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

在鄭州,有一種屬於鄭州民間的區域規劃

這裡記錄著鄭州昔日的輝煌與榮耀

這裡代表著鄭州如今的低消費與慢生活

這裡挺大,中原、二七、高新三個區都沾點兒

老鄭州都管這一塊兒叫西郊

寫在前邊

作為一個本地人,常聽到外地來的朋友拿西郊與東區做比較,我對西郊很熟,生於斯長於斯,太熟了,每每告訴他們西郊在發展,在進步,看著他們似懂非懂的表情,有些無奈。土生土長的老鄭州是對西郊有情懷的,那裡有老廠子,有老店,有老傳統,有鄭州最初的“綠城”人文景緻。隨著東區逐漸發展,老鄭州們舉家東遷,往一個重新定義、設計、造夢的新環境挪窩了。相距不過20公里,“西郊”就成了小小的鄉愁,我在這頭,你在那頭。直到今天,我和本地朋友們在西郊玩耍,發現我喜歡看的不是西郊的地景特色,而是他們臉上的神情,那種原始的情感,是他們在東區沒有出現過的一切。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西郊顧名思義,在鄭州的西邊,廣義上講,過了京廣路以西,隴海路以北,都算作西郊;狹義上講,西郊是以棉紡路上五大棉紡廠為核心的生活圈。

過了嵩山路和建設路交叉口,就能看到國棉五廠的紅色大門與南邊的商業大廈,彷彿兩座界碑矗立在建設路的南北兩側,告訴你:西郊到了。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位於建設路北側的國棉五廠生活區大門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位於建設路南側的商業大廈

作為鄭州土著的我,從小就在西郊的棉紡廠長大,在這裡上學,在這裡生活,吃慣了西郊的各大老店和夜市,住慣了老式的“蘇聯房”,見慣了棉紡廠上下班時紗廠女工們的小白帽——棉紡路上5個廠的幾萬名頭戴白紗帽的紡織女工同時進入廠區,那算得上90年代鄭州一道風景線。當時有句順口溜:“紡織廠的閨女,鐵路局的女婿,建築工人不用提”。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生活區內的老式洋房,由當時蘇聯援助建造。外部統一的黃牆紅瓦,一家一個通氣的煙囪。內部中間是天井,四周是環繞的一戶戶人家,進門還有長長的過道和拱門,原汁原味的蘇式風格。住慣了還是感覺很洋氣的。

這裡插個小故事,據說當時都說蘇聯人給蓋房的時候是把樓房拼成了漢字,從上方俯瞰棉紡路,下邊的樓房拼接成了“中蘇友誼萬歲”六個大字。後來有了衛星地圖,我專門在地圖上看過,根本和漢字不沾邊。更何況這是六個字,棉紡路上只有5個廠,五廠四廠三廠一廠六廠一字排開。一個廠一個字也不夠拼啊。你問我怎麼沒有二廠?管城區隴海路上有條小路叫布廠街,往裡走就是二廠。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三廠上空俯視圖,紅色的就是蘇聯老房,其實是對稱的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無數的棉花從這裡銷往河南周邊,全國各地;無數的人才從這紅紅的廠區大門裡走出來,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說個耳熟能詳的吧,兵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四廠的。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90年代的紡織廠生產車間

那時候的棉紡廠號稱“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生意紅火,效益好,福利好。每個廠都有自己的電視臺,每天定時播放電影。廠區自帶供暖管道,不需要外部供熱,冬天供暖直接用洗棉花的熱水就行。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棉紡廠生活區內環繞的供暖管道

生活社區裡還有工人俱樂部,到了晚上,俱樂部裡棋牌間總是爆滿的。

民以食為天,龐大且數量眾多的社區,帶動了夜市的興起,在社區裡,在街道邊,大大小小的夜市遍地開花。每當暮色降臨,夜市的燈火下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下了班的職工三五成群,往往會選擇在這裡釋放壓力,挑好了自己最愛的老店,選定了最舒服的位置,花生毛豆端上,啤酒白酒擺好,忙碌的一天過去了,剛要放鬆下來的一瞬間,心裡好似打翻了五味瓶,工作、生活、父母、老婆、孩子....酸甜苦辣一股腦的湧上喉頭,想傾訴點什麼,終究還是忍住了,舉起啤酒瓶,千言萬語換作一句“懟開”,便投入到了他們新的戰鬥。哥倆好,比兩拳,三五瓶......吆五喝六,推杯換盞之間,煩惱煙消雲散,酒精的作用讓他們變得無比強大,暢所欲言,一抒心中積鬱。愛恨情仇,嬉笑怒罵的人生小劇場,每天都在夜市上演。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國棉一廠夜市一隅,生意火爆

最早的時候夜市的羊肉串還是一塊錢一串(80年代最早5毛,但是我沒趕上幾年就漲價了)。涮牛肚一塊5串,點多少算多少。給你滿滿的放一大茶缸。玻璃瓶啤酒一塊五兩塊,多買多送。炒涼粉也不像現在稀的能當湯喝。低廉實惠的消費投入換來是一整晚的興奮與歡樂,使得多年來夜市一直力壓搓澡檯球卡拉OK等,成為了西郊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消遣,也引得許多其他地區的老饕們慕名而來。一時間夜市成了西郊的代名詞,它代表了90年代鄭州人民的低消費與市井生活文化。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除了過年期間,夜市幾乎天天開業,下雨搭棚,沒雨露天,冬天生爐火。風裡雨裡,一廠夜市等你。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北有一廠,南有汝河路,這是一個開在汝河路綠雲小區裡的火爆夜市,一個個大排檔攤子把小小的三岔路口占得滿滿當當。按現在的標準來講,汝河路夜市絕對是網紅級別的,多少人慕名而來排長隊,只為了吃一口傳說中的汝河路杏仁茶。

