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保险,摆脱试验品的宿命!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众安保险,成立仅4年,就在香港股市赚足了眼球。但风光无限的背后,赢利并不见好,反而愈渐亏损。前景未卜的众安保险,如不居安思危,很可能成为互联网和传统保险巨头“用之即弃”的试验品。

众安保险,摆脱试验品的宿命!
众安保险,摆脱试验品的宿命!

本刊记者 贺玲玲

众星捧月

“我们都是一个圈子的朋友,偶然的机会,我向他们学互联网,他们向我了解金融,一拍即合。”四年前,中国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在复旦大学众安保险开业典礼上,解释了众安保险成立的契机。

简而言之,众安保险是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尝试,是保险传统销售渠道日渐乏力大环境下的紧急突围,是各路资本急涌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案例。

在这个背景下,马化腾、马云和马明哲共同发起成立了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

众安保险自创立起,就实行一种完全通过互联网销售和理赔的营销模式。

除了在上海注册,在全国没有设置任何分支机构,其保险种类也是相当地“接地气”:仅责任险、保证险两大种类。其中最为出名、最大体量的产品就是在淘宝平台销售的退费险和在在线旅游平台销售的航空意外险。

除了退费险、保证金险等,众安保险还推出了在蚂蚁金服旗下的财产险步步保、糖小贝等健康险产品,交通出行方面的保骉车险和以机场延误险为代表的航旅类产品也在其中。

与传统保险以寿险、财险为主的大保单产品相反,众安保险主要专注于小众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其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手机碎屏的风险较高,为此打造了手机意外险“陪你碎”。

投保和理赔该险种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屏幕,这样大大降低了理赔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投保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投保效率。

四年下来,基于腾讯和阿里庞大的导流、中国平安多年的经验以及自身价格低廉、条款简单的定位,众安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长迅速,由2014年的7.94亿元增至2016年的34.08亿。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众安保险已向逾4.92亿客户销售了72亿份保单,服务了约4.9亿名保单持有人和被保险人。

凭借快速的发展速度,众安保险也在短短4年成功上市,并成为港股市场的“金融科技第一股”。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全面覆盖到短租、外卖、快递、信用保证等多个应用场景。

真假盈利

依靠庞大的保费和稳定增长的用户群,众安保险似乎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中独树一帜的“旗手”。

但事实上,以上利好并没有给众安保险带来可观的利润。其财报显示,2014年到2016年,其保费总收入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净利润却在下降,分别为3700万元、4430万元、940万元,过去三年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也就是说,保险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只是算上投资业务的收益后,公司才勉强赢利。

其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产品保费暴增84.3%,保险业务净亏增至2.87亿元。

半年亏损两亿多元,众安保险解释为综合成本率的直接上升。在9月香港的记者会上,公司发言人说,由于公司业态的增加和业务量的上升,技术服务费用、佣金、处理费、推广费都在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利润的下降。

但是众安保险的招股书表明,公司每年真正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上的研发费用不足3000万,与每年收入几十亿的保费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究其原因,众安保险长期利润低下甚至亏损与公司创新的产品种类、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众安保险的保险业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得益于大股东阿里系的淘宝平台,过去三年的收入来源一直很稳定。

但是为了尽快切入市场,赢得自己的用户群,同时避免与传统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的冲突,众安保险推出的产品都是高频、多种类、低价格的小险种。

这些保险产品以单笔价格低廉的退费险、意外险为主,平均每份保单的价格低至0.97元,利润更是极其微薄。

因此,虽然众安保险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保单量,但却并未获得与保单量相匹配的利润,甚至本质上并不赚钱。

另一面,除了上线创新的保险产品,众安保险也不断在增加传统保险产品比例。但是在众安的传统保险业务板块——车险业务中,近年的业务利润并不看好。

2016年的车险收入也仅占公司所有收入的0.1%。除了缺乏用户基础和行业经验外,还有来自多家单做互联网车险和线下传统保险的公司的竞争,众安保险可以说是“四面楚歌”。

而保监会在政策上的收紧,包括对互联网保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上设置重重门槛,对众安车险无疑是当头一棒,因此其车险版块只能是惨淡收场。

众安保险首创了互联网保险的先例,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在目前的互联网保险市场中,新兴保险科技公司和传统保险业巨头都在争相加入金融科技这场战争。

也就是说,互联网保险早就有许多潜在的竞争者。由于这些传统保险巨头的加入,淘宝运费险在众安保险的收入占比由2014年的77%下滑到2016年的35%。

不光如此,众安保险的其他几个重要的业务板块包括延误险、短期医疗保险也被传统保险巨头大规模侵占。

众安保险起了个好头,却被后来者赶超,而现在,和它同一性质的专注互联网保险的泰康在线、安心、易安三家公司也早已对它形成围攻状态。

四面楚歌

尽管看似“四面楚歌”,但众安保险管理层非常乐观。他们坚信:在度过了最初的市场磨合期之后,凭借公司对保险产品种类的不断开发和技术的不断突破,公司终将迎来新的时期。

但是,按照目前的环境来看,未来的众安保险并没有他们想象的“乐观”。

除了来自外部的同行竞争,众安保险股东内部似乎起了“内讧”。那些最初的投资者们正在有意无意地减少对公司的支持。

其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众安保险在蚂蚁金服及其子公司平台上销售的保险金额降低了92%。

同时,其在阿里巴巴及子公司、腾讯及子公司平台上销售的保险业务金额也分别下降了10%、18.7%。不是众安保险没有积极抓住阿里、腾讯这两座大山,而是想要依靠这两座大山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太多。

因为腾讯和阿里除了入股众安保险外,也在不断布局自己的保险业务。

今年2月,腾讯旗下子公司参与筹建了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和泰人寿。另外,腾讯与富邦金控合资成立了富邦财险,间接持股微民保险,它们的保险产品都在腾讯旗下的各个平台上销售。

而且,腾讯也在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并打算将其发展成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看来,腾讯的海量用户、大数据、平台不是为众安保险一家服务,众安保险的出身优势正在不断地减弱。

众安保险的另一大靠山阿里跟腾讯也是如出一撤,除了持有13.5%的众安股份,还持有超过五成的国泰保险的股权。

阿里还先后推出了“车险分”和“定损宝”两大技术平台,发起建立了保险公司信美人寿。而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也正在不断向互联网化转型。

这样一来,众安所依赖的外部平台已对其形成三面围攻之势。

除了自家的股东威胁、自身产品的局限,来自外部的竞争更为激烈。目前,百度发起的百安保险也处于待批状态。

李彦宏表示,届时百度数亿用户资源和数据以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都要用到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中去。

除互联网及传统保险巨头纷纷涌入互联网保险领域,其他社会资本也竞相进入该领域。

仅去年,排队申请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企业就有近200家,财产险公司占到80家,而其中已有62家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可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中,互联网的红利机遇逐渐褪去,成熟的互联网时代获客成本正在不断增加。

用户的关注点也在从产品形式回归到产品内容和自身需求本身。只有具备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互联网保险行业中站稳脚跟,而并非仅仅依靠现有平台支持。

备注:限于格式,此文有删减,请点击原文链接阅读全文。

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请联系本社

庄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7731886339

众安保险,摆脱试验品的宿命!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众安保险,摆脱试验品的宿命!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