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未來新零售將有三個發展趨勢:一是餐飲化趨勢,比如商店裡的速凍食品、大賣場裡的餐飲成品、便利店裡的成品、外賣;二是小面積業態,如便利店、折扣店、社區店;三是大面積門店的核心在於體驗化和差異化。

“隨著圍繞衣食住行的剛性消費以及文化娛樂、旅遊等方面的柔性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中國消費產業將迎來顛覆性的發展機遇。”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在近日舉辦的“新消費時代峰會”上表示。

消費市場正迎來變革

“消費升級不是偽命題,中國消費市場將發生摧枯拉朽式的變革。”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表示。

閆怡勝認為,中國消費升級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首先,中國政府將擴大內需作為一項重要經濟政策,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其次,中國的城鎮化比例在逐年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再次,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消費升級非常有利。如:中高收入人群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未來會佔消費更大的比例;80、90、00後新生代已經成為消費主力,這些人更容易成為品牌擁護者,且更有國際化視野;三四線城市消費正快速崛起。

最後,移動端的普及使得流量碎片化,加上需求的小眾化和個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產品需求邏輯發生改變,這些都對消費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從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全行業都在熱議新零售。閆怡勝認為,移動互聯的紅利從2016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的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在經過近幾年的飄搖後,去年全面復甦。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

新零售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大家對零售產業上關注的熱點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由最初單純是以線上為主的電商開始,中間經歷了O2O的過渡期,到現在又重新轉回到線下。”IDG資本執行總監孫宇含表示。

為何由線上轉向線下,孫宇含給出了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流量成本基本趨同,在線上的滲透率、到達率基本飽和的時候,線上出現一個很明顯的集中的趨勢,絕大部分流量都掌握在幾家大企業手裡,流量成本比較高,線下獲客是比較便宜的。尤其對特定的人群,線下的過客的優勢非常明顯。

第二,在運營方面,比如類似生鮮品類,雖然消費頻率很高,但是單次的客單價很低,所以完全的線上方式很難實現規模與效率,所以結合線下資源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在體驗方面,傳統的電商通常只能滿足消費者對於商品層面的需求,對於體驗式和服務式的需求很難滿足。滿足這樣的需求,需要線下的場景來承載,線下商家可以給消費者從服務、設計到環境一些完整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可以給消費者一個很完整的體驗。

“新零售的一個重點就是在於結合了線上的技術,重回線下,讓線上和線下的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來實現零售所需要追求的效率和規模。”孫宇含說。

孫宇含指出,在追求零售效率時有兩個方向可以做:一個是追求供應鏈效率,比如像折扣店或者7-11這樣的店,零售業態與製造業態結合在一起,產業鏈向上延伸;二是追求消費者效率,通過一個比較複雜的線下門店的運營,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很強的差異化的體現,給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未來新零售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孫宇含認為,未來新零售將有三個發展趨勢:餐飲化趨勢、小面積業態、大面積門店。“一是餐飲化趨勢,比如商店裡的速凍食品、大賣場裡的餐飲成品、便利店裡的成品、外賣。二是小面積業態,如便利店、折扣店、社區店,儘管門店很小,但門店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強的規模擴張能力。三是大面積門店的核心在於體驗化和差異化,通過一個相對複雜的運營去建立一個運營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