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二號」究竟觸動了美國哪一條神經?

“北溪二號”究竟觸動了美國哪一條神經?

普京在“北溪2號”輸氣管道上簽字(來源:觀察者網)

【歐洲時報陳磊編譯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赫爾辛基舉行正式會晤。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特朗普再次對俄羅斯直通德國的北溪二號進行敲打。德俄“北溪二號”究竟觸動了美國哪一條神經?

16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首次正式會晤。在新聞發佈會上,特朗普再次對俄羅斯直通德國的北溪二號線進行了敲打。而此前他的發言更令人側目,“修建中的北溪二號線,會讓德國成為俄羅斯的人質”。

何為北溪二號線?

北溪二號線是一條天然氣輸氣管道,其大部分路段沿用了2011年投入使用的北溪一號線。這條長度為1200公里的管線將連接聖彼得堡附近的烏斯季-盧加地區(Ust-Luga)和德國東北部的格萊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是北溪二號線股份公司的獨家持股者,負責實施這一耗資95億歐元的項目,並承擔一半的費用。餘下的一半由5家西方公司出資,分別是恩基(Engie)、OMV、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尤尼佩爾(Uniper)和溫特斯(Wintershall)。北溪二號線設計輸送能力為每年550億立方米天然氣,預計2019年底建成後,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可能翻倍。

德國的能源轉型

目前德國94%的天然氣仰賴進口,其中35%來自俄羅斯,其次是34%的挪威與29%的荷蘭。早在廢核之前,德國已開始致力於開發可再生能源,風電產量已居全球第三。但可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能源,德國仍要以核能或是採購天然氣,來穩固基載電力,以確保供電的安全。目前德國的民用電費和工業電費均位於全球前10位,十年來漲幅高達39%。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北溪二號線可以協助德國實現能源採購的多元化,為德國能源轉型遇到的瓶頸找到出口。

特朗普來找茬

美國以制裁相威脅,來影響盟友的能源策略已不是第一次。福島核事故後,日本停止運轉所有的核電廠。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為尋求能源,準備與俄羅斯打造新的能源策略。這一線路從庫頁島開始,沿著日本列島海底鋪設。但美國悍然干預了這一方案,所以直到現在,日本還在購買昂貴的美國液化天然氣。現在特朗普向德國施壓,要求德國分擔更多的北約費用,其實就是逼德國向美國購買天然氣。美國計劃在兩年內成為世界主要天然氣出口國,也正在尋找新市場。美國期望它的北約盟友能夠捨棄俄羅斯天然氣,改為擁抱新參戰的美國天然氣。7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德國的能源政策是讓自己成為“俄羅斯的人質”,他在推特上寫道:“向俄羅斯輸送天然氣美金是不可接受的!”

自由德國政策自主

美國願打,德國卻不願意挨,而且電價本已高昂的德國也無力大規模購買昂貴的美國天然氣。目前為止,德國無意改變計劃,並強調該項目是一個純經濟議題。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官員表示,德國需要可靠的能源供應,以實現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長期目標。

不過也有批評聲音認為,這一項目與布魯塞爾力圖減少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性的努力背道而馳,更有人直接指出,“未來俄羅斯政府想要切斷經過東歐國家現有管道就變得更加容易”。面對質疑,默克爾今年5月同普京會面時也強調,北溪二號線建成後,烏克蘭作為天然氣過境國的角色不應改變,“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北約峰會前,默克爾還溫情向特朗普喊話,脫離鐵幕的德國現在可以獨立地做出自己的決定,自由的德國享有政策的自主。

德國政府部門已經完成了工程所需的所有審批程序。2018年5月,在德國格萊夫斯瓦爾德附近的管道終點站開始動工。沿岸國家芬蘭和瑞典也已批准了這一項目,只有丹麥因環保方面的考慮尚未開放綠燈。不過項目組織方表示,即使丹麥投下否決票,管線改道也不復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