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豪賭,卻要賠上7個億!20家片方,如何輸了《阿修羅》?

觀眾手裡的錢,是越來越難賺了!

7月15日下午,被20家出品方寄予厚望的《阿修羅》官方微博發出公告,宣佈影片將於7月15日晚間22點起撤檔。官方公告寥寥數語,對觀眾致歉,對工作人員致謝,並宣佈這是全體投資方的決定。

6年豪赌,却要赔上7个亿!20家片方,如何输了《阿修罗》?

大概不止一個人,關注到《阿修羅》這部電影,是因為它的撤檔。

這是《阿修羅》上映的第三天,貓眼專業版票房顯示,票房4902.9萬元,與同天上映的《邪不壓正》3.32億元的票房相比,天壤之別。對於撤檔的原因,有相關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並不便說,“但現象大家有目共睹”。而有媒體聯絡到本片的投資方,對方表示,影片撤檔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票房,並明確表示,影片修改後會再度上映。

《阿修羅》還會再度上映麼?不得而知。但這個暑期檔,還是免不了要給它唱首《涼涼》了。

慘遭滑鐵盧:30億預期預與400萬票房

電影撤檔並不是什麼罕見之事,為何《阿修羅》的撤檔就如此轟轟烈烈。唯二原因:大卡司、大投入。一旦折戟,飛得越高,摔得越慘。

《阿修羅》的編劇兼製片人真鑑影業CEO楊真鑑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影片的投入達到7.5億元,這也是影片在宣傳期內不斷強調的重點之一。7.5億元的投入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比這個投資更大的電影只有一部——張藝謀的《長城》。後者的製作成本約為1.5億美元(約合10.04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22.41億人民幣,也算收回了成本。

今年4月初,《阿修羅》聯合出品公司之一三十六計文化投資人張家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作為《阿修羅》背後最大的投資機構,他們對這部影片寄予了厚望,保守預測票房30億元左右。

上映即打臉。影片上映之後,貓眼給出的最終票房預測僅有8957萬,比片方預計的30億相去甚遠。又在《我不是藥神》與《邪不壓正》的兩相夾擊中,口碑撲街。各大評分網站上,貓眼一開始的評分僅有4.9分,時光網4.0分,豆瓣僅3.4分,只有淘票票給出8.4分。在豆瓣評論中,打一星的觀眾高達57%。據此,還扯出一樁片方聲討第三方票務平臺的番外來。

7月13日,《阿修羅》官方微博曾發佈一條題為《的8.4分與4.9分,是這個行業的恥辱》的微博,直指貓眼電影放任“黑水行動”,在短時間內惡意給《阿修羅》打1分,以誤導輿論走向。儘管隨後,貓眼與淘票票的評分懸殊略有縮小,但已挽回不了口碑與票房雙雙滑鐵盧的局面。

揮金如土:幾分鐘畫面置景花2000

楊真鑑滿腔赤誠,他不止一次向媒體透露,希望能夠打造一部顛覆中國電影工業的作品。《阿修羅》詮釋了他無數魂牽夢縈的理想。籌備3年半,拍攝6個月,後期製作一年半,總製作週期達6年。7.5億的投入,這樣看來,並不是想玩票。

如若按照當前的票房成績來看,影片虧損將逾7億元。這樣的結果,於資方來講,無疑是災難。7.5億的投入,究竟都花哪兒了呢?

在楊真鑑看來,《阿修羅》之所以耗費巨資主要有三大原因:拍攝期視效環節啟用北美團隊;籌備期採用全球設計頂級人才;製作週期長、團隊規模巨大。

團隊構成上,演員陣容中不乏有劉嘉玲、梁家輝這樣的大卡司,此外還有吳磊這一流量擔當。

而幕後製作團隊更為宏大,由35個國家、200多位國際級電影工作者,以及1600位中國電影工作者組成,其中不乏多位參與過《速度與激情》《指環王》《權力的遊戲》《瘋狂麥克斯》等好萊塢大片的主創人員。

