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繼“企業”號航空母艦之後,美國的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首艦“尼米茲”號1975年建成服役。該級現8艘在役。

標準排水量:95000噸 輕載排水量:78280噸 滿載排水量:101196噸

垂線艦長:317m 總長:332.9m 艦寬:40.8m 彈射器:C13-1型4座

飛行甲板:長332.9m(斜角甲板237.7m),寬76.8m 吃水:11.3m

動力:2座A4W/A1G壓水堆,4臺蒸汽輪機,4軸,260,000馬力 航速:30節以上

艦員:3184名,其中軍官203名;航空人員2800人,其中軍官366人

艦載機:20架F-14,36架F/A-18,6架EA-6B,4架KA-6D,5架E-2C,10架S-3A/B,6架“海鷹”直升機

武器:“北約海麻雀”對空導彈3座,3座“密集陣”6管20mm近防炮

船上貯藏的冷凍食品 和乾糧:足夠讓6,000人吃上90天。

船上的郵局每年處理的郵件重量——約45萬公斤

牙醫的數量——5個

醫生的數量——6個

病房床位數量——53個

禮拜堂的牧師數量——3個

每週剪頭髮的人次——超過1500人次

理髮店的數量——1家

1.戰鬥指揮中心

總所周知,雖然航母甲板寬敞,可還是擺脫不了艦內狹窄擁擠的局面,所以,一些設施都得擠在小小的艙裡。比如美海軍的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艦上的小型艦島裝備著操縱航母的設施。作戰,指揮活動都在這小地方里進行。

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首先介紹戰鬥指揮所-[CDC]——會集所有作戰情報的中樞地

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指揮行動,全都在艦內的戰鬥指揮中心(CDC)進行。戰鬥指揮中心主要有如下兩個作用:一,就是指揮全體航母戰鬥群。戰鬥指揮中心根據航母上雷達或傳感器,以及被叫“鏈環”和“CEC”的通信網蒐集情報,會集來自飛行中的戰鬥機或者其他運行中艦艇的情報,並將其顯示在大屏幕上,如圖:

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司令官或者航空隊長或陸戰隊長等長官通過觀看大屏幕來掌握軍事動向。

CDC另一個作用是統調航母防禦。當地方的對艦武器迫近將要進行攻擊的時候,CDC的電子戰區熒幕就會顯示偵察及分析敵方的武器。電子戰軍官就會下達電子干擾的命令 。對於接近航母的敵機或敵方導彈,電子戰軍官還會從控制檯下達防空的命令。電子戰區後方就是反潛戰區熒幕。負責解析從反潛直升機或盾艦獲得的敵方潛水艇的有關情報,以便採取自衛的措施。負責管著這些防禦武器的負責人,是坐在戰鬥指揮中心中央的戰鬥指揮中心管理軍官(CDCWO),當他接受指揮官下達的命令後會按照命令統籌協調各方面負責人進行防禦。還有戰術行動軍官(TAO)還有艦載機管制的航母航空管制中心(CDTCC)

2.航母桅杆and雷達

尼米茲級航母從一號艦到最後的10號艦艦齡相距40多年,這期間雷達和傳感器技術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正因如此,航母主要桅杆所裝備的雷達和傳感器等設備,也要定期進行調整更換,同時對一些電子儀器和設備要進行大規模的改裝。各個艦艇要進行桅杆的整體更換。桅杆在更換前後會有很大的不同。新的桅杆是否使用方柱型還是圓柱形?橫樑會稍許變動,但僅從桅杆的外觀上看更改前後並沒有很大區別。桅杆的更換並不僅僅式傳感器等設備的更新,還搭載了以提高本艦防禦能力為目的的防禦系統。與之前相比。裝載防禦系統,技術人員在綜合處理來自空中,海面和水下威脅的情報和對策方面更加有效。

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所裝載的SSDS Mk2 MOD.l裝備主要的改進在於更換了大量的雷達和傳感系統。比如,偵查敵方艦對艦導彈或敵機的新型對空雷達:搭載了以偵查敵方電波發射源.發射干擾電波的電子戰雷達。將用於自衛的4座Mk-57“海麻雀”艦空導彈中的兩座,更換成短距離的艦空導彈RIM-116拉姆導彈。SSDS裝備作為強化對空作戰的一環,主要補充了以保衛航母為目的的宙斯盾艦的防空能力,同時也具備了防禦宙斯盾艦不易對付的那些低速、低空以自殺式襲擊航母的小型飛機的能力。(打到這裡已經累的氣喘吁吁的了)

