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落後生」變身「排頭兵」

□ 本報記者 楊國勝 都鎮強

有濰坊市民曾經發出感嘆:同樣地處中心城區,為何寒亭區的居民去趟其他區如同“進城”?這樣的話語,如同警鐘般不時在李蘭祥的心底響起。從2013年12月調任寒亭區區長,到如今身兼寒亭區委書記、濰坊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兩職,回看這幾年的寒亭,地方財力、城鄉面貌、投資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續兩年在濰坊市科學發展考核中名列四區第一。“區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只有衝在前、幹在先,才能無愧組織重託、不負群眾期盼。”李蘭祥說。

重改革善創新,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一家國內知名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在敲定來濰坊投資事宜後,點名要將項目落戶在寒亭區。憑的啥?該企業負責人一席話道出了緣由:發展態勢好,投資環境優。

而李蘭祥5年前走馬上任時,寒亭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和科學發展考核常年在該市倒數。李蘭祥坐不住更閒不住,他起早貪黑,進園區、下工廠、到街村、訪群眾,明確提出打造現代化北部新城的目標,讓寒亭發展駛入快車道。

“產業園為我們進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政務服務,服務項目零收費,所有報批手續由專人全程代辦,幫助我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生產和經營上來。”進駐寒亭區嘉實科技孵化產業園的新銳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桂欣說。

“重改革、善創新”,是李蘭祥身上的一個“標籤”。他通過引入PPP模式倡導建設嘉實科技孵化產業園,目前已有11家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企業進駐;他推動建立“三員互動”機制、“最多跑一次”服務,行政審批效能提升30%以上,中基華夏醫藥服務產業園首批18家入園企業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和企業印章。

心繫群眾,

主動解決歷史舊賬

6年前,由於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鍊斷裂,寒亭區匯景名城項目被迫停工,764戶業主權益無法保障。同時,由於多種原因,寒亭區還出現了其餘16個“半拉子”工程。

李蘭祥多次說,這些“半拉子”工程打的是政府的臉,傷的是群眾的心。他主動承接歷史舊賬,針對匯景名城項目牽頭成立破產協調推進工作組,親自帶領有關部門和專家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確定的“依法分配破產資產、有序推進項目續建、全力維護群眾利益”工作方案,全力保障了購房戶的合法利益。其他16個“半拉子”工程也都找到解決方案順利啟動。寒亭區不少幹部群眾交口稱讚:“最難得的是新官理舊賬,正是李書記心繫群眾、為民解憂,才能讓歷史舊賬得以解決。”

“區裡資金再困難,花在百姓身上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寒亭近幾年的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去年以來,區裡先後實施了34個棚戶區和33個老舊小區改造,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1處,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7處,開工建設體育公園等一大批民生項目,為老百姓帶來了更多幸福感。

敢於碰硬,

為發展騰出巨大空間

直面困難,敢於碰硬,有點子、有辦法、善應對,是當地幹部群眾對李蘭祥的評價。

恆天海龍、亞星化學、恆聯漿紙三大企業曾經支撐著寒亭財政近半壁江山。但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大和城市發展的調整,三家企業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抉擇。

抱著“一定要守住生態門檻”的信念,李蘭祥果斷實施三大企業“升級改造、整體搬遷”,規劃建設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捨棄眼前利益換取長遠發展。如今,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已經全面鋪開,2至3年內將達到百億級規模,成為全國領先的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

同時,面對多年想拆沒拆動、拆而未拆完的張氏片區、三角埠片區、齊家埠片區等硬骨頭,李蘭祥頂住壓力和質疑,與街道幹部共同研究,創造了7天拆除三個村的“張氏速度”、三晝夜完成拆遷清零的“後杭埠精神”,1300餘戶的三角埠和齊家埠片區也基本結束。去年以來,全區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片區開發等各類拆遷倒地2.5萬畝,為寒亭發展騰出巨大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