貼入微,只會給你產生溫情的假象,陪著你大量喝酒,損害著你的健康。有的並不富裕的男人,為了在女人面前維護形象,不記成本的花費,其目的就是想和對方維持穩定的關係,到最後連備胎都不是。

當前消費觀念,健康和舒心是被人所推崇的。尤其對於音樂消費而言,品味和環境的優雅至關重要。而大眾客廳這種背道而馳的消費理念,和因為房價升高而不得不進入地下室的齷齪環境,是它生意模式的硬傷。所以很多老闆接手一個新歌廳,生意都是不錯的,因為剛裝修過和有先天儲備的尚未開發的人脈。等到這些人脈消費的差不多了,生意也就難以維持了。由於城市各種成本的上升,歌廳在死亡線上徘徊,很容易不掙錢,每天花費還不低。

大眾歌廳的魅力就在於相互評價的音樂消費模式,一個普通人能夠得到表演的機會,獲得別人讚許的目光,內心是很有滿足感的。由於室內回聲嘹亮,它的聲音魅力要好於ktv。只不過這些老闆用女人和廉價啤酒把它導入了歧途。如果做消費升級,聘請職業歌手演唱,提供優雅的環境和高檔的酒水,消費群體針對有品味懂音樂的那些人,或許會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大眾歌廳的經營困境極其商業模式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