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3.協同作戰能力(CEC)

對於自我防衛能力較弱的航母來說,和伴隨之間的情報共享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最新的情報共享系統,就是所謂的協同作戰能力,(CEC)The 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CEC作為美國海軍先進戰術網絡(NCW)之一,不僅搭載與尼米茲級航母上,也搭載與部分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聖安東尼奧級兩棲運輸艦上和部分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上。現在,非搭載艦在定期整修時也會對其搭載的系統進行升級。航母或登陸艦等非盾艦連接上艦艇自防禦系統(SSDS),就能將敵方導彈的位置或進行方向等數據瞬間發送給海麻雀,ESSM等艦空導彈接收系統。

比如,HE2k偵察到的敵機或敵方導彈的有關情報,被髮送到搭載CEC系統的盾艦A上後,搭載CEC系統的盾艦A馬上就用宙斯盾雷達合成目標情報,以提高情報的精確度。而且,該情報若發送給搭載CEC系統的盾艦B,那麼搭載CEC系統的宙斯盾艦B,即使不用跟蹤偵查用的宙斯盾雷達,僅使用誘導導彈的裝置,就能誘導SM-2艦空導彈迎擊目標。同時,還可將數據情報發送給航母的SSDS系統,以備萬一,宙斯盾艦SM-2艦空導彈攔截失敗之用。

4. 飛行甲板控制官

航空母艦上沒有固定的離艦,著艦等飛行起降作業的時段,飛行甲板上停放的艦載機是時常變化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起降作出判斷,保證起降作業的安全、高效,就是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飛行甲板控制官。

飛行甲板控制官在於艦橋一層的飛行甲板控制室工作。在這裡,飛行甲板等甲板情況精準微縮畫面被印刷在了模型板子上。模型版上面,用鋁板做成的小艦載機模型並列排放,標示機體的位置。飛行甲板控制官為確保安全,再仔細觀察模型版的前提下,在模型版上面一邊移動模型,一邊選擇下次飛行作業最適合停機的場所。

5.飛機用升降機

升降機大小:

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右舷有三處,左舷有1處飛機升降機。用於飛行甲板和機庫之間的艦載機的搬運移動。升降機最窄的地方和機庫正面寬度大致一樣,約為23M,深16M,面積大約360平方米,可放固定翼飛機2架,若是直升飛機的話,可放3架左右。雖然升降機深有16米,比艦載機全長還要短,但是運送的時候飛機為不可以伸向大海,所以不影響升降。

升降機的位置:

在其他國家的航母上,有在甲板中採用舷內式升降機的,但這樣的設備必須以升降機內徑為最大外延來裝載飛機,若是將來大型飛機登場的話,那麼航母的裝載就成問題了。美國人曾預測,從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開始艦載機將呈現大型化,所以他們採用了將升降機配置在艦舷一側的超級貨架的設計,並沿用至今。

在配置第一代超級貨架的福瑞斯塔級航空母艦登場時,設計者就在斜角甲板的頂端配備了升降機,這是使著艦飛機能夠立刻移動至機庫的所謂最便利的創意。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飛機著艦後移動至機庫的機會較少,而且,升降機在下降的時候甲板前方海面的波浪會濺到飛機上,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後來這個升降機就

不在使用了。為解決這一缺點,後來的小鷹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將左舷一側的升降機移動到後面的設計方案,至今仍在使用。

6. 機庫

當飛行甲板上沒有飛機起飛降落的時候,檢修師就可以在飛行甲板上對飛機機體維修監護,但是一旦有飛行任務,檢修師就只能使用隨身攜帶的最基本的工具對飛機進行飛行前的檢查。

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機庫的容量:

因此,像那種大範圍的使用工具箱對飛機進行檢修的行動,都是在飛行甲板下面的機庫裡進行的。機庫面積約2530平方米,這裡全天24小時對艦載機進行維護和維修。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所搭載的約80架各類艦載機,是不能全部被機庫容納的,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能在飛行甲板上進行檢修的飛機會通過升降機運到機庫上面進行檢修。疾苦大約能容納30架各類飛機,除非天氣惡劣,否則機庫平時並不是擠的滿滿當當的,大約只有10架飛機在進行維修。