服裝造型方面,《阿修羅》的服裝顧問僱用了打造《指環王》三部曲服裝造型的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師Ngila Dickson,據楊真鑑介紹,Ngila Dickson在劇組親自工作了1年以上,整個服裝單元支出達到3000萬元。美術方面,影片聘請的20位設計師在全球概念設計師網站排名前40位,酬勞有極大想象空間。

拍攝上更是煞費苦心,據自媒體“一起拍電影”描述,“電影中有一場絢爛奪目的花露森林狩獵戲,其實只有短短几分鐘,但為了打造出光怪陸離的夢幻效果,光設計就用了7個半月。森林三四千條發光植物都是人工加入光源,30人的團隊耗時兩個星期才完成走線。置景就花費2000萬元,短短10天拍攝完成後,便已經拆除。”

然而,如此大的製作,唯獨忽略了電影的內核:故事。在選擇導演上,卻選擇了動作導演出身的張鵬。儘管此前張鵬曾參與了《王牌特工》、《蟻人》等作品,但並未獨挑過大梁。

楊真鑑並不這麼看,在挖掘新人導演方面,他成竹在胸。6年前,他曾讓還在拍廣告的烏爾善憑藉《畫皮2》一戰成名。

時過境遷:再難複試《畫皮》的成功

社交媒體上,大概產生了史上最毒舌的一批觀眾。一眾叫囂背後,共同點在於,世界觀過於宏大,故事牽強,不過是一個放牛娃解救眾生的故事,卻被包裹在一流的視覺效果之內,硬生生的撐起兩個小時時常,實在讓觀眾疲憊不堪。

6年豪赌,却要赔上7个亿!20家片方,如何输了《阿修罗》?

資方30億的預期票房,成了電影圈的笑話。喟嘆之下,不得不說,憑藉重磅炸彈光彩奪目的視覺作品,已經“騙不了”現在的觀眾了。

影視圈是個極其看重過往履歷的地方。在沒有成熟的作品面世之前,小製片公司與普通從業人員要想拿到大的投資難於上青天,而成熟導演與影視公司往卻有資方爭相下注。而《阿修羅》之所以能拿到大額投資,很大程度上在於影片的兩大出品方寧夏電影集團與真鑑影業此前在《畫皮》合作上的成功。

2008年,由寧夏電影集團出品,楊真鑑擔任藝術總監與銷售總監的《畫皮》以8000萬的製作發行成本,擄獲2.4億元的票房收入,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2012年,雙方合作的《畫皮2》又創造了1.15億美金的票房神話,打破了中國電影13項票房紀錄,成為第一部突破1億美金電影票房的中國電影。

而此次合作,雙方依舊沿用《畫皮》系列的奇幻、動作類型,卻缺乏了最重要的敘事內核。如若彼時的《畫皮》系列還能憑藉類型優勢獲得觀眾的青睞,時過境遷,對於當前的觀眾來講,早已被好萊塢各種奇幻特效餵養過剩,並在優質影片中培養出了一定的甄別能力。如果沒有好的主旨與故事,怕是再難從觀眾手中賺的一張電影票錢了。

除卻真鑑影業之外、寧夏電影集團與上文提及的三十六計文化之外,《阿修羅》的出品方里還有大地系公司、微影時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五洲電影發行公司、完美影視。此外,其餘多是新成立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有的出品方,甚至僅有《阿修羅》這一部影視案例,如北京中科粒子醫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九龍品天等。

結語

這個暑期檔,撤檔的影片不止《阿修羅》一部。除卻《阿修羅》外,先有《爵跡2》臨時撤檔,臨上映時又有《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撤檔,上映時間未知,《墨多多謎境冒險》亦宣佈延期上映。

外界多將之解讀為《我不是藥神》檔期碾壓之下的無奈選擇。乘著國產電影保護月的東風,國產片競爭激烈在所難免,但映前撤檔,影片本身的競爭力是否也值得商榷呢?

競爭要比預先想象的激烈的多。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yessenia,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7/433617.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