同樣紅火的,還有附近的鄭州煤礦機械廠(鄭煤機),鄭州第二砂輪廠(二砂)等工廠。這些工廠和它們的生活社區,形成了各自的生活圈。鄭煤機的崗坡生活圈,二砂的伏牛路中原路生活圈,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二砂車間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西郊是整個鄭州輕工及製造業中心,各級領導人是這裡的常客,它記錄了一代鄭州工人的驕傲與榮光。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90年代改革開放走進內陸城市,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像眾多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國有企業一樣,計劃體制下的西郊工廠們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沒了國家的統一調配資金與優惠條件, 問題開始逐步顯現:資金匱乏、設備更新緩慢、生產效率低下,90年代後期,以棉紡廠為代表的西郊工業區一步步走向衰落。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各個廠都有上萬張嘴要吃飯,身負千鈞重擔,腳下如履薄冰,在名為時代的潮流中搖搖欲墜,步履維艱。在02年到05年之間,終於相繼垮掉,幾萬人下了崗。

那時候,我在外地上大學,寒暑假回來時,總能看到棉紡廠在發生變化。工人俱樂部不知何時已經不再開放,生產區氣派的大門扒了,廠區也被夷為平地。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再看一眼曾經的廠子

變化最大的,還要數那些曾經光榮的在崗職工。走在社區的街道里,到處可見的,是迷離眼神,迷茫的表情,和對昔日輝煌的留戀。廠倒了,未來何去何從?有能力的去了私企或出來創業,沒能力的,或躺在家裡,或買醉街頭夜市。

2013年11月21日,一首《我是不是恁哥》在網絡上走紅一舉突破千萬點擊量,被稱為"河南神曲"。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

老西郊人聽了歌詞,都會會心一笑吧。然後仔細這麼一琢磨,對啊!騎著電動車,穿梭於西郊夜色下的大小街道,戰鬥在各大夜市酒桌上的“毛子哥”,喝酒吹牛的“大呲”,比比皆是。

“毛子哥”是一種人的縮影,他們經歷過輝煌與失落,從此混跡江湖,混著臉熟,過著嘴癮,通過地攤兒夜市建立起了廣闊的酒肉人脈網絡。他們在酒桌上盤點著自己的各路朋友,規劃著西郊夜市帝國的未來,為有求於自己的老弟開著空頭支票,滿足著自己的虛榮,在心裡盤算著結賬時的脫身之術,三五瓶下肚,一個尿遁,騎上電動車,竄了。

13年的時候,我回到鄭州工作,回到生活了十多年的西郊,重新審視這裡,發現變化真夠大的。

國棉一廠、六廠現在已是高樓林立、繁華似錦的錦藝城。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棉紡路新地標:錦藝城夜景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一條棉紡路分割了西郊的過去和現在,2015年之前,一廠夜市依然火爆,和對面的錦藝城分庭抗禮,在城市發展和市容整治的需求下,經歷了反覆告別與死灰復燃之後,終於徹底和西郊人民說再見了。前一段時間聽說汝河路夜市也沒了,看來以後西郊人民的飲食消費也要全面化向商圈美食街轉移了。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夜市沒了,早市還有。關於西郊美食的話題,先按下不表,請期待後續文章。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曾經的二砂,也已經改成了藝術中心,號稱“鄭州798”,在鬧市中開闢出一片綠地,頗具創意。

國棉三廠、四廠分別遷往中原紡織工業園區和中牟縣白沙鎮。國棉五廠也在進行改造。原來的廠區之上已經建成了方圓經緯、錦繡城、宏江等高檔小區。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曾經靜謐的生活區大路,只有居民過往,現在也開始過公交車了,早晚高峰甚至還會堵車。道路兩旁,勤勞的西郊人民們正在壘長城、鬥地主、打雙升。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霧霾也不能阻止老西郊們的工作熱情,他們曾經是棉紡廠最能幹的小夥子,紡織車間最美的姑娘,如今是最養生的大爺大媽,白天麻將雙升斗地主,晚上重金屬朋克廣場舞。

如今來到西郊,這些街邊棋牌隨處可見,上次一個東區的朋友來這邊玩,看到這般場景,笑著跟我說:“你們這兒是鄭州的拉斯維加斯啊!”。我自嘲道:“這是流行!慢生活,懂嗎?”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曾經的西郊商圈一哥商業大廈,早已人去樓空,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無人接盤。破敗的界碑,靜靜地佇立在建設路口。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新老交替,西郊商圈新一哥中原萬達傲立於中原路秦嶺路口,已經成了西郊人民吃喝玩樂的新聚集地。

近幾年來西郊在發展,拔地而起的樓盤和商圈,正在逐漸掩埋鄭州老城昔日的輝煌與沒落。這片承載了幾代鄭州人回憶的土地,有太多的故事。

如果你是鄭州本地人,請來西郊看看,這裡在改變。

如果你是外地的遊客,請來西郊轉轉,這裡的老店你吃不完。

如果你是毛子哥,請來西郊玩玩,夜市沒了,小攤兒還在。喝喝呲呲,這裡就是你的天堂。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相信你都能完美融入這塊兒地兒。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今夜,我們都是郊區這一片兒的耍家兒。

四廠走一走,二砂轉一轉——鄭州老城印象西城篇(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