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霍小玉傳》中的李益與唐代詩人李益

唐傳奇《霍小玉傳》中的李益與唐代詩人李益

有篇題為《霍小玉傳》的唐傳奇,故事非常動人。說的是隴西人李益進士及第後,留在京城,等候吏部銓選,閒著無事,就到京城四處溜達,想找一個絕色女子玩耍,正好遇到霍小玉,霍小玉是“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愛之。母曰淨持。淨持即王之寵婢也”。霍王死後,小玉兄弟因小玉出身低賤,就將她母女倆趕出霍王府。在唐代重視門閥制度的情況下,結果淪為歌妓。李益看到她姿質豔美,情趣高雅,神態飄逸,音樂詩書,無不精通。簡直是天上的仙女,落入凡塵,所以如痴如醉,愛得非常的投入,面對霍小玉,他指天發誓,白首相愛,決不背棄。

然而好景不長,李益的父親嚴命他迅速回去,不得再在外面逗留,李益沒有辦法,就與霍小玉告別,決心回家後說服父母,迎娶小玉。小玉沒有奢望,只希望能夠與李益相守一段真情相愛的歲月,只要七八年就足夠了。可是,李益回去後,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霍小玉日夜盼望,疾病纏身。最終小玉的痴情使“長安中稍有知者”都被她所作所為感動至深,“風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俠之倫,皆怒生之薄行。”後李益被一位豪士連哄帶騙,強行將李益帶回小玉住處:

玉乃側身轉面,斜視生良久,遂舉杯酒酬地曰:“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最終“長慟號哭數身而絕”。其悽慘竟至此,天下誰人能堪。但霍小玉的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新的鬥爭的開始。她把復仇的火焰繼續到冥界,使李益婚後,猜疑不斷,不得善終。霍小玉突破生與死的羈絆,終於為自己,也為女性的尊嚴和愛情討回了公道。

唐傳奇《霍小玉傳》中的李益與唐代詩人李益

歷史上確有李益其人,他是中唐著名的邊塞詩人,擅長寫歌行體詩。那時皇家教坊的藝人們經常要給皇上演唱曲子,當然誰都想唱的好一些,這樣皇上聽了高興,藝人的名氣也就出了。可要想唱出好的曲子就要有好詞,李益的詩就是好詞,教坊的藝人們為了得到李益新詞的獨家首唱權,都不惜出高價收買。李益的一曲《夜上受降城聞笛》,當時傳唱於天下: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塞下曲》也表達相似的意思:

伏波唯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元代文人辛文房在其《唐才子傳》中稱李益:“從軍十年,運籌決勝,尤其所長。往往鞍馬間為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確實,他由於經歷過較長的軍旅生活,熟見熟聞,故能夠擷取大量的邊塞題材入詩,帶有盛唐氣象,是大曆十才子中邊塞詩寫得最多最好的。

《後漢書·馬援傳》有載,伏波將軍馬援雲:“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 表示自己渴望死於邊塞,立功異域,而不願老來像尋常人那樣臥於床簀靠兒女送終。班固之弟班超以其經營西域二十二年之功,使中原太平無事,被封為定遠侯。年老思歸,遂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言下請求朝廷讓他回來歸養。這裡第一句為正說,肯定馬援為國獻身的精神,第二句反說,為了國家,何必一定要像班超那樣懇求活著回來呢?為什麼這樣說?下面作了回答。為了讓敵人的一輛兵車也不能逃回海窟(指西北沙漠之地,即匈奴老巢),仍然要留一支精悍的部隊守在邊境。一箭定天山是唐代薛仁貴的故事。他在高宗時,率領軍隊擊突厥於天山,時突厥派數十大將來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下馬請降。”軍中作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李益詩裡警告朝廷,不要高枕而臥,對外來的侵略者還需要防備。

這首詩格調高亢激越,思慮周到,很有戰略家的眼光。

李益的《過五原胡兒飲馬泉》也寫得非常出色: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由此自然會想到,唐傳奇《霍小玉傳》裡寫的故事究竟有沒有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這很難說,但是,據當時的一些資料記載,李益的心態的確不夠健康。

李益小時候得過病,古人稱之為心疾,就是精神系統的疾病。病狀是強迫性猜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心疾也日益發展,特別是在結婚後,對妻妾總是無端的猜忌,這種猜忌甚至到了苛酷的程度,人們傳說李益為了監視妻妾有沒有和外人來往採取了“撒灰扃戶”的手段,所謂撒灰的意思是指自己不在家時要在妻妾的房屋外撒上灰土,外人進去或者妻妾出來都會在灰土上留下明顯的腳印,所謂扃戶就是說自己離開家時要把房門在外面反鎖起來,以防妻妾外出。也因此,後來才有了“李益疾”這個疾病名。“李益疾”指的就是一種變態的奇妬。

由於猜忌多疑,李益一直得不到上級的信任。“左遷右庶子。年且老,門人趙宗儒自宰相罷免,年七十餘。益曰:‘此我為東府所選進士也。’聞者憐益之困。”聽到的人十分同情李益的遭遇。後來終於遷任禮部尚書後致仕,但很快就死了。

唐傳奇《霍小玉傳》中的李益與唐代詩人李益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