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川普連續3次敲打俄羅斯,還聲稱“我與普京很合得來”

每次北約峰會的一個重要主題都是反俄,這次也不例外。

7月11日,希臘以威脅國家安全和干涉內政的理由,驅逐了2名俄方人員。這種說法遭到俄方的駁斥。莫斯科方面一針見血地指出:希臘不過是借北約峰會的機會出個風頭,取悅美國和歐洲盟友。上次英國捏造“特工中毒事件”時,希臘沒有與西方盟國一道驅逐俄方人員,這次算是補上了。

川普連續3次敲打俄羅斯,還聲稱“我與普京很合得來”

英國的梅首相則號召盟友們一起“揭發俄羅斯的罪行”。儘管英國人自己都承認很多跡象表明“特工中毒事件”並非俄方所為,但梅首相依然嘴硬,煞有介事地向川普提出一個請求:與普京會談時警告他們別想對西方實施“侵略”。

如果說其他北約國家對俄呲牙還能理解,可由於在7月16日美俄元首就將舉行“雙普會”,美方怎麼著也應該營造友好氛圍。事實恰恰相反,在川普與普京見面之前,白宮3次敲打俄羅斯。

1、白宮宣佈將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

撕毀伊核協議之後,白宮並未停止對伊朗的打壓。美方要求各國在11月4日前停止進口伊朗,因為屆時美國將恢復對伊朗的全面制裁,而且拒絕提供任何豁免或延期。任何膽敢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都將遭受懲罰。美國財長努欽已經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進行聽證時表示,將對進口伊朗石油的中俄和部分歐洲國家進行制裁。

川普連續3次敲打俄羅斯,還聲稱“我與普京很合得來”

面對美方的霸道行徑,普京這次沒有硬頂,反而擺出了合作姿態。川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的會面,主要就是為了協調在敘利亞問題上伊朗的角色。普京已經基本上同意了美方的要求,讓伊朗支持的武裝遠離以色列。美方的基本判斷是,沒必要推翻阿薩德,解決伊朗引發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

作為伊朗的準盟友,俄羅斯一直在挽救伊核協議,幫助伊朗減輕美國施加的壓力,但同時也想控制伊朗在中東的行動。美國對伊朗及俄羅斯的制裁無疑是在催促俄方加速行動,也是對俄羅斯的一次敲打。伊朗是否會成為交易對象?這令德黑蘭感到惴惴不安和焦慮。

2、美國試圖斬斷俄方的財源

根據英媒報道,美國對參與“北溪2號”油氣管道的歐洲企業發出制裁警告,聲稱俄羅斯正在利用這個項目分化瓦解歐洲。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是“北溪2號”的唯一股東,系2015年與法德等歐洲6個國家進行的合作項目,主要目的就是繞過烏克蘭,從俄羅斯直接向西歐輸送能源,預計2020年投產。之前的“北溪1號”由於經過烏克蘭、斯洛伐克、波蘭等國,經常受到要挾和掣肘。美國強烈反對“北溪2號”,除了地緣因素,主要是因為如果“北溪2號”完工,俄羅斯每年將可以向西歐多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廉價天然氣,直接擠佔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市場份額。美方認為這是“不正當競爭”。

為此,川普把“通俄”的帽子扣在默克爾頭上。7月12日,川普指責德國與俄羅斯合建天然氣管道,認為德國已經完全被莫斯科控制。他批評德方“有錢買俄羅斯的油氣,沒錢為北約繳納足夠的軍費。”在他看來,開通“北溪-2”油氣管道、拖北約的後腿都是通俄的證據。北約還發表了“重點防範俄羅斯利用能源進行操控”的聲明。總而言之,一切都是因為錢。美國真正目的無外乎斬斷俄羅斯的財源,迫使普京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屈服。

3、美軍違規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

俄方最近警告美國,不要欺人太甚。這主要是因為美軍違規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公然違背《中導條約》。俄方認為,美國在歐洲部署MK-41垂直髮射系統,能夠用來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其毀傷半徑能夠覆蓋俄羅斯的歐洲領土部分,構成嚴重威脅。

北約最近的異動不止於此。為了擴大對俄羅斯的優勢,北約近日發佈最新版“聯合空中力量戰略”。除此之外北約還推出2個最新部署,一是海上通信,需要保證美軍迅速進入歐洲,二是增加波羅的海國家的駐軍,其中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兵力將從2000名上升至15000名。2017年11月,美國向波蘭出售“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合同總金額約為100億美元。而波蘭北部的陸上“宙斯盾”反導系統在2018年竣工。

北約來者不善,俄羅斯也在提升軍力。根據俄媒報道,俄軍已經把核潛艇部隊作為“復興計劃”中的優先發展方向。莫斯科清楚,在海陸空常規武器方面,俄羅斯無法抗衡美國,只有依靠戰略核武器才能取得優勢。而海基核力量才是美國人真正忌憚的大殺器。

川普連續3次敲打俄羅斯,還聲稱“我與普京很合得來”

不過,儘管白宮對俄羅斯的敵意如此強烈,卻仍然引發質疑。北約盟友對美國總統是否會對俄方採取堅定立場表示擔憂。有美媒報道,川普在1987年訪問莫斯科時就已經“被招募”。而他的把柄就掌握在俄羅斯手裡,證據之一就是特朗普不願公開納稅申報表,因為其中有不少與俄羅斯有關的資金流動。

當地時間7月12日,川普在布魯塞爾北約峰會上表示:普京不是我的敵人,但也不是朋友,而是競爭者。坦白說我並不瞭解他,但在幾次短暫會面和交談中,我認為我們很合得來。川普還聲稱“我對這次會晤並沒有太高期望”。與此同時,川普又照例甩鍋,把所有“罪過”都推到奧巴馬身上:我對俄羅斯於2014年合併克里米亞感到很不高興,這都是因為奧巴馬坐視不管。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該敲打也敲打了,該放狠話也放了,現在就看會晤能不能產生成果。而探客認為,只要烏克蘭問題依舊維持現狀,敘利亞依然在阿薩德手中,普京就是勝者,與美國的討價還價將決定是大勝還是小勝。(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