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力:書寫中國叉車傳奇

安徽合力:书写中国叉车传奇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連續27年保持中國叉車行業桂冠;

改革開放40年來持續盈利,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

世界上唯一的國有獨資叉車公司——安徽叉車集團不斷刷新自身的業績記錄,持續書寫中國叉車行業的“傳奇”。

面對國內外叉車市場激烈競爭,該集團在去年躍居世界叉車行業第七位的基礎上,今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合力”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擴大。前5個月實現產品銷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9.85%、27.47%、54.38%,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

以“創一流品牌、進世界五強”為目標,企業正積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致力於成為中國工業車輛行業領導者、全球工業車輛行業領先者。

安徽合力:书写中国叉车传奇

創新思想觀念抓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去年整機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1%、40%,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據份額超過28%

7月2日,記者走進位於合肥市經開區的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上的“中國合力提升未來”八個大字分外醒目。作為安徽叉車集團的核心控股子公司,安徽合力是我國叉車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內目前規模較大、產業鏈條完整、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良好的工業車輛研發、製造與出口基地。

“作為中國叉車行業的第一品牌,合力有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也責無旁貸承擔著提升行業國際地位的責任。 ”安徽叉車集團董事長張德進說。去年,企業整機產銷超過12萬臺,同比分別增長41%、40%,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據份額超過28%,連續27年保持中國行業龍頭地位。

2017年9月,在成都召開的第20屆世界工業車輛聯盟會議上,安徽叉車集團負責人在國際聯盟主席論壇發表主題演講。而在十年前,中國企業還享受不到這樣的“禮遇”。

據瞭解,2007年前,世界工業車輛聯盟由歐洲、美國、日本的相關協會共同把持;2008年,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CITA)加入世界工業車輛聯盟。代表中國行業,出席世界工業車輛聯盟會議,參與世界行業規則制訂,發出中國聲音,合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溯歷史,合力成長壯大來之不易。 1958年,國家興建合肥礦山機械廠新廠,即安徽合力前身;1964年成功試製第一臺叉車;1983年轉為定點專業生產叉車的廠家,更名為合肥叉車廠;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設立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對比同時期很多國有企業的“銷聲匿跡”,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廠到具有現代企業制度公司,合力的成長壯大,是因為企業牢牢把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一關鍵,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

“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完全競爭領域,國企搞不好。安徽叉車集團用紮實的業績給出了答案。 ”張德進說,作為國有獨資公司,企業持續穩健發展,關鍵就是不斷改革,樹立鮮明的重品行、重實幹、重實績的用人標準導向,凝聚了人心,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幹部職工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企業充滿活力生機。

面對成績,企業領導層清醒地認識到,“作為處於競爭領域的企業,不進則退。如果我們不願擔當,不敢作為,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合力幾十年來積累的競爭優勢將會很快喪失殆盡”。安徽叉車集團提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穩妥開展國有企業規範董事會建設和職業經理人試點工作,與時俱進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體制和機制,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

對標世界頂級找差距,夯實硬實力提升軟實力

——去年躋身世界叉車行業七強,下一個目標進軍“世界五強”

在安徽合力的企業技術中心、車間採訪時,記者多次見到不同的外國專家與中方專家組成的小組在一起探討、研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外國專家是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德國採埃孚集團的工程師,目前雙方正在研究叉車變速箱的升級。

“合力在叉車整車製造上具有很強的實力,採埃孚公司的變速箱、底盤技術等在全球享有盛名。雙方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相輔相成。 ”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白說。

“作為國有製造型企業,合力之所以能生存發展至今,一個重要經驗,就是遵循理性、專注發展理念,尊重行業發展規律,不跟風、不盲目,不受外界形勢干擾,始終保持著清醒的發展頭腦。 ”張德進說。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工業車輛市場,應有國際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企業和一流的產品。 “公司2006年躋身世界叉車行業十強,去年躋身七強,下一個目標是躋身世界行業前五強,跨入國際工業車輛領域第一集團。 ”

日本豐田、美國凱傲、日本三菱、德國永恆力、美國海斯特耶魯……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我國企業要超越這些全球叉車行業的跨國巨頭,每一步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在保證不犯錯的基礎上發展得比別的企業快。

對標全球競爭強手,合力要做什麼?走訪中,企業多位高管認為,在機器、設備、廠房等“硬實力”上,合力已不遜於國際一流公司,但在技術能力、管理能力、信息系統等“軟實力”上還有不小的差距。

差距就是提升的方向。 2009年導入精益生產方式,2010年建立內控管理體系,2011年升級SAP信息化平臺,2012導入卓越績效模式,2013形成合力方針目標體系,2014年導入六西格瑪精益管理……每年提升一點,勾勒出合力管理進步路線圖。

