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秦穆公(一)

珵素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五位君主。這五人中,除了齊桓公、晉文公之外,其他三人具體指誰,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爭議。相對來說呼聲最高的是秦穆公和楚莊王。楚莊王作為楚國的國君,在繼位的前三年韜光養晦不問政事,三年之後內修國政,外敗強晉,甚至直接率兵威脅周王室,成就了一番霸業,也留下了“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這樣的典故。

相較於楚莊王等霸主,秦穆公的稱霸歷程或許更坎坷一些,而且稍顯平淡,因此也容易被後人忽視。但秦穆公一生為秦國著想,最終也為秦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秦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諡號“穆”,是春秋前中期秦國的國君。秦國建國稍晚,直到西周末年時,秦莊公還只是一位周大夫,僅有一小塊封地。周幽王死後,秦襄公協助周室抵禦西戎的侵擾,又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周平王因此將岐山以西的土地分封給了秦,秦直到這個時候才正式位列諸侯。

春秋霸主秦穆公(一)

雖然有了國土,但這片土地卻需要秦人自己一點點奪過來。因為周平王分封給秦襄公土地,實際上都在西戎的控制之下。秦襄公依禮舉行過祭祀後,就率兵前去討伐西戎,到達岐山後,就在那裡去世了。此後經過幾代國君的努力,不斷從西戎手中奪取土地,並不斷向東開拓疆土。到秦宣公時,秦國與晉國發生了邊境衝突。

秦宣公是秦穆公的哥哥,秦宣公死後,秦宣公的弟弟秦成公繼位。秦成公在位四年就去世了,繼位的是他的弟弟秦穆公。因為秦宣公、秦成公在位時間都不長,連續的君位交替,秦國內部相對不穩定。加上當時的晉國國力正強,秦國也無力與之抗衡。秦穆公繼位後,考慮到晉強秦弱的形勢,迅速確定了與晉交好的策略。秦穆公四年,秦穆公親自向晉獻公提親,迎娶了晉獻公的女兒。

秦穆公繼位時,已是晉獻公執政的後期,此時的晉獻公一心想要廢除太子,改立寵妃所生的兒子奚齊。因為立儲一事,晉國太子申生被逼自殺,公子夷吾與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太子申生本身有不少擁護者,申生死後,這群人就非常怨恨奚齊。晉獻公死後不久,擁護申生的人就殺死了奚齊和奚齊的弟弟,並準備迎接公子夷吾回晉國,擔任國君。

夷吾準備返回晉國,手下建議他先去秦國,爭取秦國的支持。秦穆公見有利可圖,就與夷吾商定,秦穆公護送其回國,回國後夷吾將晉國在黃河以西的地區割讓給秦國。夷吾順利回到晉國成了晉國的君主,就是晉惠公。但晉惠公即位後,就背棄了諾言,秦穆公雖然心生不滿,但也沒有報復晉國。後來晉國發生饑荒,秦國依舊不計前嫌,支援了大量的糧食。

春秋霸主秦穆公(一)

不久之後,秦國也發生了饑荒,被迫向晉國求助。不料晉惠公不僅不幫助秦國,反而趁機進攻秦國,秦國忍無可忍,次年饑荒結束後,秦穆公就率兵進攻晉國,並在戰場上俘虜了晉惠公。不過因為秦穆公的夫人、晉惠公姐姐的求情,也為了維護秦晉兩國之間的關係,秦穆公最終放過了晉惠公。不過晉惠公也因此割讓了晉國在黃河以西的土地,晉惠公的兒子太子圉也被送到秦國做人質。

秦穆公為了增進兩國的關係,也為了方便控制太子圉,就將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了太子圉。但事情並沒有像秦穆公設想的那樣發展。太子圉在秦國待了五年,在晉惠公將要去世時,就設法逃回了晉國。太子圉回國沒多長時間,晉惠公就病逝了,太子圉順利繼位,就是晉懷公。晉懷公繼位後,對秦國也沒有什麼好感。秦穆公見晉懷公沒有親近秦國的意思,就打算扶持依舊流亡在外的重耳,就隆重地接待了重耳,並將被太子圉拋下的懷嬴嫁給了重耳。

晉懷公繼位後,也很害怕重耳會回國奪取自己的位置,就想把國內親近重耳的勢力清除出去。不料此舉惹怒了國中的貴族,晉國不少大夫就積極聯繫重耳,打算讓重耳回來當國君。

春秋霸主秦穆公(一)

安葬過晉惠公後,晉國的幾位大臣就派人前往秦國聯繫重耳,秦穆公見狀就護送重耳返回晉國。有國內貴族做內應,重耳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攜手秦軍,很快就擊敗了晉懷公,奪取了國君的位置,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繼位後不久,就著手擴大晉國的影響力,為晉國謀利。同時,晉文公與秦穆公的關係也比較好,這一時期秦國和晉國經常聯手,共同抵抗楚國,在這個過程中,秦國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壯大。

總之,秦穆公繼位後,用聯姻的方式與晉國聯合,秦晉兩國之間的這種關係被稱為“秦晉之好”,這個詞後來主要形容男女之間的婚姻。晉文公在位時,是兩國關係較為密切的時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秦國的影響力不斷壯大,並開始影響中原的局勢。

不過,秦穆公的地位也不是通過聯姻獲得的,還是要依靠其個人能力,這些我們以後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