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常常有人問我,開個奶茶店好不好,開家米粉店怎麼樣,諸如此類。

這個問題有點像家長問老師讓小孩子學什麼才藝比較好,是小提琴、鋼琴、書法、繪畫還是國際象棋?

針對這個問題,說說個人的一點思考: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選符合大趨勢的品類

先用書法舉個栗子,對於現如今的小孩子,很多專業人士(例如得到的羅胖和萬維鋼)不建議練習書法,大致原因有三:

未來人們更多使用打字而非寫字,練了寫字用處不大;

現在寫字不好並不會太影響人們的職業發展,此條可以想想我們現在工作中是否注重寫字就可以想清楚;

書法練習主要靠重複,對發展小孩子的智力沒有太多好處,取而代之可能學習編程、藝術,對孩子的未來可能更好。

總的來說,書法不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同樣,餐飲開店選擇品類首先也需要考慮趨勢。

研究趨勢中,最常見的誤區是認為網紅品類就是趨勢。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答案茶,雖然紅極一時,但基本可以斷言並非趨勢,而更像是大趨勢中的一朵浪花,因為產品本身的製作慢、社交屬性高於產品屬性等缺陷,註定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類似的潮汕牛肉火鍋、黃燜雞、土家醬香餅,都有類似經歷,迅速爆火、迅速衰落。

真正的趨勢指的是由消費群體變化、政策導向變化、經濟發展等因素導致的短時間內不可逆的消費行為變化。

這句話裡,短時間不可逆尤其重要。

網紅品類如果是浪,那麼真正的趨勢更像是氣候變暖、板塊移動,緩慢發生,但不可阻擋。

目前中國餐飲市場的主要趨勢有:消費者群體年輕人變多、消費升級、老齡化加劇、政策監管趨緊、外賣增多、健康意識增強。

舉幾個例子:

老齡化加劇和健康意識提升的趨勢下,健康品類如粥、湯飯會越來越受相應消費者的歡迎。

外賣比重增加的趨勢下,催生了烤肉飯這一細分品類的迅速崛起,而且專門外賣店也在逐漸專業化運作。

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更健康更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鮮奶蓋茶、水果茶會逐漸成為更多人傾向的選擇。

所以,做餐飲之前先研究大趨勢,如果能走在趨勢的前半段往往能夠搶的先機,成為受益者.

餐謀長認為,創業者最最受益的行業趨勢是,小吃標準化。點擊下圖查看文章。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例如,在外賣風口上崛起的粥品牌曼玲粥鋪;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搶佔到趨勢的先機,或者自身也並沒有能力和經驗做風口上的品類,那建議在選擇上努力避開不符合趨勢的品類。

保證不輸在起點的選擇上,贏得可能性才能更大。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如果有喜歡的品類,推薦選它

做餐飲創業的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兩者交集非常大,所以如果你有自己喜歡的品類,那麼在不違反大趨勢的情況下,堅決地做你擅長、喜歡的東西。享受工作,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有個朋友和媳婦在杭州做烘焙店,開始就單純是因為媳婦喜歡,於是籌錢幫媳婦在家附近開了家店。因為店在新小區,周邊商業環境不成熟,生意比較差。他媳婦開店後特別苦,常常是早上10點到晚上12點.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但是卻一直能堅持,而且還不斷研發新品,真正地做到了將心注入這件事。幾個月後,生意逐漸好轉,朋友也不忍心媳婦一個人在店裡做,辭掉很好的工作和媳婦一起搞,現在已經開了第二家店。

開店的苦其實我很瞭解,但是經常看到他和媳婦在朋友圈發一些經營中有趣的小事,諸如產品拍攝、試吃,言語中都透露著歡樂。像他們這樣累並快樂著,著實讓人羨慕。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品類無絕對好壞,

重點要對準需求、做好經營

下面是我自己總結的快餐品類的分析表: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來源:知乎@不二,不一定全面,歡迎補充)

從這個表裡可以看到,每個品類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對應能解決的需求,也有其缺點和短板,總的來說很少有絕對壞的品類。

真實世界裡,很少有人因為品類選擇錯誤而失敗,更多的是品類和市場需求不符,經營不如同品類其他競爭對手,導致的失敗。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選品類,是選需求

需求匹配做好後,關於經營,建議初創者首先換一個方式思考。

提出的問題首先從:

做xx行不行?

轉變成:

xx品類如何做更能贏得市場?

如何做意味著:

分析意向品類的優勢和痛點,

努力抓住優勢,

解決痛點。

10年餐飲老司機:年賺500萬的老闆,選項目時只看這4點

例如一直以來很少有人選擇做粥類品牌,因為粥的場景通常是早餐、夜宵,消費者詬病粥吃不飽,不適合做主食。

但是曼玲粥店則看到了粥健康、適合外賣的特點,通過增加分量,搭配餅類,兩年時間開了200多家外賣店,做成了華東市場粥類第一品牌。

火鍋行業的巴奴,則是分析服務方面無法和海底撈比拼後,轉向深挖產品,做出了自己特色的毛肚、菌湯,讓對產品更在意的年輕人有了更好的選擇。

分析品類的幾個思考維度:

1、目前這個品類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請一一羅列。

2、目前品類上是否有領導品牌?如果有,它的優勢是什麼?如果沒有,為什麼沒有?

3、目前阻礙消費者消費這一品類的主要阻礙是什麼?顧客認知不足、口味不合、價位太高、不符合目標顧客身份等都有可能是原因,找到主要阻礙以後,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4、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有哪些不夠爽的地方,有沒有一些時刻讓顧客“哇”地叫出來?不夠爽的地方想辦法改善,沒有“哇”時刻就需要著重打造幾個點,比如海底撈的美甲、舞面。

綜上,經營者在瞭解品類的優劣勢,找到品類所對應的目標客群的前提下,任何品類都可以存活。如果能進一步解決品類現有痛點,則可能發展成品類中的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