2017年3月25日,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發布了23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安徽合力申報的“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產供銷全流程協同管理”課題獲獎。這只是叉車集團在提升管理能力方面獲得的眾多獎項之一。

為早日實現躋身“世界五強”的目標,該集團積極融入國家“大戰略”,搶抓“一帶一路”新機遇,加快與國際一流品牌、行業龍頭和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和戰略聯盟,促進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瞄準全球高端謀精品,提升品質成就名牌

——去年實現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37.37%,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7月2日,在合力股份電動叉車分公司生產車間,產品工程師正在對計劃出口法國的10噸電動叉車進行調試。“這是我們去年推出的新產品,目前產品供不應求。 ”合力新能源車輛研究院產品設計師陳餘介紹道,調試過程中,研發人員及時跟進,可對產品進行完善或為下次的升級完善做準備。

創新被合力視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叉車集團加快產品和基礎技術創新,持續研發並上市中高端產品,不斷推動鋰電等節能環保型叉車市場化進程,去年成功推出國內噸位最大的10噸鋰電叉車,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37.37%;加快產業結構和業務模式創新,公司配件業務同比增長98.8%,整機融資租賃業務同比增長110.56%,再製造項目建設並投入使用,主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5月25日召開的世界製造業大會“精品製造展”上,安徽合力的新產品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成為展會“明星”,其演示吸引了參會嘉賓和觀眾的關注。

智能物流系統業務,體現合力在智能、互聯、無人系統方面的最新成就。今年1月31日,在位於上海的宜歐國際物流臨港物流園區,“合力AGV宜歐項目”上線交付。此次,合力提供的AGV整體智能物流解決方案,是全球知名物流企業A.P.穆勒-馬士基集團全球首例適用於集裝箱貨運站集拼業務,體現出了合力的實力和水平。

“市場如戰場,‘刺刀見紅’。對手不會因為你是國企,就不跟你搶市場;客戶不會因為你是國有企業,就買你生產的東西。 ”合力股份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說,合力產品品質和性價比受到了國內外用戶的廣泛好評,在國際上具有良好的口碑。 “很多新用戶就是衝著‘合力’品牌來的。 ”

據悉,從1986年首次出口12臺“合力”牌叉車,到現在產品出口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力”“HELI”商標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品牌。

“叉車行業市場空間持續擴展,預計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長15%。 ”知名券商國金證券發佈研究報告認為,“安徽合力的規模製造優勢與完善的銷售網絡使公司能夠長期保持市場龍頭地位。”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合力建廠60週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合力已成長為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我們將朝著進入世界行業第一方陣的願景奮勇前行,為製造強省建設貢獻合力全部力量,讓中國叉車在世界彰顯更大品牌影響力。”張德進說。

安徽合力:书写中国叉车传奇

記者手記

理直氣壯把國有企業搞上去

誰說國企搞不好?

沒有壟斷資源優勢,沒有特殊政策支持,面對國際巨頭的擠壓、面對民營企業的追趕,安徽叉車集團已經連續27年位居全國行業冠軍,改革開放40年來沒有虧損記錄,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企業不但成為中國叉車行業“走出去”的金字招牌,而且有力提升了我國工業車輛行業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贏得了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普遍尊重,具備了發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

能取得這樣的業績,實屬不易;甚至拿出其中的一項,都足以讓一些有“先天”優勢但還搞不好的國企感到汗顏。要建設什麼樣的國企?國企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是擺在所有國企和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面前的問題。安徽叉車集團在國有企業持續健康成長壯大上作出了榜樣,值得探究。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在國內多種經濟並存競爭發展和國際經濟競爭較量的雙重市場背景下,需要借深化改革的“東風”,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內生動力。這需要進一步發揮政府的支持、扶持作用,在堅持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個有利於”的方針下,加快深化國企改革,促進國企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遊刃有餘”。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現實中一些國企在經營決策和管理方面,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依然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活力和動力,進而影響了競爭力。不同類型的國企應選擇不同的改革思路,對完全競爭領域的國企來說,在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方針下進行合理的制度“鬆綁”,樹立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探索完善投資、併購容錯糾錯機制,讓企業“放開手腳”幹事、“甩開膀子”創業,有利於企業快速響應市場,把握稍縱即逝的商機,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國企領導人員要始終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持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不斷開拓進取,帶領廣大幹部職工不斷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不斷提升的業績回報黨和人民的重託。

強省強企,基業長青。國有企業必須堅定自信,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錘鍊自我,在深化改革中完善自我,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安徽合力:书写中国叉车传奇

歡迎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合肥經信委”

如何關注“合肥經信委”?——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官方賬號,點擊即可關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