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是鴻茅藥酒,受傷的是中華醫藥!

自從“鴻茅藥酒”風波以來,記者驅車奔波上千公里訪企業,找名醫,問群眾,以期求證“鴻茅藥酒”是否有毒?凡是通曉中醫理念和精通中藥配伍的人們,都不會對“鴻茅藥酒”本身的品質而產生懷疑。而更有說服力的是內蒙古涼城縣的普通老百姓:“我們當地的老年人,很多人都喝鴻茅藥酒,從沒有聽說有人中毒”。有群眾還對記者說:“泡製鴻茅藥酒的藥泥,也成了我們這兒的寶貝,有的老人腿疼時,經常用藥泥模在關節上,幾天就好了”。

一、鴻茅藥酒,是中華醫藥寶庫之經典大方!

翻開“鴻茅藥酒”的歷史,我們找到了一些關於鴻茅藥酒的故事。儘管這些故事暫時無法去考證,但一經驗證,足以說明鴻茅藥酒是中華醫藥寶庫中的精藏。

鴻茅藥酒從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創制之日始,就因口感好、功效佳而倍受民間推崇。據當地人相傳,鴻茅藥酒的療效頗為神奇,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把它視為珍品,蒙語將它稱為“力敵希地泰”,意思是“神力之酒”。此後的幾十年間,通過往來的“走西口”客商販運推銷,鴻茅藥酒的名聲越來越響,併成為了馳名山西、內外蒙古、河北的名產,銷售初具規模。

鴻茅藥酒的美名漸漸地也傳入了宮闈之中。據記載,到王氏第五代傳人掌櫃時的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當時道光皇帝正因內憂外患而臥病在床,大同府官員將鴻茅藥酒敬獻朝廷,太醫苛審鴻茅藥酒組方後聯名上薦。道光帝飲畢,脾調胃和。病消神振後大悅,遂賜鴻茅入宮,鴻茅藥酒也因此成為宮廷貢酒,這也成就了鴻茅藥酒在中國古代十大貢酒中成為唯一藥用貢酒的美名。鴻茅藥酒的身價更是因此倍增。

鴻茅藥酒的故事並不止於大清時期。1945年10月,賀龍在涼城縣養病,也是堅持每天喝鴻茅藥酒,病情很快得到痊癒。

上世紀60年代,因災荒糧食短缺鴻茅藥酒曾一度停產。196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裡得知酒廠斷糧的情況後,特批劃撥糧食10萬斤給鴻茅藥酒廠,指示要儘快恢復生產。

還有,1973年9月,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期間,周總理曾指示鴻茅藥酒廠特製了一批鴻茅藥酒,作為特殊國禮送給了蓬皮杜總統。

試問:周總理會用一個有毒的藥酒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嗎?餘秋裡副總理會指示給一個製造毒酒的企業調撥糧食嗎?如上案例,充分證明鴻茅藥酒不僅是良藥,鴻茅藥酒配方,更是中華醫藥寶庫之經典大方。

二、中華中醫,需要更多的人為它挺身而出!

“身陷風波的鴻茅藥酒連日來備受質疑。人們發現這家企業曾在2017年、2018年兩度入選國家品牌計劃企業,此前一聲明中它亦強調‘入選計劃是對我們的認可’。21日有記者查看國家品牌計劃官網,發現鴻茅藥酒已消失在首頁‘行業領跑者’名單中。”這是2018年4月21日記者在全國眾多新聞網站看到的一則消息。

“此舉太過草率。”這是我的第一感覺。作為一名從事新聞工作近30年的記者,“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不偏聽偏信,應客觀公正”。這是一位新聞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職業道德。其實我的邏輯思維很簡單。鴻茅藥酒是一個傳承了近300年的民族典藏,即或鴻茅藥酒真的有毒,也應該由國家權威機構經過檢測之後再下定論,而不該由某些非專業群體以訛傳訛,混淆視聽,製造風波。

“關於鴻茅藥酒是否屬於“毒酒”?我們再爭論也沒有意義,最終發話的是國家藥監部門。因為我們很多人並不懂藥理知識。切莫人云亦云,推潑助瀾。一切等候權威部門的裁定!”這是我曾經於2018年4月19日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發表的一段言論。

