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放棄者,缺乏的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勇氣與修養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周廣學 文)


從天道勤酬四個字來說,我同樣欣賞其中的道理,只是身為拳學愛好者,對這四個字有了符合自身的理解。

在修煉拳學的時候,反思每天的用功所得,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從修煉點滴到謹小慎微,無不牽絆我的判斷。

從最初的疑問中不能抽身,反覆想從自己的角度,去試圖理解站樁怎麼才能更快的長功夫,他人的修煉肯定有訣竅,我這種修煉長功夫慢,或者根本就不是長功夫的方法,不會是師父在考驗我吧,好像很多電影中,小說中都是這樣些的。

問問其他師兄弟,再看看王薌齋先生怎麼寫的,問師兄弟的答案,是一些絮叨不能再絮叨的家常之言,再看王薌齋先生的文章則是雲裡霧裡的感覺。

站樁放棄者,缺乏的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勇氣與修養

王薌齋先生之《站樁漫談》

這些難道是師兄弟們商量好的對付初學者的辦法嗎?另外王薌齋先生的文章是在高談闊論的,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且懷疑,且修煉,且揣摩,且學習,在彷徨中堅持著。

偶有幾天的沉靜,偶得身體發熱,延續之,貌似師父所說的有點認知,再看王薌齋先生說的旬日既有改變,也是一種應驗。

再看那些幾個月或者更長時間而放棄的同仁,在面對站樁乃之拳學方面,缺乏的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勇氣與修養

站樁放棄者,缺乏的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勇氣與修養

協會學員站樁中

站樁所經歷的等同人生成長經歷,對拳學的修煉等同於拳學發展史,而且這種經歷各行皆準。

從拳學修煉到修行悟道,再到醫者之賢,方齊堯舜之德,同孔孟之心。

拳學修煉之法,之所以被世人冷落,不防參考:《道德經》中“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是恰當的解釋

站樁放棄者,缺乏的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勇氣與修養

協會會長:周廣學先生 指導學員站樁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由意拳第四代傳人、武術明家周廣學先生創立,並由香港意拳學會會長霍震寰先生擔任榮譽會長。協會,融養生、技擊為一體,以傳播正宗意拳、發揚中華武精神、普及傳統養生文化為宗旨,正本清源為己任,為傳統文化及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協會微信公眾號:szzhanzhu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