機庫的其他作用:

航母艦艏和艦尾區域兼做飛機引擎或大型物資的倉庫使用。機庫被兩道大的防火門格成三個區域,在遭遇到敵人攻擊或情況不明事理,會關閉閘門,防止事態擴散。還有,當飛行甲板上發生重大事故是,可通過飛機升降機將傷者運至機庫,利用機庫這一空地,對傷者進行驗傷、甄別,以便治療。

除此之外,機庫這一空地有時還作為給艦長交班儀式、各種慶典的活動場所,有時,這裡也作為對補給艦運來的大型物資進行分類的場所,以及停靠港時下士官等乘務人員的出入通道。

尼米茲級航母設施 及職能

7.飛機中繼維護部

在航母機庫進行的檢修維護中,除艦載機部隊所屬的各飛行部隊所進行的檢修外,還有一個叫做飛機中繼維護部(AIMD)的航母檢修專業團隊在工作。AIMD下轄4~6個部門,主要擔負大型檢修維護任務。

1、引擎部門————檢修艦載機的噴氣式引擎

2、綜合部門——承擔飛機構造或蜂巢的維修或監護,還負責機體結構或機翼破損的修復。

3、電子零部件部門——承擔飛機用雷達或傳感器等航空通訊設備的檢修與維護。

4、救援裝備部門——檢查並維護飛行員等乘務人員緊急逃生時使用的降落傘等設備。

在機庫靠近艦艏的一側和艦尾一側均設有AIMD,在被稱為船尾樓甲板的艦尾處,有戰鬥機引擎檢修區和引擎噴射實驗用的蓄電池發動機。噴射實驗是將裝載在牽引車上的引擎尾部突向大海一側進行點火噴射。

AIMD將包含渦輪式發動機在內的所有類型的艦載機備用引擎儲存起來,因為這些艦載機用的引擎和零部件,也要配置給隨行的補給艦、高速戰鬥運兵艦等,所以必要的時候也會從其他軍艦調運過來。AIMD保障艦載機的使用的高效率,因而也被成為美航母維持應急體制的基石,目前。只有美國具有這樣包括零部件在內的完全的檢修維護體制的航空母艦,也只有美國,能夠擁有在艦內進行噴射實驗檢修維護能力的昂貴的航母,其他國家目前沒有。

8.航海艦橋

航空母艦艦長指揮艦隊的地方叫做航海艦橋,航海艦橋位於從飛行甲板(04)至(09)之間,佔據了六層樓的空間,艦長坐在位於航海艦橋的飛行甲板左側的艦長室中,承擔著指揮航母的全部責任。

艦長的重要工作就是向舵手發送命令,調整航母艦艏的方向,使航母迎風前進。以使艦載機更容易離艦,著艦。在駛向目的地的航程中,在無法對前進路線進行重大調整中,如果途中遇有不同程度的橫向風,艦長就要判斷如何能讓飛行員能夠安全離艦、著艦並調整艦艏方向。

艦載機離著艦的責任主要是由空中指揮官擔負,但確認飛行甲板上的風向和風速,發出離著艦許可指示的則是艦長。航空母艦的本質就是要充分地發揮艦載機的作用,所以艦長必須是飛行員出身並百分百的瞭解飛行員任務的人。

如果艦長對指揮航母覺得沒十足把握的話,就會有,技術嫻熟的副艦長和當值的軍官來協助他。為了加強團隊意識,顯示與艦內其他部門的不同,只有這裡的成員被稱為艦橋團隊,以此來增進團隊的凝聚力。

不僅是在艦橋內部,艦橋外部也有艦橋團隊的成員。在甲板上有負責懸掛被稱為艦橋信號的信號旗的旗語班。還有負責用肉眼監視海面的被稱為”瞭望員“的監視成員都是艦橋團隊成員。另外,在航海艦橋的右舷的一側,還有個用於艦長在航母接近口岸或進行海上補給時,進行指揮的一個小的航海艦橋,通常被稱為補給艦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