面對新聞媒體的“狂轟亂炸”,我不得不再次於2018年4月22日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發聲:“傳統中醫文化,是歷經千年的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西醫挑戰中醫由來已久,簡單粗暴的否定中華醫藥,是對民族的犯罪。”在輿論攻勢不減的情況下,我被激怒了,5月15日,又一次在人民網“強國論壇”以嚴厲的態度發出了“在報道鴻茅藥酒事件中,有些媒體以偏概全,極具“新聞暴力”傾向。應當受到譴責”的吼聲。

或許有人會猜想:你這樣偏袒鴻茅藥酒,是不是拿了鴻茅藥酒的什麼好處?可以坦然的告訴大家,我與鴻茅藥酒企業的任何人都不認識,也沒有得到鴻茅藥酒的半點兒好處。我的言行經得起任何部門任何人的查證!

也許又有人會問:那你是為了什麼?我的回答只有一個:是因為我深信中華醫藥的博大精深而使然,是為了維護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品牌在行動。因為我經多方查證後深刻感受到:在“鴻茅藥酒”風波中,哭泣的是鴻茅藥酒,而真正受傷的是中國中醫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有義務有責任站出來,為保衛中醫藥事業而戰。

中華傳統醫藥文化,是歷經千年傳承而不朽的優秀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史放射著燦爛光輝的瑰寶!保護底蘊深厚的中華中醫,一個人或幾個人,力量太單薄,需要更多的人為它挺身而出。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決不能讓傳統中醫文化在無知的抱怨和責罵聲中倒下去。

三、結論已出,國家司法機構的檢測結果不容懷疑!

自從“鴻茅藥酒”風波發生以來,出於對中國傳統中醫藥產業的關注,記者連日來驅車上千公里,走訪了幾家國內的中醫藥(中成藥)生產企業,被採訪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學習引進和廣泛應用中醫技法、中藥療法,已經充分證明了中醫中藥在任何時代都不可能被西醫西藥所替代。

就在此間的2018年6月2 日,國內許多網站紛紛轉文《鴻茅藥酒事件追蹤:多項檢測結果出爐!》6月3日上午,記者致電鴻茅國藥在北京的總部,通過有關負責人確認了消息來源的真實性。

文章稱:“鴻茅藥酒事件發生後,相關監管部門於2018年4月18日、23日,從生產企業和流通環節抽取不同生產批次的鴻茅藥酒,按照《衛生部藥品標準中成藥方劑(第十四冊)》進行全項檢驗,檢驗結果符合規定,產品合格。”

文章還說:“2018年5月8日至5月10日,山西醫科大學司法鑑定中心對送檢的三個批次鴻茅藥酒,進行了毒性成分分析並出具鑑定意見,未檢出砷、汞和氰化物等有毒物質。”此結果在網上一經傳開,仍有許多質疑檢測的聲音在發出,而且有引導輿論的傾向。

早在2018年4月21日,環球網發佈了一篇題為《2017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中藥佔比16%》的報道,該文指出:“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2017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42.9萬份,化學藥品佔82.8%、中藥佔16.1%。”

上述結果表明,化學藥品的不良反應率是中藥的5.14倍。為什麼這樣的結果很少有人去關注呢?難道在國人的眼裡,化學藥品的不良反應是正常的,中藥有點反應就不正常了嗎?就鴻茅藥酒的檢測結果而言,國家醫學司法機構的檢測結果不可信,難道一個“譚醫生”的個人言論就值得可信嗎?這些人究竟抱著怎樣的心態我們真的不得而知。但有人卻提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一些極力傷害中華醫學的人,究竟意欲何為?

在近日的走訪中有學者指出:中醫中藥有很深奧的很完整的理論基礎,需要後人去認真潛心研學並繼承弘揚。有些人根本不懂中醫的核心理念,用不科學的態度詆譭和誹謗中醫,這是對中華中醫文化的極不尊重。

記者最後想說:既然國家醫學司法機構的檢測結果已出,就不容懷疑,因為我們相信司法的力量。(作者系《企業家日報》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